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 《谁的耳朵》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幼儿初步掌握并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能完整朗诵儿歌,并能创编儿歌。
3、通过学习,幼儿能了解常见动物耳朵的特征,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课件,儿歌《谁的耳朵长》
三、活动过程
1、导入:以音乐《谁的耳朵长》导入
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师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完整欣赏儿歌内容。
提问:(1)儿歌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2)它们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看图说动物的耳朵,理解儿歌内容)
3、游戏《找耳朵》,巩固幼儿对动物耳朵的认识
教师出示各种没有耳朵的动物图片,让幼儿为各种动物找到正确的耳朵
4、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1)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谁的耳朵
谁的耳朵长?驴耳朵长
谁的耳朵短?马耳朵短
谁的耳朵遮着脸?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猫耳朵尖
谁的耳朵圆?熊耳朵圆
谁的耳朵听得远?狗的耳朵听得远。
(2)教师采用整体法教幼儿朗诵儿歌
谁的耳朵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
驴耳朵长,马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耳朵尖,熊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
(3)幼儿朗诵儿歌,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分小组一问一答朗诵儿歌,鼓励个别幼儿朗诵儿歌)
5、儿歌创编,了解生活中的动物尾巴的特征,在《谁的耳朵》儿歌学习基础上,进行创编。
教师:看看老师带来的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谁的尾巴长?
猴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兔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像把伞?
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活动延伸:科学领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的特征。
附儿歌:
谁的耳朵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住脸?
驴耳朵长,马耳朵短,象的耳朵遮住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得远?
猫耳朵尖,熊耳朵圆,狗的耳朵听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