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幼儿教育模拟2
(总分150,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儿童获得感性经验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A. 观察  B. 实验 C. 参观  D. 谈话
2. 能发现食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是______幼儿的教育内容。 A. 0~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和______。 A. 该领域的价值取向  B. 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 学生的发展水平   D. 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4. 教师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 A. 教材顺序  B. 教学计划的安排 C. 幼儿园的要求  D. 幼儿的兴趣与水平
5. 健康领域的活动要______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 发扬  B. 结合 C. 充分尊重  D. 关注爱护
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______。 A. 感受能力  B. 表现能力 C. 创造能力  D. 思维能力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______和行为。 A. 感性认识  B. 环保意识 C. 人文意识  D. 自然规律
8. 幼儿园的招生时间一般是每年的______招生。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9.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______。 A. 身心和谐发展  B. 身体健康发展 C. 身心尽快发展  D. 个性化发展
10. 幼儿园课程只需要向儿童传递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类最浅显的知识。这说明幼儿园课程
具有______。 A. 启蒙性   B. 全面性 C. 生活性   D. 整合性
11. 幼儿______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A. 语言  B. 社会 C. 艺术  D. 科学
12.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______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A. 尝试  B. 表现 C. 游戏  D. 活动
13. 一般来说,外耳道壁完成骨化的年龄为______。 A. 1岁   B. 3岁 C. 5岁   D. 10岁
14. 幼儿饮食要定时、定量。每餐间隔以______小时为宜。 A. 3   B. 4 C. 5   D. 6
15. 假如小儿未见流鼻血,大便呈柏油样,则表明发生了______,应立即就诊。 A. 肛门裂   B. 细菌性痢疾 C. 肠套叠   D. 消化道出血
16. 婴幼儿的大脑特点,不包括______。 A. 脑细胞数目增长   B. 需要较长时间的睡眠 C. 脑细胞耗氧量大   D. 容易兴奋,不易疲劳 17. 含有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是______。 A. 动物肝脏  B. 豆制品 C. 米、面   D. 绿色蔬菜
18. 人体热能的主要食物来源为______。 A. 蛋白质   B. 碳水化合物 C. 脂肪  D. 无机盐
19. 矫正幼儿口吃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A. 专门的口语训练活动   B. 消除儿童的心理紧张因素 C. 给儿童提供更多和其他孩子交流的机会   D. 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孩子矫正 20. 成人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新生儿最早出现的生理弯曲是______。 A. 颈曲  B. 胸曲 C. 腰曲  D. 骶曲
21. 幼儿的发响玩具的音响最大限度不超过______。 A. 60分贝   B. 70分贝 C. 80分贝   D. 90分贝
22. 由于幼儿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元少,不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是______。 A. 长跑  B. 投掷 C. 跳绳  D. 拍球
23. 一个儿童欣赏完齐白石画的虾后,对老师说:“看到这幅画,我好像看见了真的虾,会动会跳。”这主要是幼儿的______在起作用。 A. 美的感受力   B. 美的表现力 C. 美的创造力   D. 审美兴趣
24. 以下表述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讲述活动特征的是______。
A. 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B. 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C. 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儿童的多种能力  D. 讲述活动的语言是对话语言 25.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______教育体系的教学法。 A. 奥尔夫   B. 铃木镇一 C. 卡巴列夫斯基  D. 柯达伊
26. 在儿童科学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要素是______。 A. 探索态度  B. 探索对象 C. 探索过程  D. 探索结果
27. 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______的语言运用场合。 A. 相对随意  B. 相对宽松 C. 相对愉快  D. 相对正式 28. 个体社会化是______。
A. 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B. 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C. 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D. 在社会而不是在家庭中进行的 29. 前语言阶段感知______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A. 语音  B. 语调 C. 语用  D. 语义
30. 儿童科学教育要把培养独特个性的儿童作为教育目标,是因为儿童的发展具有______。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31. 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对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研究表明,儿童数概念形成经历四个明显阶段,下列描述儿童数概念形成次序正确的是______。 A. 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物取数—掌握数概念 B. 给物数数—按数取物—口头数数—掌握数的概念 C. 按数取物—掌握数的概念—口头数数—给物说数 D. 接数取物—掌握数的概念—给物说数—口头数数
32. 在歌唱或做韵律活动时,往往不能和其他人同时开始和结束的是______。 A. 小班儿童  B. 中班儿童 C. 大班儿童  D. 各年龄班儿童
33. 属于幼儿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的内容的是______。 A. 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B. 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C. 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D.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34. 学前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以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______、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为依据。 A. 幼儿家长的要求   B. 幼儿园的语言教材 C. 幼儿发展的规律   D. 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教学水平
35. 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活动重要性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有利于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享受科学探索过程带来的乐趣 C.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让儿童尽快地得到科学结论
D.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儿童记忆一些科学术语
二、判断题
1.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人文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A. 正确      B. 错误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2002年7月颁布的。 A. 正确      B. 错误
3. 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4. 麻疹主要经直接接触传染。 A. 正确      B. 错误
5. 对6个月以下的乳儿发热时采用药物降温较为安全。 A. 正确      B. 错误
6. 口吃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有密切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7. 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是歌唱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中最基础的目标。 A. 正确      B. 错误
8. 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概念画期、象征期、定型期。 A. 正确      B. 错误
9. 幼儿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提高儿童感受美的能力。 A. 正确      B. 错误
10.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这个过程主要是由老师来完成,不需要幼儿的参与。 A. 正确      B. 错误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 2.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 请简述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
1. 有幼儿家长为孩子准备早点,只吃鸡蛋、牛奶,不吃或很少吃主食,因为他们认为蛋白质含量很丰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
请问这种做法对吗?这样做的结果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表现为什么样的病症?如果你是孩子的家长,你将会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早餐?
2. 生物角是孩子们非常关注的一个区域,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一根木棍的两端和中间绑上三颗蚕豆,泡在水中,然后让孩子们猜想,全泡在水中的蚕豆、泡了一半的蚕豆和没泡在水中的蚕豆,谁会发芽,谁不发芽?孩子们很感兴趣,但一下子过去了将近两个星期,三颗蚕豆的芽都没有长出来,水却发出了阵阵臭味,孩子们也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了兴趣。
你能帮王老师想个好办法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班科学活动:改装工具。
准备:几大盆水;每个幼儿一箩筐材料:完好和有洞的桶、瓶、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等;一组辅助材料:皮筋、橡皮泥、透明胶、塑料纸、剪刀、线等。 活动开始,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的问题。
幼儿自由结伴,四人一组玩水,尝试每一种材料能否装水并分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再次探索:为什么有的能装水,有的不能装水?有什么办法能让它们都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
启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互相合作改装工具。
展示改装成功的运水工具,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3. 上述活动中,教师主要完成的智育目标是什么? 4. 教师主要运用的两种教育教学方法是什么?
5. 教师“教”的方式是什么?幼儿“学”的方式是什么? 6.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中介有哪些? 7. 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是什么?
五、活动设计题
1. 中二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接待“客人”主动热情,与长辈交往很有礼貌,可家长却说,孩子在家不是这样的,有客人来了很少打招呼,还经常对爷爷奶奶发脾气。  请针对上述幼儿行为的反差,设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1)写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育指导内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