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体会
赵忠基
通过教研组组织的学习了《2011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并依据标准分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学习,收获颇丰,从思想上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人教版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标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这两天时间主要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对新课标有以下几点感受: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如:在内容标准中“1.2.1列举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应用”、“1.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前一版相比,对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环节的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
第1页
求作了微调。实验稿中仅举了两个科学探究各环节的例子,而新版在附录3中举了3个以实录方式展现的科学探究的例子,两个课内探究例子和1个课外探究的实例,体现了在不同的探究过程中可重点涉及某几个环节,不必每次探究都将七个环节进行训练,使教师们能更好的把握科学探究这一块教学的度。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
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条目(如: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2.2.8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
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降低了要求。
7、修改了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更切合了教学实践、注重了课程目标的落实,不仅强调了知识,更强调了“过程”和“情感”两个维度的目标。
教学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让学生参与评价,家长、教师、学校共同评价学生,改变评价方式,用学习档案等手段变单一的
第2页
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而不只是为了选拔。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
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
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
3、修改了部分习题
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
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疑惑
1、八年级上学期难度加大了
(1)八年级上学期必做分组实验占四学期近一半
对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发现,课程标准20个必做实验,仅在八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就占了9个,占四学期全部必做实验的
第3页
45%。其中直接测量性实验6个中占了3个,合50%;间接测量实验4个中占了2个,合50%;9个探究性实验中占了4个,合44.4%。八年级下学期必做分组实验4个,仅占全部必做实验的20%。而整个九年级必做分组实验占7个,仅占35%。
从分析来看,八年级上学期的必做实验占了四个学期的近一半(还不说里面有一些没要求必做的分组实验),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初学物理,虽然实验能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实验探究这一块学习负担是否有点偏重了。
(2)八年级上学期科学内容要求增加了
教学内容增多:比较实验稿教材,虽然去掉了电流和电路一章,但增加了“机械运动”和“质量和密度”两章,由原来的五章内容变为了六章内容。
教学内容难度增大:相比原来增加了计算,包括速度的计算和密度的计算。并且理解“密度”概念从以往教学经验看也是个难点,学生不太好掌握。
整体看,我感觉新教材比实验稿教材从“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方面都对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总结
两天的学习,在教研员贺老师的引导下,对新课标、新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收获颇丰,使自己对进行好初中物理教学增强了信心,打好了理论基础。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