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辨析题

来源:九壹网
马克思主义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辨析题

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所以它能够合理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F

2.人的活动的目的能否实现,取决于人的动机是否善良,意志是否坚强. F

3.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 T 4.错误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应. T 二、辨析题

1、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F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T

3、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F

4、“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是唯物主义的倾向T

5、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T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F

7、“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F

8、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T 二、辨析题

1、在文化的作用问题上,有人认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F

2、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不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F 3、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T

4、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F 劳动发展史 5、“是历史的火车头”。T

6、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经济增长,却使

全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机。F

7、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F

8、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F 二、辨析题及参

1.“世界观”与“哲学”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在经验态日常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总看法或根本观念;哲学则是少数思想者对于朴素世界观进行高度概括整理的自觉成果,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古希腊学者克拉底鲁(Kratylos)“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判断,比较其老师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判断,更彻底地揭示了世界运动的永恒性或绝对性。

错误。克的判断否定了静止状态的存在,割裂了运动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的辩证关

系,因而实际上抺煞了人们认识世界运动的可能性。而赫的判断则主张绝对运动同相对静止的统一,因此克的判断并不比赫的判断“更彻底”。

3、根据“适度”的法则,我们应当永远地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使事物永久地保持质的稳定性。

错误。

保持事物的度,是根据事物存在的客观需要发生的,并不意味着使事物永远地保持质的稳定性。当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的发生时,就会突破事物的度。发展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4.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衷主义的命题,因为“存在”

是什么,在这里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就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确地表明了事物矛盾双方因其同一性而可能发生转化的关系。

错误。事物矛盾双方因其同一性而发生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该寓言完全忽视此条件性,因此是对于事物矛盾双方转化的不恰当表示。

6.掌握适度原则就是随机应变。

错误。度是保持事物质的量的规定性,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随机应变,是说在原则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灵活把握事物的分寸。掌握适度原则必须尊重事物本身的、客观的度,而随机应变则是主观地灵活性的表现。二者并不完全相同。

7、假象是一种错觉。

错误。假象是歪曲地、颠倒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各种客观条件造成或人为的。错觉则是主观意识的东西,是由反映的片面性、主观性、表面性等认识因素造成的。两者是客观存在同主观反映的区别。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错误。机器思维只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产物和证明,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类思维或战胜人类思维。它在任何时候都仍然依附于人类主观能动性,由其设计,受其控制。9、普遍同意的就是真理。

错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客观实践。真理性认识的检验不以赞成人数的多少为依据。题目陈述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

10.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心主义是说凡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是哲学基本问题即思

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与唯物

主义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的性的问题。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为可知论,否则,为不可知论。在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是可知论者,只有少数的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所以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是错误的。

1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正确。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社会阶级”在实质上是个经济范畴,是历史和现实中特定生产关系的产物。

正确。“社会阶级”产生于特定历史状态下的经济运动中(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是根据不同的社会集团之间对于生产资料的占有状态、在经济结构中配置的地位、尤其是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其它集团的劳动等标准来划分的。

答案略

1、人类是指实现不受任何约束的绝对自由 错误

2、人的价值的实现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 错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