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

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第9期 旅游区域竞争力研究 张 陆 夏文汇 徐 刚 (重庆大学商贸旅游学院) 摘 要 本文在对旅游区域竞争力涵义作了说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构 成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指出:旅游区域竞争力由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两个部分构成, 资源竞争力(资源优势)是区域竞争力的基础,市场竞争力(市场优势)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尔后,进一步对旅游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和变动规律作了研究。 关键词 旅游区域竞争力 资源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 评价 变动规律 二次大战后,世界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外 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带动相关部门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 机会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许多国家或地区纷纷把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及其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增 长带动作用的发挥有赖于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因此,伴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大发展,各旅游接 待国和接待地围绕着客源市场争夺的竞争也13趋激烈起来。 旅游业竞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各旅游区域以其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围绕着 旅游客源市场争夺所展开的区域性竞争;第二,各旅游经营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这两个方面 的竞争,无论是参与竞争的主体还是竞争的手段和方法都有许多区别,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参与竞争的主体不同,即旅游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一种主导下的企业行为,而旅游 经营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则纯粹是一种企业行为。本文所研究的旅游竞争仅针对旅游区域竞 争而言。 一、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旅游区域是由一定的面积、结构以及发展要素组成的旅游活动的空间结构。旅游区域可以 按照不同的层次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世界旅游组织将旅游市场划分为东亚及太平洋旅游区、 南亚旅游区、中东旅游区、欧洲旅游区和美洲旅游区等六大区域。我国一般将全国划分为东北 林海草原冰雪旅游区、环渤海古迹山泉滨海旅游区、大长江三角洲名山园林城镇旅游区、大珠江 三角洲热带风光滨海度假旅游区、西北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和西南名山峡谷民俗旅游区等六个 大一级旅游区。而西南名山峡谷民俗旅游区内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川I、重庆、湖南、湖北、长江中 游旅游区、滇黔桂旅游区和旅游区等三大次级旅游区。如果按照行政区划则可以将我国划 分为各个省域旅游区域。 不同空间范围的旅游区域不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规模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市场竞争中其竞 争力也客观上存在着差异。这种竞争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拥有基本属性 相同或相近、但按其质量却属于不同等级的旅游区域在竞争中客观上存在着层次结构差异,即 “核心旅游资源”(指在该旅游区域全部旅游资源中占主导地位的、对旅游者吸引力最大的旅游 Il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资源)属于世界级的旅游区域其竞争力比“核 tk,旅游资源”属于国家级的旅游区域竞争力要强得 多,而后者的竞争力又比“核心旅游资源”属于区域级的旅游区域要强得多,等等。就我国而言, 这种竞争的层次结构性主要表现在:“核 tk,旅游资源”属于世界级的各旅游区域相互之间主要围 绕着进入我国的国际游客和国内中远程游客市场展开竞争;属于国家级的各旅游区域相互之间 主要围绕着国内中远程游客市场展开竞争;属于区域级的各旅游区域相互之间围绕着相邻区域 的国内中程游客市场展开竞争;而属于地方级的各旅游区域主要围绕着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国 内近程游客市场展开竞争。第二,在竞争中即使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旅游区域,其竞争力存 在着差异。这种竞争力的差异性通过“核心旅游资源”基本属性相同或相近,并且属于同一等级 的不同旅游区域,其知名度以及在一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旅游者人数和创造的旅游收入却发生很 大差异而表现出来。 研究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旅游区域发展的研究,而旅游区域又是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 展的。因此,对旅游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必然成为旅游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正如在激烈的自然竞争中,每种生物都会展出自己特有的生存能力一样,在现代旅游业全 面的经济竞争中,旅游区域也必须要有自己的竞争力。旅游区域竞争力是旅游区域所具有的, 在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业的支持、旅游环境建设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 具有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其特点是:第一,具有独特性,即是其他地区没有或程度不 及,在竞争中能够获得较大差别利益;第二,具有充分的经济和市场价值,能够满足旅游经济和 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第三,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即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能够为 区域旅游经济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 旅游区域竞争力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资源竞争力是指本区域在旅游业发展中所独具的资源的有利条件。它对竞争力的主要贡 献是造成了某种差异性,如形成自己的特色旅游产品、对旅游者形成独特并有较大的吸引力,从 而能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一个旅游区域的资源竞争力包括:1、区位优势,如地处交 通要道或枢纽,或沿海、沿边,或气候气象条件优越。2、资源价值优势,如自然旅游资源的形象、 色彩、意境、组合、奇特效应等非常美和优异,或人文旅游资源的古悠度非常悠久、珍稀度为世界 或国内罕见、保存度非常完好以及非常奇特、具有很高的审美度和完美的组合度等。3、社会资 源优势,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内已积聚了丰富的各种资源,已成为政治、经济 和文化中心,从而成为都市旅游的绝好资源或支撑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支柱。可以看到,由于资 源竞争力或是天然禀赋,如区位优势和自然旅游资源价值优势;或是历史的禀赋,如历史类旅游 资源价值;或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积累,其他地区在短期内很难追赶。因此,能够为本区域旅游业 发展带来较大的竞争优势和差别利益。 市场竞争力则与资源利用有关,是指在竞争中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与素质,它是经济发 展和市场竞争的结果。一个旅游区域在资源禀赋方面可能是富有的,但有利的条件却不一定能 形成优势市场竞争力。有的旅游区域虽然资源较为缺乏,但通过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如 对旅游业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建设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市场促 销,等等,仍然能够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包括:1、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 和宏观力度。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相关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其健康、持续和均衡的发展客 观上需要有力的支持和宏观,因此,旅游区域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宏 观力度越大,其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2、旅游环境状况。国内理论界对旅游环境有不同的 理解,我们认为,由于所谓旅游对于旅游者来讲是一段特殊的经历和感受,因此,所谓旅游环境 应当是旅游者在旅游地所接触和感受到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旅游环境包括两个部分:硬环境和 软环境。硬环境包括旅游上层设施(专门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各种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既可 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又可为当地居民所利用的各种设施)两个构成部分。软环境则包括旅游区域 的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旅游管理质量与水平、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旅游区域居民的文化 素养与友好态度、旅游者的安全感等。3、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策略,如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市 l l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场定位、旅游产品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关于旅游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可用模型树表示如下:(见图1) 二、旅游区域竞争力的评价与变动规律 (一)旅游区域竞争力的评价 旅游区域竞争力的强弱,可以用如下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l、采用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可以利用上述竞争力构 成要素的模型树来进行。由于层次分析法旅游界内人士都十分熟悉,并且采用此方法评价出的 结果只能表明某一旅游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而不能说明这一旅游区域竞争力或强或弱的具体原 因,因此,本文不对此方法赘述。 2、采用象限图法。采用象限图法对旅游区域竞争力进行评价,其具体步骤为:第一,将资源 竞争力划分为强、较强、中等、弱四个等级,将市场竞争力划分为强、中等、弱三个等级,并以资源 竞争力为纵轴,市场竞争力为横轴建立旅游区域竞争力评价的l2象限图(如图3);第二,分别确 定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各自构成要素的评分标准并进行打分(由于本文仅对旅游区域竞争 力评价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关于各构成要素的具体评分标准本文不作研究);第三,确定 资源竞争力四个等级和市场竞争力三个等级各自的评分标准(关于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各 等级的评分标准,本文也不作研究,其原因同上),在将各构成要素的评分结果加总后,按照评分 标准确定出某一旅游区域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各自的等级(为简单起见,资源竞争力也可 以根据某一旅游区域“核心旅游资源”的等级大致得出,具体标准为:世界级——强,国家级—— 较强,区域级——中等,地方级——弱。当然,用此方法难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布达拉 宫和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均属世界极品旅游资源,但由于区位的原因,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源 竞争力就比布达拉富强一些);第四,对各旅游区域的竞争力强弱进行评价,并对导致竞争力强 1 1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弱的原因进行分析。 图2旅游区域竞争力l2象限图 萎资 源竞争力、、\ 强 中等 弱 强 A E I 较强 中等 弱 B C D F G H J K L 图中:A、B等表示象限代号 图3中,处于A象限的旅游区域竞争力最强,其原因在于其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均很 弱;处于L象限的旅游区域竞争力均最弱,其原因在于其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均很弱;而处 于D、I象限的旅游区域竞争力均较弱,但其原因不同。其中,处于I象限旅游区域是由于市场竞 争力弱所导致,因此,为了增强竞争力,应当或者加大的支持力度,或者加大旅游环境 建设的力度,或者加大市场促销的力度。而处于D象限的旅游区域则是由于资源竞争力弱所导 致,因此,为了增强竞争力,应当加大旅游资源开发的力度,提升旅游资源的等级。 (二)旅游区域竞争力的变动规律 我们知道,旅游资源各构成要素大都是天然或历史禀赋,是旅游区域发展的既定条件,因 此,从资源竞争力角度看,某一旅游区域的“核心旅游资源”处于什么等级,一般来讲,就从根本 上决定了该旅游区域只能在与其同等级的其他旅游区域之间展开竞争。如果该旅游区域发现 了新的,与原“核心旅游资源”处于同一等级的旅游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资源的数量增加 了,但并不能提升其旅游资源的等级。如果从旅游资源利用的角度看,该旅游区域开发出了新 的旅游产品(如在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出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探险旅游产 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等等),也只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属于旅游产品的创新),而不能增加旅 游资源的数量和提升旅游资源的等级。因此,某一特定旅游区域除非开发出新的,等级更高的 旅游资源,否则,其资源竞争力是不会随着资源数量的增加和旅游产品的创新而增强的。由此 可见,资源竞争力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数,并由此得出资源竞争力变动曲线如下: 图3 资源竞争力 (AL) a 0 要素数量(x) 作为市场竞争力的各构成要素则是社会后天创造的,是社会主动有意识努力的结果,这种 创造主要依赖于一个旅游区域的内生能力,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是一个地区综 合实力的反映。因此,市场竞争力是随着旅游区域对市场竞争力各构成要素投入的增加而不断 增强的,市场竞争力应当是其构成要素投入数量的函数,即:vL=f(x)(式中,VL代表市场竞争 力)。由此可以得出市场竞争力的曲线如下: 从图4中可以观察到以下两点:第一,市场竞争力会随着其构成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增 强,二者的关系是正相关关系;第二,随着市场竞争力构成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 增强的速度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I区间,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虽然市场竞争力也在增 强,但是,由于或者是的支持力度尚不足和不配套,或者是旅游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1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图4 市场竞争力 (VL) 或者是市场促销的力度不够,等等,因此,市场竞争力增强的速度较慢;在Ⅱ区间,随着 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各项逐渐配套,旅游环境建设逐渐趋于完善,市场促销力度逐渐 加大,从而,市场竞争力d三以较快的速度增强并上升到较高水平;当要素投入数量进入第Ⅲ区间 后,由于、旅游环境建设和市场促销对于市场竞争力增强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类似于 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开始发挥作用),在此区间,虽然随着各构成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其市场竞争力仍然会增强,但其增强速度又逐渐趋缓。 由于旅游区域竞争力由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两个部分构成,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 得出旅游区域竞争力函数为:TL=AL+VL(x) (式中,TL代表旅游区域竞争力),旅游区域竞争 力曲线是: 图5 旅游区域 竞争力 (TL) 旅游区域竞争力简单来讲,是资源价值和资源利用或转换能力的共同表现。旅游资源是一 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对旅游资源的利用或将其转换成为具有市场价值的竞争能力,应 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发挥旅游资源特色的作用,使特色转化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 种功能,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旅游经济优势;第二,要注意品牌化,即以品牌开拓、占领市场,树立 区域形象;第三,要注意综合措施的运用,充分发挥区域的支持作用和调动旅游企业开 拓市场的积极性。 我国旅游区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资源优势的层次,采用粗放模式,旅游业 发展以数量扩展型为主,而竞争优势即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明显。随着旅游区域相互之间的竞争 逐渐趋向于激烈,应当改变发展模式,从数量扩张型向区域竞争力整体提升转变,在资源竞争力 的基础上采取措施重点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I、马勇《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2、郭跃、张述林《旅游资源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3、吴世经、曾《市场营销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0年l1月第1版 4、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题篇》,中国旅游出 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赵修卫《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国软科学》 (编辑校对:余朝锡 李金发) 1 l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