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国崛起》读后感

《大国崛起》读后感

来源:九壹网


读后感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这是《大国崛起》主题片的开端,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才是人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因为人们开始探索,开始去寻找自己生活的之外的土地。

一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尽管拥有先进的制度,仍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困难。葡萄牙这个位于欧洲西南角上的小国开始从被征服走上了征服之路。与此同时,西班牙也与凭借改造过的中国指南针和多桅快速帆船走入未知的世界,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并不是要去宣扬自己的成功与先进,而是为了去寻找出路和新生。曾经的他们从踏着别人脚印的路上爬过,但现在的他们高昂着头颅向世人宣告:我们才是时代的领路人。

是航海家的冒险精神,领导者海一般的胸怀和支持促使他们有重大的地理发现,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国家则迅速崛起成为大国。

或许会有人说他们的成功太具有偶然性,但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机遇,所以才有了伊利比。因为选择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勇往直前还是就此放弃,皆在一念之间。但他们选择了坚持,于是乘着时代的顺风车成就了世人瞩目的地理大发现,这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探索欲和追求欲,永不言弃的必然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目光来到了从银白色的鲱鱼便开始创造奇迹的荷兰。从捕鱼业开始,荷兰开始了与各大洲的贸易,随后又由捕鱼业产生了海上贸易的传统。由此,荷兰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商业繁荣的道路,盛极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当时在一定程度上垄断了欧洲的贸易。

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除了出色的商业头脑,还有传之于世的经商法则,这是一种始终不忘,并终生践行的信念,这为荷兰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荷兰的成功在于荷兰人天生的商业头脑,那么英国的成功则是优越的制度和现代先进科技发展的必然。每一场改革都要伴随着鲜血的流淌,当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激发到不可调和的时候,这一切都成为必然,查理一世的死亡彻底为新的推行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助力。工业是一场无与伦比的博弈,牛顿和瓦特的出现既是奇迹也是必然,革新工业技术,推动着英国继续前行。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年7月14日的描述。显然这一天在国王看来十分平常,甚至有些平淡。因为,连经常进行的猎鹿游戏都没有,所以无事可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可为的这一天,却是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法国大。

法国大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对自由的信仰和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欧洲,法国的崛起可以预见。生性自由的法国人必会走上为自由而战的路途。

以我之见,战争是生产资料过剩最好的消耗机器。当饱受古典音乐熏陶的德意志大地开始暴躁,战争不可避免。曾经的安然变成了现如今的一触即发。这个地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其不容小觑的破坏力让后世熟知。但,我们更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这片为推动世界发展发挥了极大力量的土地,当德国人勇敢承认自己对大所负的责任时,世界都深深动容,因为这样的国家拥有和平和强大。

百日维新的日本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经验虽然是从中国得来的,但很明显,日本人

应用的很好,因此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同样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巨大的生存危机gouyancanchuan,但它却出人意料,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跻入帝国列强行列,通过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什么是觉悟,如何觉悟,日本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证明。拿来主义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是一个国家的觉悟和制度的强力执行。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诞生了!二十年间,在这个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精神的强大战斗力远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一个民族认真全力的前行也远不是我们可以阻挠的。

战争之后,美国也迅速崛起。联邦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美国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还从欧洲借鉴了金融和财政制度,1791年2月,美国第一家全国性银行诞生,类似于欧洲的证券市场、交易所和股份公司开始出现,并通过股份公司的筹资来修建起公路、运河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美国就此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文化和制度的环境造就了一个自由创新的国家。

看到这些大国崛起的过程,我想到很多事情。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话:“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其意为,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听到这句话,相信所有人会感到气愤,但是气愤过后,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这句话的原因,无风不会起浪,很多事都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别人会如此评价,而我们的国家又存在哪些问题?

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为我们的国家注入更多的活力。经常听人家说起,中国最缺少的就是创新,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中国取得的创新型奖项屈指可数,很多人归根溯源,认为是中国教育的问题。即使已经明确实施教育新改革,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依然有着严重影响,孩子的思想被。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存在于我们社会中的一种趋势。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思想,我们要按章程做事,尽量低调,不要质疑上级,安安份份的就好,这样子的环境连提出一点疑问都会被人排斥,更何况具有创造性,让人跌破眼镜的意见。这么说可能对某些人不是很公平,但我认为,在这个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信念是成功的前提。看了各个大国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国家里所有的人存在同样的信念,才能齐心协力,取得成功。有人曾经说过,“中国那么多的人口,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那些欺负我们的人淹死。”话听起来是不错,可是中国还是度过了将近一百年屈辱的时光,原因何在?鲁迅的《药》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麻木不仁,胆小怕事,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自我麻痹的心理,认为只要自己忍一下,不去惹事,就可以躲过悲惨的命运。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可是当所有人都被逼上绝路,除了一同反抗再无其他解决办法的时候,人民在同一种信念的支持下,才取得新中国的胜利。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较安逸,总是感觉人民的病又开始回复,“小悦悦事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事

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等等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不禁让我对以后的发展有些担忧。

存在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问题却不改正。只有正视我们的问题,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打破撒切尔夫人所谓的预言。

大国的崛起是必然。大国之所以为大国,并不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要打开视野,创新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并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祖国也会在曲折中走上必然的康庄大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