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来源:九壹网
经营管理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理论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刘艳红 【摘要】本文从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内涵,提出其战略本质是进行选择。通过对近年来中小 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方式进行对比,发现各种战略选择方式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对自身发展战略进行的对环境的 适应性调整。选择趋势走向了合作竞争。 【关键词】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联盟企业集群企业网络 从2O世纪60年代开始.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和关 注。在1965年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出版《公司战略》后,对企业战略的 二、什么是企业发展战略 理论研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先后形成了众多企业战略思想和 企业发展战略,又称企业成长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战略的 学派。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说明,企业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发 种类之一,区别于企业竞争战略、营销战略、品牌战略、技术开发战略、 展战略,就会不断发展壮大。相反,如果在战略上出现失误,将给企业 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是对企业发展中整体性、长期性、基 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然而,作为颇富 本性问题的谋略。 综合性的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确立和推进来源于众多国外大企业在 企业发展是成长、壮大的过程,其中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 “管理未来”方面的成功实践。由于人们对成功企业迫切的“取经”心 变化。企业成长是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相结合的过程。其中.量的成长 理,由那些知名大企业所推动的战略管理理论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 主要包括企业资源增加、盈利增长、销售额和人员规模扩张等;质的成 经济性”。无怪乎国外有学者认为,传略理论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 长是指企业经营资源的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的革新。由于量的成长 象的。这种“好大”的学术研究取向在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明显存 更容易识别和衡量,所以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产品种类增加、雇员人数 在一个问题:在传统企业战略理论中难觅适用于广大中小型企业的战 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增长等指标经常被用来衡量企业成长f31。由于 略踪迹,从而难以有效发挥现有战略理论对中小企业持续成长f包括 中小企业处于成长阶段,还不具备“做大”的条件,在激烈的竞争和环 成长为大企业)的科学指导作用[1]。本文拟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境的不确定性等客观情况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以提高对环境 进行分析,探究企业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本质.通过对目前中小企业发 的适应性是其成长的关键。 展战略的选择方式进行比较来探索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 三、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一、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曹德骏(2002)认为,目前学者们对战略本质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陈明高等指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理论认识上人们总是 不能解释不同企业战略制定、执行和控制的差异性,指出战略是企业 将企业规模与经济效益等同起来,认为企业规模越大经济效益就越 依据自身的初始条件(包括自身在市场的地位、资产专用性状况、拥 好。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企业大型化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 有的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等因素),依据有限的信息.结合企业所处 理论及“福特生产方式”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使人们确信“规模就是效 环境的不确定性,从最经济的角度为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 益”,这种理论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曲折发展f21。 限理性的选择与取舍。由此可以看出,战略的本质即是选择 。而企业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进一步发育和完善之中,企业经营环境 发展战略则是企业在对自身初始条件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 的日益变化,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战略管理日显重要。中小企 境的动态变化,为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自己的生产经营和 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但人们给予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关注却不 资本经营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设计。 多。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国内学者们多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多数 近年来,战略联盟、企业网络、专业化簇群等形式逐渐成为中小型 人认为战略管理是针对大企业而言的。 企业获得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企业界,人们也普遍认为只有大企业才有资格谈战略.而中小 (1)企业战略联盟 企业只配谈生存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 战略联盟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 问题课题组”揭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层面的管理。从中 公司总裁J.Hopland和管理学家R.Nigel提出的。目前对这个概念还没 小企业的战略实践来看,多数中小企业根本没有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有统一的定义。 而盲目发展。有些企业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但因不符合企业的实 战略联盟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产物.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 际情况从而无法实现战略目标。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缺乏.其根本原 自己的战略目标,如增强自身规模,扩大市场份额,迅速获取新的技 因在于资金和缺少战略意识。 术,进入围外市场,降低风险等,与其他企业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 的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松散式网络化联盟。战略联盟基本上有 220财经界Money China 经营管理 两种表现形式。它可以表现为正式的合资企业,即两家或两家以上的 企业共同}f{资并且享有企业的股东权益:或者表现为短期的契约性协 本相对较高。而企业联盟的内部企业之间则往往是通过业务外包、特 许经营等不涉及企业产权转移的方式进行联结,缺乏共同的、固定的 组织管理机构。成员间彼此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就采取的组织形 议,即两家公司同意就某顶课题.例如开发某种新产品等问题进行的 合作。战略联盟是各企业在追求长期竞争优势过程中为达到阶段性企 业目标而与其他企业的结盟.通过相互交换互补性资源形成合力优 式而言,企业集团多是大的层级制,而企业联盟则往往是网络式的【6】。 势,共同对付强大的竞争者。 (2)企业集群 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趋势——合作竞争 由于大企业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中小企业 发展战略理论研究始终是在大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更具有优势。大企 业代表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即产业组织是以大企业为核心这一基调 上进行的,而且中小企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对大企业的从属、依附关 系。上世纪9O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环境日益复 杂多变,这对企业的灵活性、效率、学习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 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决策权高 度集中,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迅速反应。 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始日益显著,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 企业集群的定义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不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 法。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 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结成的群体。韦伯在企业 集群的定义中引入集聚因素。强调集群是企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集聚体。德瑞奇和特克拉认为企业集 群是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中。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 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 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罗森菲 尔德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及企业间的合作对企业集群的活力起决定性 作用,他认为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 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过去弱肉强食的外部竞争关系变为企业内 部协调合作关系,从直接竞争变为协调竞争f71。 无论是合资、供应链伙伴关系.还是如今被企业广泛采用的战略 联盟、企业集群或是企业网络等形式,都显示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 境中,企业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纷纷对自身的核心发展战略进行了 对环境的适应性调整。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中小企业通过选择与其他 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 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迈克 尔・波特以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企业集群 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 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分为垂直企业集群与水 平企业集群。垂直的企业集群是通过买卖关系来联结的众多企业所形 企业的合作承担专业化分工角色,降低了交易成本。分散创新风险.通 过知识联盟共享了新的和互补的技术,加快了自身的学习过程.取得 了协作经济效益,打破了“规模经济”对其发展的制约。 处在社会网络中的各个企业成员具有其内在的成长动机,为 获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以合作竞争代替直接竞争作为其发展 战略选择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从最经济的角度出发制定战略.从而获得最佳的战略.如何 成的企业集群,水乎的企业集群是由包括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共 同技术、技巧及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杰克伯斯和戴 蒙把水平和垂直企业集群的定义拓展到用来识别集群的关键的衡量 因素上。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群过程、产业 间不同部门的水平和垂直联系、共享技术的使用、中心活动主体(如大 企业、研究中心等)的产生以及企业网络和企业合作的特点等。 企业集群理论彻底打破了“规模经济”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一 个集群的成员之间由于广泛的协作联系而产生的总体力量远远超过 了单一企业的实力.因此中小企业组成的专业化集群同样较易获得规 模经济。 (3)企业网络 从最经济的角度来执行战略,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应是战略选择的 一个根本性原 ̄tJI8]。这些问题应该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今后的 关注焦点。- 参考文献 [1】项国鹏,王进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述评及初步分析框架 明.技术经济,2008,27(7):1 13—122. 【2J陈明高,王季云,高宝荣.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理论与现实选 企业网络被认为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对于这 种组织形式理论界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确定的称呼,网络组织、企业网 络、混合组织、中间组织、企业问组织、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概念被不 同的学者所采用【5]。概念的不统一容易导致认识上的混淆和分歧。笔 者认为,企业网络本质上是企业组织间寻求合作以取得协作经济效益 的一种形式。外包制、虚拟企业、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企业集群都可以 看做是企业网络的表现形态。郭劲光(2008)将企业网络划分为集群、 集团和联盟三个层次,各层次存在差异性。其中,企业集群具有微观结 构特征,是一种企业网络发展的早期形式,而集团层次和联盟层次相 40 择一兼论湖北省中小企业成长战略模式[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5,148(1):121—126. 【3】邬爱其.企业网络化成长一国外企业成长研究新领域.【J】.外国 经济与管理.2005。27(1 o1:1o一17. ]【8】曹德骏.2002.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JI.经济学家(1):53— 60. 【5]邹文杰.企业网络模式探析fJ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7(1):36- 对而言则是企业网络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产物。就企业间联结的组织协 议而言,企业集团的成员间往往是以母公司为核心,通过参股、控股的 方式,运用资本和其他契约的形式把骨干企业联结在一起。而且,联结 多以物质联系为主,并存在产权上的从属关系.进入或退出的机会成 【6】郭劲光.企业网络:类型比较及发展研究[J].2008,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2008,26(4】:1 18—122 【7]彭晓燕,钟学旗.中小企业发展的蓝海战略理论研究【J].经济经 纬.2009(2):91—94. MoIl ̄-y Chi,aa财疑界2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