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民生关切 稳妥有序推进课后服务
2019年1月25日,省教育厅一项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旋即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这意味着从2019年春季学期起,中小学就可以提供课后服务了。但是如何组织实施,如何避免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冲突,成为摆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面对困难,县教育局积极作为,多点发力,稳妥有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课后服务氛围。各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电子显示屏、家长QQ群、微信群等媒介,通过召开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课后服务,准确传达课后服务相关文件精神,及时总结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课后服务工作的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回应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是深入论证,细化课后服务方案。省教厅实施意见出台后,县教育局通过实地调研,充分征求学校校长、社区居民、家长代表等各方意见,主动向县报告,召开发改、人社、财政等部门参与的专题联席会议,针对课后服务的服务模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经费保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多方论证,因地制宜拟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三是因地制宜,建立课后服务模式。县教育局根据县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总部+校点”的管理模式,县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为总部,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中小学校为校点。课后服务工作由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办公室专项管理,由县青少年校外文体活动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本着“立足公益,自愿参加”的原则,针对学生需求开展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兴趣和特长培养需要。
四是拓展课程,完善课后服务载体。我县课后服务推行“作业+N”模式,根据自身特点和
学生需求,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挖掘校外资源,不断优化服务项目,拓展服务深度,开设阅读、音乐、绘画、乐器、足球、科普、综合实践等覆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拓展课程,在给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化解学习疑难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做到让学生快乐、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五是规范实施,强化课后服务保障。教育局将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各职能股室将定期对学校执行情况开展监督考核;活动中心要全程参与课后服务指导和巡查,加强过程管理,并提供相应的跟进服务。教育局将统筹全县情况,强化课后服务人员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劳务费挂钩,对不合格的人员取消参与资格。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学校,要强化组织保障,细化任务分工,量化工作标准,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实施,阳光操作,稳妥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