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国策》艺术成就
10涉外二班 孙亚伟 20101004228
摘 要:《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于它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风格,其次, 《战国策》的出现, 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日趋成熟。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创造出众多各不相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是《战国策》的重大艺术成就之一。《战国策》为我们保存下来的这些离言故事, 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 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也是有所贡献的。
关键词:《战国策》 艺术成就 散文风格 散文体的逐渐成熟 艺术手法
一:《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凡三十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魏、韩、赵、燕、宋、卫、中山诸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个人所作,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二:艺术成就简析
历代封建文人对《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持否定态度, 但对它的写作技巧、艺术成就却是赞扬备至的, 甚至把它作为典范文章进行学习和鉴赏。下面我们浅谈下《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风格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首先在于它创造和体现了战国时代特有的散文风格。这种风格当是那些思想活跃、政治经验丰富的士人们在游说活动中, 适应巧设机谋、互相辩难的特殊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是他们精神风貌的体现。这种风格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而表现出来的,其特点是铺张扬厉、雄辩态肆、刚健雄浑、气势磅礴。它的叙述多能作到简洁明快, 流利酣畅, 它的论述和辩驳更是旁征博引, 条分绒析。其行文或曲折迁回, 婉转含蓄, 或单刀直入, 准确犀利。至于其词汇的丰富性、叙述的条理性、说理的鼓动性、辩论的逻辑性、悄节的曲折性、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修辞的巧妙性, 都是它前代和同时代的其它作品所不可企及的。 2、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日趋成熟
其次, 《战国策》的出现, 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日趋成熟。《战国策》中既有
1
生动具体的叙述文, 又有层次清楚的论说文, 也有针锋相对的驳沦文∋ 其它如辞意恳切的书信文、精巧的寓言和故事等, 真所谓“ 文体大备” , 蔚然多姿了。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诗教上》中说:“ 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 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足见各种散文文体至战国时代已经完全走向文学化, 并已相当成熟。
3、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创造出众多各不相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再次, 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创造出众多各不相同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也是《战国策》的重大艺术成就之一。似乎《战国策》的作者们已经认识并掌握了创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如在特定的环境和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心理、性格、品德和气质, 通过人物的语言, 特别是富有个性的独自、对话、辩论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通过编织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间言行的鲜明对比等手法, 来塑造人物形象, 从而使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有君王、后妃、将相、谋臣、策士、平民、阴谋家等等。这些众多的人物, 毫无公式化、脸谱化的弊病, 而有着各自的独特形象。同是君工, 就有昏耽的楚怀王、沽名钓誉的燕王哈、虚心纳谏的齐宣王、复国枣资的燕昭王、锐意革新的赵武灵王等, 同是将相, 就有深谋远虑的范唯、委婉讽谏的邹忌、知己知彼的白起、忠直蒙冤乐毅以及性格各异的“ 战国四君子” , 同是谋臣, 而度卿、庄辛、莫敖子华等人各有不同的才干和个性;同是士人, 既有见利忘义、朝秦蓦楚的无耻之徒, 也有唐且、荆柯、冯谈、颜周, 聂政、餐仲连等奇人高士, 特别是鲁仲连的形象, 更显得异彩焕发, 被后人誉为“ 千古一士” 。这些形象不同的人物, 在《战国策》一书中是不胜枚举的。《战国策》好似一幅内容丰富的画卷, 把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统统描绘进去了, 而这些人物又各以自己的鲜明形象活跃在读者的心目之中。
最后, 策士们为了增强自己游说的说服力和鼓动性, 有意收集或创作了一些生动有趣的离言故事, 运用于说辞之中。诸如“孤假虎威” 、“ 画蛇添足” 、“ 鹉蚌相争” 、“ 南辕北辙”等等, 至今还流传在人们口头上, 成了富有普策性和寓意深刻的成语。《战国策》为我们保存下来的这些离言故事, 丰富了我国的语言宝库, 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也是有所贡献的。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P85 【2】霍旭东 《文学史》 19年第1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