《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理论,将本课设计为: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评价表演,形象地感知人物语言和人物形象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另外,可将吕蒙与方仲永作比较,进行延伸迁移,贯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目的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在课堂上通过听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4、与《伤仲永》的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具
多媒体
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教学方法
2、表演法。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时安排
1 课时
教 学 过 程 基 本 内 容
补充内容
一、课前三分钟 (学生讲三国中的小故一、导入
事)
1、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二、创设情景,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导入新课。 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三、正课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检查预习 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
1、文学常识。 其他方面。板书《孙权劝学》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2、朗读课文
(老师范读或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听录音后,学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生朗读) 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一小组朗读,
其他小组订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正,朗读后合
作讨论理清课
文情节,归纳
出本课应掌握
二、整体感知
的字词
3.课文注释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充。 以打擂台的形式,小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组间互相挑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文中的翻译,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从而归纳出各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
段落的重点词
“议论”来表现)
语。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4.再次朗读课文,、熟读、(板书)
读出味道。 在理解文章的基孙权 劝学
础上,读出人物的心情,语吕蒙 辞学——就学
气。
鲁肃 大惊——结友 (1)\"不可不
学!\"(用双重
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否定的形式,学(侧面描写)。 语气坚决,不
容推辞,表现
了孙权对吕蒙
要求严格,同
3、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时又可见关
心、厚望。 )
(1)当途:当道,当权 (2)\"孤岂欲
卿治经为博士
辞:推辞
邪!\"(“邪”表示反问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
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
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见往事:了解历史。
和略带责备的意味。 ) (2)a、蒙辞以军中多务。
(3)\"卿言多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务,孰若孤?\" c、孰若孤?
(反问句,语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
蒙求学。)
5.提问:吕蒙
读后发生了什
三、品味语言 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
1、学生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进行对话,讨论孙权说所语来写? 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讨论并归纳:
通过鲁肃所见
2、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所语来写。 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下阿蒙!\"(感3、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叹句,要选出效果如何? 惊讶不解的语
气。)
(全班分成两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看谁的语气语调揣摩得更
准。)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的语气。)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6、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解释\"刮目相
孙权的话是认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待\"并造句。 肃皆为同僚,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四、说话训练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 2. 当堂交流评点。 五、总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劳动,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不可不学(必要性)
板 书 设 计
孙权:劝学 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读书(现身说法) 吕蒙: 辞学——就学 论议 轻松调侃 鲁肃: 大惊——结友
教学反思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 3.竭力保持庄重。 (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 寂静 幽静 恬静 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 )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 )的小路上散步。 3.同学们( )地坐在教室里。 4.四周一片( ),听不到一点声响。 5.越是在紧张时刻,越要保持头脑的( )。 八、句子工厂。 1.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要点梳理(课文回放)。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以及她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 (一)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 )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 )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为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