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原来是三年级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看,本节课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前面学习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拓展。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关系,新教材就提前到了二年级下册,因为教学年段的调整,教材在编排的层次上也有较大的变化,不断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对比呈现。在除法计算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的情况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在分物体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有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唐老师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和环节是非常清晰的,首先与全班一起用手指游戏开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游戏的本质就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埋下了伏笔,通过设问要想发现手指间的这些秘密,很自然地过度到新课的探究上来。 在新课的呈现方式上呢,书上的例题原本是引导学生摆草莓,唐老师围绕本课的核心知识点,以教材为支点开发新的例题设计新的摆苹果这个教学活动,通过一组摆6个和7个苹果的这一过程揭示了本堂课的核心,顺理成章地揭示出课题。通过这个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了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然后唐老师又设计了分9根小棒的活动,再次让学生巩固体会余数是平均分后剩余的数。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
此课的变式训练,是通过揭示游戏的内在规律呈现的,此处的余数是让学生明白是基数还是序数,是3个还是第3个。
百讲不如一练,对数学作业的完成体现了及时性。整堂课从“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数形结合——综合应用”几个环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余数的概念,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标,达到了我们二年级3个老师集体教研后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