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道德:指人类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厉害选择,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现象.关系现象.意识现象(个人心理与社会规范)的总和。 伦理学:是专门.完全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说体系,即研究道德现象并揭示其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或科学。 医德:指医学实践或医学领域中特殊道德;它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是医者以善恶为尺度认识和调节医方与患方之间、医方与医方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及生态间利益关系的所有医德活动现象、医德关系现象、医德意识现象的总和。
医学伦理学:指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生实践中人们之间、医学与社会之间、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相互
交叉的新兴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范畴。 医学伦理素质:指所有医者在医学实践中做人的伦理素质和品格。 生命神圣论:指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人的生命圣神不可侵犯的理论。
生命质量论:指主张以人的体能和智能等自然素质的高低.优劣为依据来衡量生命存在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强调人的生命存在质量,从而给出相应对策的生命理论。 生命价值论:主张以个人生命对他人和社会及自我的意义大小为标准确认其质量以及圣神性,从而可以做出相应选择的生命理论。 医学人本论:以人为本的理论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关于在医学利益关系中以病人为本,即回答为什么应该将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同情和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力发热医学伦理学理论。 医学公正论:强调健康公益,主张合理地兼顾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多元主体的健康利益.坚持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正义性.坚持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医学理论学理论。 医学美德论:以医学品德.医学美德为中心,研究和探讨医务人员应
该具有怎么样的医学品德或品格,医德高尚的医者及其医德素质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养成与提升等问题的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 尊重原则:医务人员尊重病人的伦理原则。 不伤害原则:医务人员在整个医疗行为中,无论动机,还是效果,均避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公正原则:以形式公正与内容公正的有机统一为依据分配和实现医疗和健康利益的伦理原则,即具有同样医疗需要以及同等社会贡献和条件的病人应得到同样的医疗待遇。 医德基本准则:构成医德规范体系主体部分的具体医德规范,也可简称为医德准则。 医德范畴:一般道德范畴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一般道德范畴在医学职业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对医德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义务:人们意识到的、自愿承担的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责任。 权力: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 医德情感: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所产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即对医德生活的内心体验.态度及其自然流露。 理智:医务人员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伦理问题的理性能力,或者辨别是非、厉害关
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理性能力,常常表现为清醒、冷静、合乎实际的思维。
医德审慎: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具备的详细周密、谨慎行事的医德作风。
胆识:即胆量和见识,指人们在事物处理过程中敢于承担风险和善于化解风险的勇气和能力。
医德良心:医务人员在履行医德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意识,是其医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有机统一,其中的核心要素是对所负医德责任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医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 医患关系:医方和患方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基于病人健康利益所构成的一种医学人际关系。
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基于相互理解,尊重,信任而形成的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尤其是当遇到矛盾与纠纷时,能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化解利益冲突,以防止出现对立的交往关系。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医患沟通:在医疗卫生合作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相关问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效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方案的认定及其配合治疗,是医患双方形成理解,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最终达到祛除疾病、维护身心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百姓幸福之目的的过程。
遗传咨询:主要利用人类遗传病学、基因诊断技术和数据,对不孕不育、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患者服务。以及产前诊断,结婚,妊娠,生产和婴儿保健的指导,近亲婚姻的危险性,放射性对遗传的影响,亲子鉴定等。
临终关怀:指一种新兴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它由多学科、多方面人员组成的团队,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以便使临终病人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医学科研伦理:或称为医学科研道德,是指医学科研领域中医德现象的总和,其中主要指导医学科研人员从事医学科研,调整各种科研利益关系,解决各种伦理问题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医德他律:指医者按照外在自己的职业准则、同时影响及环境约束等做出职业行为选择及其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医德自律:指医者按照自己内心的职业良知,即业已完全内化的职业伦理准则做出职业行为选择及其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医德教育:指一定社会的医疗卫生机构,遵循医学人才成才和医学教育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医德理论、观念、规范等有效影响的医德活动。
医德评价:指人们及医务人员自己依据一定的医德标准,对医德行为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为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而表明褒贬态度的一种医德活动。
医德修养:指医务人员按照社会所倡导的医德理念及其规范,在医德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锻炼和自我陶冶的过程及其所达到的医德境界。 2 填空
道德的核成要素:道德活动、道德关系、道德意识
道德的基本功能:认识、教育、调节
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体
系: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医德规范体系、医德现实难题、医德实践规律
医学人本论的核心内容:以病人为本、以医务人员为本
医者美德的主要内容:仁慈、忠诚、严谨、正直
尊重原则内容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人格、隐私权、自主权 生命伦理原则有: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公正原则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主要内容:尊师敬业、为病家谋利、不伤害病人、保守医密 医德范畴的特点:抽象性、常用性、内在性、基础性
医德权利包括:病人的权利、医务人员的权利 病人法律权利主要有:平等医疗权、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损害索赔权、医疗监督权 医务人员的权利:医疗诊治权、设备使用权、科学研究权、继续教育权、人身安全权、经济待遇权、民主管理权 树立正确的名誉观要:重视名誉、不唯名誉、求名有道
医患关系的性质是:信托关系、契约关系 医患关系的特征:医患双方目的的共同性、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医患双方利益的一致性
古代医患关系的特点:直接性、稳定性、全面性
医患关系的类型有:技术关系、非技术关系 医患关系的模式:萨斯-荷伦德模式、维奇模式、布朗斯坦模式、萨奇曼模式
公共卫生工作的道德特点:道德目标的超前性、道德目标的社会性、道德目标评估的滞后性
公共卫生伦理的准则:有效准则、公正准则、尊重准则、互助准则 公正准则的内容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回报公正
健康教育的伦理要求:积极主动,耐心细致 言传身教,为人表率 心理治疗的伦理要求:保密、尊重、专业、真诚
临床实习的伦理要求:提高医德认识、提升业务水平、培养敬业精神 过度自我保护医疗的特征:非必要性、隐匿性、伤害性、可诉性 医患沟通的伦理准则:尊重、有利、公正、诚信、文明
医学科研伦理准则: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献身事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医德修养的目标:成才目标、大医风范 医德修养的内容:医德理论修养、医德情感修养、医德智慧修养
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伦理准则:有利于病人、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保守医密、严防商业化、伦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