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节的教学设计
作者:吕光京 吕慧玲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年第04期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包括“光合作用还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光合作用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能训练”。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紧密性,特别是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都安排在教材的最后,多数重点的练习题围绕它展开,所以计划新授用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阐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是氧的制造者,理解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现状,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美好感情。 三、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教学引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同时还需要光照。光合作用是否还有其他产物或条件呢?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实验) (1)多媒体投影。
(2)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阅读相关内容。教师组织学生逐一完成上述问题的讨论。 (3)教师引导:大家想看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是否能重新复燃吗?教师演示实验后: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启发思考: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产生氧气,都需要什么原料呢? 其一,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指导学生阅读128页: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2)请学生回答交流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并配合学生及时播放课件。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特别强调:植物可能能吸收二氧化碳。 (4)同学总结: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其二,探究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吗? (1)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就这一探究问题,你的“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分别是什么? (3)你预测的结论是什么?
(4)(播放课件:友情提示)根据探究的问题,最好设计对照实验。那么本实验的唯一变量应该是什么?
(5)如何设置变量,形成对照实验?
(6)总结学生的设计方法。接下来应该怎样继续实验? (7)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光合作用的实质
(1)播放课件:知识小结。要求学生完成。 (2)试着说一下什么是光合作用?
(3)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4)教师重点指导深化:有机物中“储存的能量”是来自光能。 (5)播放课件。
5. 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那么,光合作用对生物圈有什么意义呢?播放课件:议一议。 (2)教师讲述: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教师引导讨论:那么,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现状如何?
(4)二氧化碳过多地排放到空气中,形成的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同学们认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6.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
由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生成过程后,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板书内容,指示多名同学总结本节的知识体系。教师重点围绕光合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和光合作用与碳-氧平衡进行引导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的基础上引入教学的。采用演示实验、实验分析、探究交流及资料分析等相结合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在对比实验、观察分析、思考交流过程中,扎实地形成和理解光合作用实质以及光合作用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等方面的作用。既可使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有着清晰的体验和感悟,又能实现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有效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 (责任编辑 罗 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