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精)

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精)

来源:九壹网
刑法学(1期末复习指导参 一、填空

1、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刑法 3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更为广泛,刑罚强制性最为严厉。 4刑罚 5组成、结构 6、但书、补 充例外、 7、立法、司法、学理 8、文理、论理 9、立法机关 10、 最高院、最高检 1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 适应原则 12、有明文规定的,没有明文规定的 13、适用法律、超越 法律 14、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15、地域、人、国家刑事管辖 权 16、属地、人、保护、普遍 17、属地、人、保护、普遍 18、领域 内、航空器 19、行为、结果 20、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1、国家工作人 员、 军人 22、保护 23、 所承担条约义务、刑事管辖权 24、 外交、 豁免全 25、 1997、 10、 1 26、从旧兼从轻、 27、从旧兼从轻、不认 为是犯罪、认为是犯罪、应当追诉、不认为是犯罪、处刑较轻继续有 效 28、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惩罚性 29、严重 社会危害性 30、罪、非罪 31、社会危害性、程度 32、犯罪客体、客 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33、保护、危害 34、一般客体、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35、单一客体、复杂客体 36、整体 37、某一部分或某一方 面 38、直接客体 39、一种、一种 40、两种以上 41、客观外在表现 42、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 43意识、 对社会有害的 44、作为、不作为 45、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 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义务、 由行为人先行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 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义务 46、犯罪构成要件、定罪 47、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48、行为 49、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辨认、 控制 50辨认能力、控制能力 5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 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52、完全不负、 相对负、完全负 53、不满 14周岁 54、已满 16周岁 55、故意伤害致 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56、从 轻、减轻 57、不能辨认、不能控制、造成危害结果、其家属、监护 人、医疗、强制医疗 58、间歇性、在精神正常时 59、尚未完全丧失 辨认、控制自己行为能力 60、应当负 61、又聋又哑、盲人 62、处罚 金、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63、危害社会结果、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目的、动机 、明

知、会发生、希望、放任 65、直接、 间接 66明知、必然、可能、希望 67、明知、可能、放任 68、疏忽大 意、过于自信 69、预见到、轻信 70、应当预见、行为、疏忽大意、 没有预见 71、客观上、故意、过失、不能预见 72社会为危害性、刑 事违法性 73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财产、不法侵害、不法 侵害者、必要限度 74、防卫挑拨、 75、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 76、 不法侵害者本人 77防卫不适时 78、不法侵害行为确实自动中止、不 法侵害人已经自动放弃了犯罪、 不法侵害人已经被制服或已丧失侵害 能力、 侵害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危害结果已经发生不法侵害人也没有实 行进一步侵害的明显意图 79、明显、重大损害、承担刑事责任 80、 减轻、免除 81、杀人、抢劫、强奸、绑架 82、正在发生的危险、不 得已 83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动物的袭击、人的危害社会行为、人的 生理或疾病的原因 84、职务上、义务上 85、应当 86、完成形态、未

完成形态 87、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88、行为犯、举动犯 、准备工 具、制造条件 90、从轻、减轻、免除 91、着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 得逞的 92、能犯未遂、不能犯未遂 93、从轻、减轻 94、放弃犯罪、 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95、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 96、有效 性 97、减轻处罚 98、必要共同犯罪 99、事前通谋、事前无通谋 100、 复杂 101、三人较为固定的 102、胁从犯、教唆犯 103、主犯 104、策 划、 指挥 105、 集团犯罪 106、 主要辅助 107、 从轻、 减轻、 免除 108、 犯罪情节 109、 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110、 从轻、 减轻 111、犯罪构 成标准说 112、持续犯、不法状态 113、 想象竞合犯 114、加重法定刑 115、性质相同、同一 116、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117、犯罪人、国家 司法机关、犯罪人 118、犯罪、刑罚 119、刑罚 120、非难谴责性、 刑事法律性、严厉惩治性、人身专属性 121、犯罪构成、符合犯罪构 成的行为 122、犯罪人、、剥夺 123、犯罪人 124、特殊预案、 一般预案 125、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126、 3个 月、 2年、 3年 127、执行、二日 128、 1个月、 6个月、 1年 129、公 安机关 130、 6个月、 15年、 20年 131、终身自由、参加劳动 132、 罪行极其严重 133、不满十八周岁、怀孕时期 134、 2年 135、故意犯 罪 136、 15、 20 137、确定、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138、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139、犯罪情节 140、死刑、无期徒刑 141、 1年、 5年 142、 管制 143、 3年、 10年 144、个人所有 145、犯罪的

外国人 146、责令 赔礼道歉、 训诫 147、 法定情节、 酌定情节 148、 情节、 危害程度 149、 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150、犯罪的手段、犯罪侵害的对象、损害结果犯

罪后的态度 151、最高院 152、一般累犯、特别累犯 153、赦免 5年 154、任何时候 155、从重 156、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 157、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在服刑的罪犯 158、从轻、减轻、免除 159、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重要线索 160、重大立功 161、吸收、并科原则 为补充的折衷原则 162、吸收 163、有期徒刑、拘役、管制 1并科 原则 165、拘役、 3年以下有期徒刑 166、战时、现实危险 167、原判 刑期、一年、二个月 168、原判刑期 5年、 1年 169、机关、所 在单位或基层组织 170、不再执行 171管制、拘役、有期、无期徒刑 172、 1/2、 10年 173、中级 174、减刑之日 175、有期、无期 176、爆 炸、 抢劫、 强奸 177、 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10年 178、 追诉时效 179、 5 、 180、 15 、 181、 20、 20、 最高检 182、受理案件 183、追诉期 限 184、犯罪之日、犯罪行为终了之日 185、犯后罪 186、大赦、特 赦

二、选择 1D2C3B4BC5BCD6D7ABD8A9D10C11ABD12ABCD13D14BD15AC D16C17B18A19C20A21B22C23C24B25D26BC27B28B29B30C31C32 C33B34B35D36B37D38B39B40C41C42C43B44A45A46A47C48A49C 50BD51D52D53B54AB55B56D

57AB58C59D60D61C62A63CA65C66BC67C68B69C70C71B72D 三、案例分析

1 对奥格雷的劫机行为适用我国刑法予以处理。 根据刑法规定, 凡是 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规定的罪行, 不论犯罪人是中国人还

是外国人, 也不论其罪行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还是我国领域外, 只要犯 罪人处于我国领域之内, 我国就应当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 行 使刑事管辖权,依照我国刑法对罪犯予以惩处。

2 陈 x 文、金 x 七的行为属于违背社会公德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 犯罪须具备三个特征:1 犯罪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 犯罪具 有刑事违法性 3 犯罪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上述两人不具备这三个 特征。所以不构成犯罪。

3 王 xx 的行为与陈 xx 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 xx 的行为构成 不作为的犯罪, 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 结果的心理态度。

4 李某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5 李 xx 的主观心理态度是疏忽大意。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 结果的心理态度。

6 赵 xx 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 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 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7 何 xx 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为了 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

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 任。 8 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因为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1 行为人已 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2 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9 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既遂。 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 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10 陈某与王某不属于共同犯罪。 11 本案中甲属于主犯,乙和丁属于从犯,丙属于胁从犯。属于事前 通谋犯罪。 12 陈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故意 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的负刑事责任。 13 李某的行为属于牵连犯。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 果行为有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14 王某的主观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应判故意 伤害致人死亡罪。 15 马某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 行为。 16 林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特别防卫权。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

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 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17 王某的行为属于中止犯。我国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 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8 李某不构成累犯。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考验期满原判的 刑罚就不再执行了,而不是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不符合累犯的构成条 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