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征友启事

征友启事

来源:九壹网
《征友启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征、启”等12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 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2.难点: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生字花瓣 教学环节 一、谈话:

你们有朋友吗?他们都是谁呀? 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师: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所以呀,有一头小牛犊,它也想有个朋友,它写了一个“征友启事”快读读课文。(师板书:征友启事) 二、生自由读文。 1、自己读。

2、两个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有读的不当的地方,相互指出来。再自读一遍。

三、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1、学生推荐伙伴和自己一起读书,指名分段读文。

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你学懂了什么,把你学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学生提问,相互答疑: 三、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师:为什么这两次征友启事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次征友启事都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打出课件,左右各一征友启事。)

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这个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以上几点,欢迎前来联系„„ 我想找个朋友。希望这个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前来联系„„

1、指名学生分别读两则征友启事。 2、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

3、小动物们看到第一则征友启事,心情什么样? 4、请你读一读这句话。

5、小动物们看到第一则征友启事,很兴奋,说明他们想和小牛交朋友,可为什么又走了呢?我们来演一演好吗? 6、请一个小牛犊。其他同学你们自选一个角色。 你们给我挑一个角色,好吗?

7、师:你们都来想一想,看到第一则征友启事怎么样? 8、师生同演:

相机提问:小牛犊,第一则征友启事发出去了,结果怎样呀?

小牛犊:一个个兴奋地来,又一个个摇着头失望地离去。 老牛:那你们快问问大家为什么吧? (小牛犊问问其他小动物)

老牛:我来给你出个主意,这回你再问问它们为什么和你们做朋友了?(师悄悄说,学生猜猜会说什么!)

小动物们看到第二则征友启事,反映什么样?(热闹) 老牛:那你再去问问大家为什么又愿意和你做朋友了? 9、师:通过两次征友,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 (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孤单 第一次征友 失望

第二次征友 (或者) 高兴

《征友启事》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征友启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十课。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牛犊贴了一张“征友启事”,由于对朋友的要求太苛刻,结果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在老牛的帮助下,小牛犊重新贴了一张“征友启事”,于是他找到了许多朋友。故事说明,对朋友的要求过多,就会失去朋友;对朋友的要求适度,就会找到许多朋友。

二、说教法、学法

1、质疑问难,激趣读文。课标指出,在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励表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培养了孩子提问题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他们的思维会随之活越,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最大的程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让学生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再进行读书、讨论和交流,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而且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小牛,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猜猜老牛说了什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情感交流,引入新课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上课伊始,我首先用饱含感情的导语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你们有朋友吗?你的朋友是谁?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自主学习,读文识字

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照顾全体,再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熟悉课文,并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更正学生朗读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对二年级的孩子而言,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必须的。

3、同台表演,情境感悟

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便于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快乐,可以让学生轻松的与老师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如看到第一则征友启事,你们会怎么想?自己去问一问别人为什么不愿意与你做朋友?交朋友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都是很好的体验性问题,孩子有话说,愿意说。 4、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生活中的小事,问学生,你想交个什么样的朋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征友启事》自评

一、自然引入课文。我设计饱含感情的导语,很快将学生的兴趣引到了课堂上。

二、强调了以读为本,注重孩子们的朗读训练,我将教学中的朗读与表演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感受、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比如在指导孩子们读小牛向老牛诉苦这一段的时候,通过情景表演,他们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小牛那种伤心、失望的心情。

三、教学形式活泼。根据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设计了表演,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老师学生表演,请其他同学当观众,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四、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地里,思维才能表现得最活跃。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带着微笑的脸,学生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一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了和谐氛围。 五、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我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如一学生把“兴奋”这个词读错了,我请同学帮他纠正,并把拼音写在黑板上,然后鼓励他“我相信你会读的,再试试”, 如此一来,也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在即将结束课文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交朋友时的想法,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学,我没有给更多的孩子表演的机会,更多学生缺乏投入课文的平台,应该在下一节课上做一个弥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