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基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测量》是建筑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培养建筑工程一线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
《建筑测量》所要求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制图与识图》等,《建筑测量》是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事故处理》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
2、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
3、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4、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的初步能力。
5、初步了解现代测绘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上应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直观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在实验教学中,应把仪器操作、具体观测、记录计算作为重点,并保证实验教学环节的落实。
3、教学中尽量运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和实验演示,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强化和补充教学。
4、网上进行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3 学分,含课内实验计54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序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教学内容
测量学基本知识 水准测量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误差的基本知识 小地区控制测量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合计
课内学时
4 12 12 6 3 6 6 5 54
实验学时
5 5 2
2 14
二、多媒体教材的总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网上教学。
1、文字教材: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对其他教学媒体起纽带作用,具有导学功能。教材应体现专科层次的要求,在内容上要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重点,便于自学,并能反映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2、录像教材:辅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解析,是对文字教材的强化和补充。
3、IP课件:利用三分屏,系统讲授课程的内容,文字栏形成学习笔记;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4、CAI课件:配合系统课程内容的讲授,对测量实验进行演示等。
5、网上教学:教学辅导、答疑,阶段性总结和复习等。
三、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看电视、IP课件、直播课堂、网上教学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各教学点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学助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
2、习题课
习题课要服从于教学大纲,使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
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分析和计算的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
4、考核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累计而成。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率、平时作业和测量实验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教学要求的不同层次安排。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测量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测量的任务和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2.地面点位的确定;
3.直线定向和坐标推算;
4.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原则。
教学要求
了解测量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理解测量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地面点位的确定;了解直线定向和坐标的推算;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水准测量
教学内容
1.水准测量原理;
2.DS3型水准仪的组成和使用;
3.普通水准测量;
4.DS3型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5.水准测量的误差;
6.自动安平水准仪;
7.精密水准仪。
实验一 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实验二 水准测量;
实验三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教学要求
熟悉水准测量的原理;了解水准仪的组成,掌握水准仪的操作;基本掌握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熟练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计算;了解水准测量误差产生原因及消减方法;了解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精密水准仪的使用。
三、角度测量
教学内容
1.角度测量原理;
2.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及使用;
3.水平角测量;
4.竖直角测量;
5.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6.电子测角原理
7.角度测量的误差。
实验四 经纬仪的使用与测回法测水平角;
实验五 竖直角观测及竖盘指标差的检验与校正;
实验六 经纬仪的检验。
教学要求
掌握角度测量原理;了解光学经纬仪的组成,掌握经纬仪的操作与检验方法及角度的测量方法与记录计算;了解角度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方法。
四、距离测量
教学内容
1.钢尺量距;
2.视距测量;
3.光电测距;
4.距离测量的误差;
5.全站仪。
实验七 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要求
学会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和精密方法,掌握三项改正计算;了解视距测量与电磁波测距方法;熟悉全站仪的使用;了解距离测量的误差产生原因及消减方法。
五、误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测量误差概述;
2.衡量精度的标准;
3.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4.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教学要求
了解误差的来源、分类、性质和衡量精度的标准;了解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掌握等精度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
教学内容
1.控制测量概述;
2.导线测量;
3.交会测量;
4.四等水准测量;
5.三角高程测量;
6.GPS定位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了解控制测量的概念、控制网的分类、等级与布设、导线的布设形式、等级与技术要求,熟悉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业计算方法;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及记录,掌握水准测量的作业与计算方法。
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教学内容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大比例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4.地形图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大比例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原理与测绘方法;基本掌握地形图的应用。
八、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施工测量概述;
2.测设的基本工作;
3.测设点位的基本方法。
实验八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教学要求
熟悉施工测量的任务与特点;掌握测设的基本工作以及点位的测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