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美版2013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15春)

人美版2013版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2015春)

来源:九壹网
 四 年级(美术)(下册)学段目标

(一)“造型一表现”学习领域 1.目标

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二)“设计一应用”学习领域 1.目标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甩手绘草图或立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三)“欣赏一评述”学习领域 1.目标

欣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用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描述作品,表达感受与认识。 (四)“综合一探索”学习期域 1.目标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

1

四 年级(美术)(下册)德育渗透计划

美术课程除了肩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课就是通过美术教学有机渗透德育,做到“要学画先学做人,要做人先学立德”。

1.营造课堂氛围,增强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美术是无声的语言,如何让它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相互关爱的纽带,是德育教育的关键。

首先,教师作为组织者,要创设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自由作画,进而激发学习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其次,在授课中应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第三,作为引路者,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有目的地唤起他们的作画兴趣,以科学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他们灌输新的内涵,并针对生活中的新发现以及所见所闻所感去分析美、丑、善、恶,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

第四,作为辅导者,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相互信赖,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下乐意向教师靠拢,与教师真诚相处,,自愿接受教师的教诲与指导。

2

四 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三个班的孩子,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孩子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对于美术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由于器材及学生素质的,仍然无法很好地开展教学,因此本学期仍要为学生最大限度地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材分析:

全书共19课。每个单元都围绕着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来设计。把相互之间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三、本册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

3

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

2.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3.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

4.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计划:

4

周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教学内容 植物写生 放学了 快乐的人 材质的美 有人脸的器物 巧用对称形 生命之源—水 设计生活标志 用彩墨画鱼 动物的脸 认识中国画 汉字的联想 衣架的联想 艳丽的大公鸡 学画农民画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画家凡.高 大师画我也画 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课 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备 注 5

课题:植物写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二次复备 3. 情感目标: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教学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 6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1.观察植物。 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 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 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 7

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 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 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 一幅前后关系混乱。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 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4.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8

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 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5.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 6.知识拓展: 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 教后反思:

板书: 9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