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Mar.2014 第15卷第2期 (Social Sciences) V01.15 No.2 ...】 同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体系的构建 Ej 胡恒钊 (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关键词: 高等学校;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 摘要: 网络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途径。高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可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法,并按照组织者、参与者所起的主次作用的不同,把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分为:教育工作者主导的网络“三育人”方法、受教育者主动的网络自我教育方法、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参与的网络双向互动方法、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的网络环境优化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 配合的网络合力育人方法,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使其互相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低效走向高效。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4)02—0043—05 Construction of the Network System for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ologies HU Heng.zhao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Key words:colleges;campus 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twork education Abstract:Network changes traditional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new educatin approach.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of college network shall develop a concrete and detailed pla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havacteristics of network education.According to the organizers,the participants’diffe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nctions,we can divide the network methods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the network“threefold education person’’ methods led by the education workers,the network self-education methods initiated by the educated,the network interactive methods participated equally by educators and educatees,the network environmental optimization methods built by teachers,students and all the staff,and the network education methods with joint forces coordinated closely by the school,family and society.Each method cooi:dinates dynamically and displays the special function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0n methOds.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在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 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它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 只局限于被动的牵制改变,而应抓住机遇,充分利 用网络载体,积极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进 程,积极探索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实 施方法体系,为高校更好地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育的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 载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 收稿日期:2013-03-30 作者简介:胡恒钊(1975一),男,江西九江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E—mail:huhengzhao@ 163.eom。 ・44・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拥有个人博客。2008年中国网民人数首次超过美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 国跃居世界第一,校园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法的创新 积极探索有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施方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1984年,我 国在武汉大学等12所院校创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 科专业,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 1994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全面 启动,高校校园网逐步展开建设与应用。我国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经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 (1994~1998年)是萌芽阶段,属于初步探索期,思 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及其应对的策略方面,采用被动局面下的“封、堵、 管”的“防御”策略来进行。1995年8月,清华大学 的水木清华BBS网站开通,标志着中国内地有了第 一个网上的BBS站点。这一时期,人们对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有效的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途径,对不良网站和信息采取封堵的办法 和防御性的应对策略。第二时期(1999~2000年) 是积极应对、初步完善阶段,属于自觉深入、主动建 设期。高校积极面对信息时代,加快校园网的建设 发展,网络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但效 果并不是很理想。1999年下发了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 年9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紧接着清华大学汽 车工程系推出了“红色网站”,开辟了中国高校的第 一个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2000年前后,北京大 学的“红旗在线”、南京大学的“网上青年主义 学校”、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等各种网站如雨后 春笋般建立起来。第三时期(2001年以来)是深化 拓展、逐步壮大阶段,属于综合发展期。网络越来 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关注。2001年2月,清华大 学的“学生清华”网站建立。2001年10月,上海交 通大学的“交大焦点”网建成。2004年、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5月全国思想政治教 育进网络网站——“中国大学生在线”正式开通,这 是全国多所高校共同建设的示范网站(http:// WWW.UHiVS.cn)。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思 政教师博客圈”,要求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 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也存在着覆盖面窄、交互性不 强、与现实脱离、点击率不高、忽视师生之问的双向 互动交流与沟通等缺陷,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中必须关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这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整 体素质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 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目前的高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比较滞后、乏力,对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认识水平还不够高,工作力度 还不够大,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多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人才匮乏, 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网络社会的时代需求。许多 高校面临着现实的困境:在硬件的配备、软件的开 发方面投入较少,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网站 的建设能力低下,网络的监控管理技术尚不完备, 对信息传播的有效控制困难,网络的正确导向 难度大,网络的监管作用难以发挥,对网络信息垃 圾和不健康思想内容的管理控制还不够得力,网络 虚拟空间人的个性与本质被异化、被扭曲。许多大 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自律性不 强,加之网络的立法相对滞后,在现实生活中有些 大学生道德观念淡薄,道德人格缺失,性格发生扭 曲,容易滋长人性中的劣根性,加剧了人与人之间 的信任危机。而“网络游戏、网恋、成人网站等是高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加强的方面,QQ、BBS、 MSN、博客等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 2j。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呼唤人的主体性,需要 催生新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而方法的创新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积极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方法,这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要 素与体系的构建 要素是构成事物整体系统的必要的基本要件 和因素,是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国内学界把思想 政治教育的要素分为以下几种:代表性的有四要素 说,即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三要素说,主体、客 体、环体;三体一要素说,即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 第2期 胡恒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体系的构建 ・45・ 三个的实体和媒介要素。因此,高校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实施方法若按系统要素的构成原理来划 分,则有主体要素方法、客体因素方法、介体要素方 法和环体要素方法。主体要素方法是指学习、提 高、修养等方法;客体要素方法是指调查、分析等方 方法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网络合力育 人方法。各种方法应在具体实施的动态中互相协 调,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 法;介体要素方法是指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反馈、 储存等方法;环体要素方法是指环境的优化、选择、 开发等方法。这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 和环体就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那么,应当构建怎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施方法体系才能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呢?体系的 构建是系统化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以学生为本”,应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的价值作用与地位,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 成与提升。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 学方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现实要求,网 络信息高速公路发展日新月异,其环境复杂,对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 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 体系的意见》,对拓展德育的途径进行了指导性的 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三育人”途径、活动育人途 径、“合力育人”途径和“群体组织育人”途径等 J。 “按照组织者、参与者起的主次作用不同,德育途径 可以分为:教职员工主导的育人途径;学生课外参 与为主的活动育人途径;师生共同营造的环境育人 途径;师生平等参与的育人途径;与社会、家庭密切 配合的共同育人途径。” ̄4 因此,德育方法可以“按 照组织者、参与者起的主次作用不同,从途径的维 度上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三育人’途径中的讲授、 讨论、疏导、奖惩、评价、示范法,‘活动育人’途径中 的参观、访问、调查、社会服务法,‘环境育人’途径 中的陶冶法,‘师生平等参与’途径中的‘对话’、咨 询法” 。 而探索有效可行的、切合大学生实际的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一种功能完整、结构合理的 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体系,是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 可以尝试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为主要维度,按照 组织者、参与者所起的主次作用不同,把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划分为五大类:教育 工作者主导的网络“三育人”方法、受教育者的网络 自我教育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参与的网络 双向互动方法、师生员工共同营造的网络环境优化 法体系的内在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是认识方法向实践转 化的桥梁和纽带,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体系中 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对构建的高校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体系进行理性审视与创新,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走 向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低效走向高效。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可根据方 法作用的不同划分为基本实施方法和具体实施方 法两个层次。基本实施方法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实施方法体系中抽象层次较高、地位较重要的 部分,它们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具体体 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 一般规律的反映,指引和规范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实施的方向。这一层面的方法主要包括: 网络“三育人”方法、网络自我教育方法、网络双向 互动方法、网络环境优化方法和网络合力育人方 法。而要使基本方法更有效地运用到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的实践,还需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是方法体系中最丰富、最富有变化的 部分,这一层面的方法可以说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中比较微观的实施方法,也是实施方法体系中 最具实效性的部分。第一,网络“三育人”基本实施 方法有网络“把关”法、网络能动灌输法、网络榜样 示范法、网络柔性管理法、网络疏导教育法等具体 实施方法。第二,高校网络自我教育基本实施方法 有网络自我修养法、网络素养提升法、网络实践法 等具体实施方法。第三,网络双向互动基本实施方 法有网络问题讨论法、网络心理咨询法、网络交往 教育法等具体实施方法。第四,网络环境优化基本 实施方法有网络陶冶教育法、网络宣传教育法、网 络隐性教育法等具体实施方法。第五,网络合力育 人基本实施方法有网络引导法、网络全员育人 法、网络冲突缓解法、网络就业指导法、网络“使用 与满足”法等。 1.网络“三育人”方法 -46・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5卷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教书育 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结合起来,把教育和管 理融入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服务中,才能增强高校网 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传统思想政 治教育缺乏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常常给人以严肃的 “面孔”,易导致受教育者产生压抑感和厌倦心理。 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教师能将大量信息生 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一个全新 的工作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强 化,得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从而增强 r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亲和力,让大 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信服。 2.网络自我教育方法 信息社会催生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教育 模式新格局,网络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 法。大学生是各种新鲜事物的“易感人群”,是网络 信息的消费者与创造者,他们在因特网的信息海洋 中自由探索,乐此不疲。“我讲你听,我打你通”为 主的教育方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失去了优 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变被动灌输思想政 治知识为引导学牛主动的学习,对他们“授之以 渔”,教给他们辨别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方法,增强其 政治鉴别力,使其能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做出正确的 判断和取舍,同时激发他frij ol用网络信息平台来交 流思想,让他们学会通过反省自我并修正自我来提 高自身觉悟和素养。 3.网络双向互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 心灵共契的过程。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信息传播不 是单向的从传者到受众的影响过程,而是传者与受 众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 往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 双向交流的过程,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身份 和地位差异被消解,突出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 体意识,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话语霸 权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代之以 个性化的、互动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与 此 时,网络也给高校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 瓦动空问,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教 育者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实现师生互动。 4.网络环境优化方法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定能催人向善向上、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因此,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营造良好的网络 育人环境,对校园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充 分发挥优良校园网络环境对高校大学生的熏陶、感 染、辐射等积极作用,同时,还应加强网络道德的宣 传教育,歌颂时代的真善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温 馨港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积极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 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空间,趋利避害,化枯燥无味的 说教为生动活泼、有情趣的教育方式,从而彻底解 决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低点击”之难题。 5.网络合力育人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 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 合的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 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形成整体育人的合力。 要做好的引导工作和网络立法工作,坚决抵制 和删除有害的信息,要依据法律法规关闭那些内容 不健康、危害严重的网站。而社会网络的从业人员 要做好自身的行业道德自律,为大学生提供方便、 廉价、安全的上网场所,以形成各部门协同一致的 教育力量。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 不同的教育对象与情境分别使用不同的具体实施 方法。但任何一种实施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 其重要作用。“它们虽然属于不同层次,都有着各 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但是它们之问是 既相互联系,又不可相互替代的。低层次的方法必 须合乎高层次方法的规定与要求才具有科学性,高 层次的方法要转化为低层次方法才能得到实际运 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因此,这些实施方法 在具体运用时,常常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了一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 教育实施方法系统。而各种实施方法之问必须要 形成一种良性、和谐的运行方式,才能互相协调并 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从而达到系统整体的最佳效 益。正如冯文广所说的:“它们是动态发展的、演变 的、不停产生着和淘汰着的。……犹如在茫茫宇 宙,所有的星系都处于动态的演化和发展之中一 样。’’ 由此可见,网络催生了一种新的生存空间和生 (下转99页) 第2期杨馨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基于云南五所高校的调查分析・99・ 学习与创造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开拓创 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组织管 理能力。 参考文献: 3.建立教育互动的平台 在“你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开展学生论 坛、论文竞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三下乡等活动 是否必要”的问题上,有79.2%的学生选择“有必 要”,20.8%的学生选择“没有必要”;在“举办以思 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效果如 何”的问题上,有74.3%的学生选择“有效”或“非 常有效”,25.7%的学生选择“没有效果”;在“举办 [1]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2012)[z].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30—341,345—368. [2].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 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EB/OL].(2011—11-03) [2013-04-20].http://www.gov.cn/zwgk/2011一l1/03/ content——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班会的效果如何”问题上, 有74.6%的学生选择“有效”或“非常有效”, 25.4%的学生选择“没有效果”;在“举办以思想政 治教育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问题上,有89.1%的 学生选择“有效”或“非常有效”,10.9%的学生选 1985444.him. [3]方文.用云南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N].云南 日报,2012—10—14(4). (4]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择“没有效果”。这表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 设学生互动平台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学校与社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 (责任编辑:舒莉霞) 坐坐 j;皇 } } } 业 业业业 } } 业 业 } 妇业 章妇 } e 业 已业 坐 (上接46页)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4. [3]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EB/ OL].(2005-04—20)[2013-03-25].http://www.moe.gov. clr/publicfiles/business/htmlifles/moe/moe1615/200708/ 一活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互联网中占有 一席之地。面对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 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趋利避害,提炼出适合当代大 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并做到“合 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高 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 魅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和能量。 参考文献: 25587.htm1. [4]易连云.德育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140—145. [5]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论网络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内涵及其体系构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6—87. [6]冯文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M].成都:西南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3:11—12. [1]杨直凡,胡树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7):35—39. [2]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 (责任编辑:舒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