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镜成像”知识归纳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
食
B. 水中倒影
C. 小孔成
像
D. 杯中折笔
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全食 B.眼球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铅笔被“折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传递能
量 B. 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机的
C. 医生常用小镜子检查牙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 D. 手机拍照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小霞同学上学前对着家里的镜子检查仪容,当她向平面镜走进时( )
A. 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
变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5.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 平面镜发出的 B. 像s′发出的 C. 平面镜反射的 D. 人的眼睛发出的
6.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 ) A. 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 B. 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
C. 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 D. 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 7.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 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 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 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 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
C. 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 D. 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9.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暗的环境中进行
C. 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10.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
像 像比实物大
C. 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
称 会远离平面镜
1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组成的
C.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的折射
12.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B. 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 D.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B. 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D. 棋子移*面镜时,像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 D. 海市蜃楼是光 A.
B.
C.
D.
13.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小 D. 与平面镜距离逐渐变大
14.小玮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序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顺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15.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A.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二、填空题
16.当 2018 新年钟声敲响时,千玺广场上炫彩夺目的灯光秀,为你我、为郑州、为祖国祈福。如图所示,绚丽的激光直入云霄,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水中的倒影流光溢彩,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虚像。
17.如图所示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填“虚”或“实”)像。
18.小明同学身高165 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c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
19.如图甲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境.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__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________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________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相应字母表示)
20.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 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 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对于 ________镜.
21.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因为它既能透光也能 ________光;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 ________(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22.李梦琦同学身高1.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___ m,像高
是 ________ m;若她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 ________ m/s,像的大小 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身高
的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
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 ,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
,则镜中的像与镜面的距离为________ ,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 .
24.汽车的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_的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的视觉。在漆黑的夜晚,当车开启远光灯时,我们可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着________传播的。
25.如图所示为一款国产品牌汽车,车内装有先进的倒车雷达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________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汽车前方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
__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位于玻璃的上方,避免司机产生错觉.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ABC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A’B’C’
2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B在镜中的像A , B , .
28.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29.小红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选用如下器材:铺有白纸的泡沫塑料板、薄透明玻璃板、刻度尺、4根牙签、6根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橡皮泥(其中3根为红色、3根为黄色)。实验前她在白纸中间画一条直线MN , 把带支架的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直线MN放置,使平面镜底边前沿与直线MN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所示。之后小红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靠*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
在表格中。
(1)请写出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
(2)请你针对小红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
(3)请说明根据测量数据如何判断像的高度h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u是否有关________。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 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4)小明在B蜡烛的上方放一根火柴,火柴________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5)图乙是小明同学经过本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接着连接了像与物的对应点,发现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关系,然后又分别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发现距离相等。请问小明同学能否得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31.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