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需要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自主预习
1.作为社会关系的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 、
判断 、处理 和纠纷的标尺。
3. 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 、 、 、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合作探究
.
.
中国党第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以讨论依法治国为主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体系”,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说明了什么?
(2)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说说这项总目标指的是什么。
(3)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班会课、黑板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学习十八届四中
全会精神。请你参加这次的活动,说说法治的重要性。
四、随堂演练
1.我们出生后,父母就会到当地的派出所给我们报户口;十八岁之前,我们会受到未成年人保的保护;成年后,我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又与劳动法紧密相连;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又将依据相关法律退休。这些经历说明( )
A.公民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儿童时期与法律无关
C.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D.法律对人们为力
2.当经济发展向“互联网+”时代迈进时,“+”后面就少不了法治。如果说,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提供了“风口”,那么,必须让法治成为“翅膀”,为经济发展助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①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网络生活也离不开法律 ②只要有了规则,就能保障安定有序 ③所有规则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法治可以保护网民的合法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这样规定是因为( )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维护良好秩序必须人们的自由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法律
4.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这说明法律能够( )
A.保护我们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B.我们的人身自由
C.指引我们行为的方向 D.赋予我们权利
5.“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行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伤害,维权要靠法。我们青少年,人人要守法。守法又,利民利国家。”《普法歌》告诉了我们法律和法治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的是( )
A.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
.
.
B.统治国家、管理社会,打击贪污现象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超级大国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调节器 2.社会关系 是非曲直 矛盾 3.法治4.政治清明 社会公平 民心稳定
合作探究
(1)公民的生活需要法律,国家的治理也离不开法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章程。(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随堂演练
1.A 2.D 3.D 4.C 5.C 6.C
.
.
.
.
法律保障生活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
2.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3.知道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二、自主预习
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和 ,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 、信念、习俗、教育和 等力量保证实施。
3.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
4.法律规范着 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合作探究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
.
.
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等,因此被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
(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终被判刑,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随堂演练
1.“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①制定 ②颁布 ③实施 ④认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表明法律(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
.
3.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殊性表现在( )
①靠社会保证实施 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由制定或认可
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 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6年,国家全力审查地方高层贪腐问题。河南省高级人民党组织成员、副院长曹卫平涉嫌严重违纪,2月接受组织调查,一个月后被免去职务,成为新年落马的首虎。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法律只对贪腐问题具有强制性
C.只享受权利,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会受到加倍惩罚
.
.
D.国家制定法律完全是为了惩治犯罪分子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制定 认可 2.社会 行政 3. 4.全体社会成员
合作探究
(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不同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随堂演练
.
.
1.D 2.B 3.B 4.A 5.A
.
.
法律为我们护航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
2.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自主预习
1.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 的公民。
2.保护未成年人的 ,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 、 、 和 四位一体,构筑起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三、合作探究
判断下列行为是否违反未成年人保,并请说出理由。
(1)某电视台记者将犯故意杀人罪的两名未成年人的照片、姓名、年龄公之于世,还
.
.
将其犯罪行为予以公开报道。
判断: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有关部门查处并销毁大量不良书籍。
判断: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违反校纪班规,班主任老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判断: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小王考试不及格,父亲一怒之下,把他打了一顿。
判断:________
理由: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随堂演练
1.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 )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18周岁的公民 D.未结婚的公民
2.我国颁布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其原因是( )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未成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③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④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要为他们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下列做法体现对未成年人
进行社会保护的有( )
①爸爸带小敏去看望孤寡老人 ②全国开展整治少儿出版市场的专项行动 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 ④民政等部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 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保证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是( )
①家庭保护 ②学校保护 ③社会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应自觉履行的义务有( )
①按时入学 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 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 ④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6. 下列关于“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理解有误的是( )
A.法律规定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应给予未成年人保护
B.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未成年人
C.凡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不承担任何责任
D.由于未成年人处于特殊的生理心理时期,法律给予特殊规定,保护其健康成长
.
.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未满十八周岁 2.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 学校保护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合作探究
(1)是;记者公开报道此事,尤其将未成年的隐私信息公开,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否;符合社会保护的有关规定,是国家在履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义务。
(3)否;符合学校保护的有关规定。班主任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保护其健康成长的职责。
(4)是;违反了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不能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小王父亲应该以适当的方法教育孩子。
随堂演练
1.C 2.A 3.D 4.D 5.B 6.C
.
.
.
.
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
1.法律 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 ,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 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
三、合作探究
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
.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四、随堂演练
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
.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
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 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五、课后反思
【答案】
自主预习
1.保障功能 2.法治方式 3.权威 4.受益者 推动者
合作探究
(1)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①吸毒违法,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远离毒品。 ②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罚;酒驾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应该: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
.
.
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随堂演练
1.C 2.A 3.B 4.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