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与营销

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与营销

来源:九壹网
营销策略

Marketing

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与营销探析

青海民族大学 丁秀清

摘 要:城市形象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用系统的理念评价并提升城市质量品位已成为人们新的标准和要求。如何用城市形象系统的理念建设城市等内容,正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西宁市城市形象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设计了一系列西宁市城市形象的子系统,并提出了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设计与营销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形象 营销 理念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027-03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务中心,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和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文化水平等,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将城市的整体精神、风貌等特质予以提炼、升华,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

青海省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随后又提出“中国—夏都”品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城市形象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用系统的理念评价并提升城市质量品位已成为人们新的标准和要求,在当代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无一不包容着城市形象系统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什么是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如何建设、如何用城市形象系统的理念建设城市等内容,正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城市形象系统是城市这个地理行政区划与城市历史形成过程中所产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多的具有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单位概念的意义,形象,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它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赋予城市特有的气质,反映城市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审美水准,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城市和人共同造就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标识,它折射出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不同城市之间城市形象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和差异。西宁城市建设要打破“千城一面”的建设格局,打造具有鲜明高原特色的城市形象系统。

1 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的基础条件分析

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有着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十六国时期,鲜卑族秃发部据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地区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南凉,曾一度建都西平(今西宁)。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在青海东部设鄯、廓二州。鄯州辖龙支、湟水二县,今西宁为湟水县辖地。公元1104年北宋改鄯州为西宁州,隶属于陇西都护府,从此,“西宁”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1929年,南京设立青海省,以西宁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西宁,9月8日,中国人民西宁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市同时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成立,西宁市为青海省省会。西宁市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城南、海湖新区六个区(其中,城南和海湖区正在建设中),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和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0万,其中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人口100.99万人,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6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第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

西宁城市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性:青藏高原区域性的重要中心城市、西部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旅游城市。这样的城市性质是比较“特殊”的,它异于普通的中心城市,异于普通的历史文化名城,也不是普通的风景旅游城市,三者同时具备,在国内乃至世界上也是寥寥可数的。西宁的城市形象,不是向普通的大城市学习看齐就可以了,而是要按“西宁”的“特性”来定位,争取比一般城市“棋高一着”。将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进行设计,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

2 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

2.1 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的经济子系统

完善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组合,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完成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重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镇经济区,包括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与互助土族自治县,以商贸、工业、旅游为主;以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滨湖旅游经济区,以旅游、商贸为主的产业方向。形成由“两个中心、八个片区”组成的主城区。(1)十字街商业中心(老城商业、服务、居住综合区):以老城区为主体,南川河以东至民和路之间区域,承担西宁市金融商贸中心、商业零售中心功能;2)城西新城中心(行政管理、文教综合区):南川河以西至通海路以东区域,重点安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文教、科研等职能,配套建设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形成西宁市新的城市中心区;(3)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民和路以东的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主体,重

www.chinabt.net 2012年7月

027

(Marketing

营销策略

点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和青藏高原特色产业项目,形成现代化高新

技术工业区;(4)西钢工业区:以现西钢厂区和居住用地为主体的地

区,近中期发展采用技术改造和产业更新,待条件成熟后,寻求产业

转型;(5)海湖新区:东起海湖路,西至湟水路,北临青藏铁路,南到

昆仑大道,建设成为集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6)城北交通仓储区:北川

铁路以北至天峻路一带,利用现有的西宁铁路客站、客运站等设

施,相应配套建设为客站、货站、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转运的

交通设施以及物流中心、城市生活服务的仓储基地,形成西宁市以

货运为主的交通枢纽中心;(7)北川文教区:以青海大学为中心的

文教科研区为基础,形成全省的文教科研基地;(8)城南综合区:沿

南绕城路至南川农机研究所的地区,为地方工业及相应的生活配

套区;(9)城南新区:包括总寨镇,南北向带形发展的城市新区,主

要发展旅游服务业、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精深加工工业、生态农业园

地和高水平居住区;(10)城北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位于城北交通仓

储区与北川文教区之间,这一园区以生物、生物化学、生物工程、中

藏药加工、食品加工、现代化种植养殖等高新技术项目为主。

2.2 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的社会子系统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加快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搞好城市居民的生活、住区服务与医疗保健工作;搞

好下岗职工的失业救济与再就业工作。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

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

代化的美丽家园。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西宁市主城区用地规模远期2020年应达到

中等城市用地规模人均约为99.9平方米,即130万平方公里。

以城西区为西宁市主城区的行政中心,逐步将老城区的行政

办公用地置换到新的行政中心,省、市两级机构用地适当分

开,各自集中布置,以便于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办公效率。以城中区

为商业服务业中心,在城西区结合新的行政中心布置一定的商业

金融用地,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商务金融中心。其他片区区级商业服

务本片区,布置在各片区中心的次干道和支路两侧。同时巩固老城

区在西宁市的商贸中心地位,发展传统特色商业街。为金融、产权、人才、房地产等生产要素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海湖新区的大型批发市场布置在片区边缘,以交通便利为原

则,在高速公路入口、铁路站场、公路出入口设立大型商品批发市

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城东区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城北区利用物资公司铁路专用线和仓储用地的有利条件,扩大和发展生产资

料市场。城南综合区结合老工业用地改造,建设大型物流配送中

心。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产业园区和城南新区依托工业用地

发展高原特色产品市场和旅游产品市场。

完善省、市级文化设施功能。在新城中心建设文化中心,作为

省、市属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排练、办公综合场所。在老城中心和开

发区结合地带建设西宁市图书馆。结合沈那遗址公园建设沈那遗

址博物馆,在虎台遗址处建设西宁市博物馆,在新城中心建设西宁

市美术馆和展览馆。完善中心广场的综合文化功能等。

将北川文教区作为西宁市教育科研片区,将环境质量好、用地

充足的北川作为一个整体,依托青海大学、省农校、农林科学院几

个规模较大的单位,结合水系及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营造出一个环

境优美、高校云集的新型教育科研片区。西宁市区内部一些比较分

028

2012年7月 www.chinabt.net

散、教育设施落后的大中专院校经拆迁后,应主要在该区选址。 加强对南禅寺、东关清真大寺、金塔寺、北山寺石窟四处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古建筑群和西宁古城墙的保护和利用。重点开发虎台公园、沈那遗址公园,形成特色鲜明的新旅游景点。 2.3 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设计的资源环境子系统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活动,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市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市特色,利用“三河六岸”,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廊的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通过十字轴滨河绿色走廊,串联起生态隔离绿地和各级城市公园,构筑西宁市“一环、两带、四片”的绿化格局。“一环”即主城区外围沿绕山公路形成的防护林带;“两带”即沿河形成的十字交叉状带状绿化;“四片”即主城区各片区间的4片隔离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层次:第一层次,创造城市的绿地大绿地背景,建立城市生态建设区;第二层次,结合城市特定自然条件,建立城市生态隔离绿地和各级城市公园;第三层次,通过十字轴滨河绿色走廊,串联隔离绿地和各级城市公园。到2020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4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3 西宁市城市形象设计与营销的对策建议通过对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以及科技子系统是制约西宁市城市形象系统建设的关键方面,因此,西宁市提升在全国的形象地位,建立自己特有的城市形象系统,必须注重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子系统的发展。3.1 开拓资源优势,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理念形象(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体系,以产业特色树立城市形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西宁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形成自己特有的模式;实施产业创新发展战略,

建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立足“民族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特点,培育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调整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打造以青海矿产和畜牧及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的产业群,形成特色产业群体以促进西宁市地位的提升。2)

加快国企改革,创建知名企业强化城市影响力。进一步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运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培育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3)建立多样化所有制经济模式,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推进所有制改革,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资源开发利用。3.2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城市行为形象制定鼓励少数民族计划生育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下来;开展义务教育,提高全体市民特别是妇女的文化知识;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非义务教育的产业化,培育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推进城市文明程度。3.3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强化城市景观形象(1)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和机构的建设,如交通通讯、供水、供(营销策略

Marketing

刍议我国体育产品的营销策略

塔里木大学体育工作部 连殿冬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品的发展也逐渐成熟起来,并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成为青少年追逐的品牌体育产品对象。在这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把握好体育产品的现代营销策略,使其发展得更进一步,加快其成长、成熟的步伐,而面向世界,这也是值得体育产品经营者与开发者深思的重要问题。关键词:体育产品 体育产业 营销 策略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c)-029-02随着我国经济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体育产品的深度开发与营销。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自行举办的各种大型赛事之后,再加之人们对体育赛事、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不断增长与提高,更加促进了我国体育产品与其相关的各类产业的全面发展,并且也应运而生了许多国内知名的体育品牌,也为我国的体育产品以及体育品牌的营销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同时,体育产品的良好开发与营销,不但为我国体育品牌快速成长、成熟、走向世界带来了重要的研究课题,同时也将为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带来一个有利的条件。

实际需求,进而产生了消费动机。而心理与生理需求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2 我国体育产品生产及营销现状

2.1 我国体育产品生产重物质层面,轻精神文化

众所周知,真正的产品都具有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与物质,这也是其最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在,而世界知名的体育产品无一不具有除物质以外的独特内涵与精神。因此,一个体育产品的品牌树立,不但标志着产品差异化,也标志着其特有的文化内涵、精神信息的建立与品牌定位,还具有掌握消费者忠诚度的能力。

而我国的一些体育产品的生产企业及经营者,在生产、营销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之处,没有给自己的体育产品进行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也没有赋予体育产品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自然也就无法将自身的体育产品发展得更好、更大。我国体育产品的生产企业大多还处在简单的模仿设计、生产阶段,在营销过程中,也多以做广告、搞促销为主。这就导致了我们许多的体育产品因缺乏清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也没有树立起品牌意识与长远的战略规划,更缺乏对产品商标的诠释、产品理念的推广,更没有为消费者树立起强有力的品牌忠诚度,而造成一些体育产品的逐渐没落、消亡。2.2 我国体育产品的营销现状

目前,我国的各种体育产品开发、生产行业已成为国内体育产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兴起,体育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国民消费能力与水平的整体提高,民众对体育产品的需求与购买力也在不断增长,也导致了体育产品开发与生产行业的无度扩张,无视市场竞争规范与规则,形成了体育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市场的无序且恶性的竞争。这不但给体

1 体育产品的特性与需求

体育产品涵盖着体育实物以及体育劳务,即体育产品包括了所

有与体育相关的产品。而体育产品的特性则分为: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生产要素的多样性以及体育产品的不可推算性及无形性等。其中,体育产品的不可推算性是指体育赛事最终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正是由于这种不可预测性的存在,才使其结果的悬念带动了其价值。而体育产品的无形性则是指体育产品所体现出来的无形的体育服务。而体育产品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则是指体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具备的因素与条件,而这种因素与条件可能会随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变化。

而对于体育产品的消费需求,分为心理需求与生理需求。首先,体育产品的心理需求是指消费者的受到生理本能驱使以及对体育产品相关的情感、认知、经验、判断等过程,而产生消费动机。其次,体育产品的生理需求则是指在消费者自身产生的生理上的作者简介:连殿冬(1978-),男,黑龙江安达人,讲师,硕士,主要从

事体育文化和社会体育研究。电、供暖、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地等公用设施,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等文体设施,养老院、孤儿院等福利设施,以健全城市的居住、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广辟投融资渠道,鼓励中外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建立城市建设投融资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3)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大投资,搞好园林绿地和植树造林工作。二是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环境噪音达标面积。3.4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形象宣传

可采取形象广告、公共关系、节事活动、网路媒介等策略大力促销,以进一步扩大西宁市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2] 武庭海.追寻城市的灵魂[M].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

所.

[3] 徐苏宁,郭恩章.城市设计美学的研究框架[J].2002(4).

[4] 王军志.个性化城市形象设计——以扬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

究,2010(4).

[5] http://www.qh.xinhuanet.com/qhpd/qhjg.htm 新华网

青海频道

[6] http://www.xining.gov.cn/ 西宁市信息网[7] 丁秀清.城市营销[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4).

www.chinabt.net 2012年7月

0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