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魏永涛1林娣2 1.济南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福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101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 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趋势;综述 中图分类号: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37(2015)12.0068.01 肽类药物的生产和改进,研制多肽类药物的新剂型和新型给 药系统,如PEG修饰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对多肽类药物进 行化学修饰、与蛋白融合和纳米粒包埋等技术进一步实现对 多肽类药物品种的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肽类药物产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 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010年~201 1年全球生物药销售超过 1000亿美元,前100位药物中的前6个和70%的药品都是 生物药,生物药约占一半【】】。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 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制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 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制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技术制 药得以迅速发展,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生物技术新药产业中 心正在迅速崛起,生物制药业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 之一。 我国生物技术制药业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 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在生物制药领域和仿创药领域积极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 产业化已具备一定规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起步晚,发 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发投 入少,研发力量薄弱,品种较单一,创新不足,技术水平落 后;产品结构不合理,医药产品以仿制药品为主,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药品少,一些治疗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的药物仍 然依靠进口;生物技术药品更是刚刚起步,上市产品非常少, 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很多还是空白等方面。同时生产厂家只 想坐享其成,不重视研究开发的投入,不重视培养新药的自 主开发能力。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 外研制~个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推向市场需要10~15年的时 间,平均花费1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 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目前国内研发投入水平也并 没有大的提高,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 约为10/0-2%,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企业的研发 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国外平均15%~l8%的水平 相去甚远。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 一家大型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 参与国际竞争。 结合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市场上生物药物的种 类分布,我国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如下: (1)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和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重大 疾病的基因工程新药。主要方向如下:①新型干扰素、生长 激素、TPA等新产品。②新型乙肝基因治疗疫苗与单克隆抗 体诊断试剂。⑨开发抗肿瘤的靶向性药物。④研究开发人源 化的单克隆抗体。截至201 1年已有基因工程药物大约140 多种上市,尚处于临床试验或申报阶段的基因工程药物有 500多种(2】。根据2008年1月人类转录组数据库的统计, 在目前己注释的34057个人类编码基因中,有功能报道的只 有12404个,大量人类新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及开发研究仍有 待于我们发掘|j】。可以预料在不久的时间内将有更多的基因 工程药物研制和生产出来,为人类提供新一代的生物技术医 药品。 (2)开发针对肿瘤、心血管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 重大疾病的蛋白类和多肽类药物以及它们的长效药物等新 生物药品。例如余蓉等【4】首次将重组水蛭素HV3的C末端 12肽与rPA基因融合,体外活性分析证实该工程融合蛋白 具有良好的抗凝纤溶双功能。利用先进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多 68 品,相信多肽类药物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 f3)N然植物药资源,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 发酵生产。中草药经发酵、酶化后,其有效成分能被充分分 离、提取,使其更具有生物活性,并含有大量的活性酶pJ。 因此,应用生物技术工业化提取中草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 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技术新型中草药前景广阔。 f4)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6J。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 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 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 生产技术,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新型广谱 抗生素。 f51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7j。应用微生物转化 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并对现 在传统生产工艺进行改造。 诺贝尔奖获得者JosephL.Goldstein曾说:“2l世纪将是 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与技术的世纪”。随着现代医 药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遗传病基 因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功能基因得到克隆、表达和 应用,对医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转基因动植物、基 因重组技术、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治疗 等新技术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与发展,为医药生物技术开拓 了一个新领域,并为产生大量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医药生物技 术产品奠定了基础,成为本世纪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 预测,有关新生物技术药物的申报、临床和使用将越来越多, 生物制药产业不仅将成为利润丰厚的支柱产业,也将为人类 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解小刚,吴晶.我国生物仿制药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 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32(003):136.142. [2】郭俊清,徐进,李建正.基因工程药物研究概况[J].畜牧与饲 料科学.2011,32(7):94—95. [3]韩文玲,马大龙.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与开发的进展及对 策建议[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3):274.276. [4]余蓉,韦利军,李灵玲等.抗凝、溶栓双功能水蛭素12肽.瑞 替普酶融合蛋白的模拟、构建与表达[J].药物生物技 术.2007,14(3):168.172. [5]WerberYaron.L J].NatureRe viewsDiscovery.2004.3:9—10. [6]黄凤杰,吴梧桐.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及其市场[J]_药 学进展.2006,30f4):l85—191. [7]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 学.2007,19(1):104-106. [作者简介】魏永涛(1983 ),男,籍贯:山东济宁,硕士研 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食品药品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魏永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