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对策
作者:周丽园
来源:《祖国》2016年第09期
摘要: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增进师生间感情,一举两得;如果处理不当,则会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本文从尊生意、严纪律、巧方法三方面提出对策,有效处理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尊生意 严纪律 巧方法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违反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影响正常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教学、自身及他人学习,并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消极影响的课堂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是班级授课形式中难以避免的情况,面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对于大多数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临最棘手的问题。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除了会扰乱课堂纪律,还会降低教学效率。
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尊生意
“课堂行为准则”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一项,这项准则是开学之初,学校规定班主任所制定的。虽然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这一项工作中中,72%的小学生课堂行为规则都是由班主任一人制定的。一些教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甚了解,制定的规则忽视小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仅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规定学生的行为,又缺乏对小学生进行必要解释,可能造成小学生对规则的不理解。甚至,有的班级好几学期都是相同的课堂行为准则,目的为了应付学校的差事,更何谈其作用。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制定课堂行为准则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可先让学生举出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接着再共同探讨行为的利弊,比如,在外向性的攻击行为中,课堂打骂既会影响教师上课的心情,还会干扰其他同学的听课;交头接耳会让自己错过重要的知识点;高声谈笑、口出怪声,并不是引起注意的好办法,只能带来同学和老师的厌恶;欺骗、偷窃这样的行为,是既不理智又不道德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多少人为此锒铛入狱,悔恨终身。再如,针对部分学生的内向性的退缩行为,学生也会认为教师的鼓励与严格要求十分重要。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比想象中的更出色,教師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记不能被学生“牵”鼻子走。 二、严纪律
在某些“进步教育家”的眼里,教师课堂行为规则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调查表明,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并不像有些乐观主义者所认为的“他们是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群聪明的调皮蛋”,而是普遍存在着意义障碍,除极少数天资甚好的能跟上学习进度外,绝大多数人对学习缺少兴趣,对所学知识不能正确理解,听不懂教师的讲授,更不能完成课堂作业。而且许多人曲解了素质教育,比如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自由,导致孩子对人无理蛮横,对事漫不经心。有些家长竟不以为然,自然而然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目中无人,哗众取宠。某学困生为了博得其他人的注意,竟然上课抛出些土豆,土豆滚落一地,引起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其目的是达到了,但课堂秩序严重受到干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
因此,对于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儿童,教师必须从“严”管理。可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对于问题不太严重的情况,可采用适度干预:个别学生在课堂下搞小动作的情况,因为影响范围小,但如果不做适当提醒,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学习,教师可通过提醒、提问或信号暗示等方式,让他们回归到课堂;对于问题严重的情况,必须辅助于一些惩罚手段:如口头指责、课后留校,以及体罚、停学甚至开除学籍等。体罚,成为现在教师不敢触碰的高压线。但必要时,须采用一些强制性手段,当然,也必须慎用,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对抗行为,与教师的初衷相背而驰。 三、巧方法
(一)满足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
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课堂吸引力不够或是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台上的老师照本宣科,台下的学生昏昏欲睡;或是教师的关注点总是极个别尖子生,大多数遭到冷落的学生,要么无所事事,在书本上涂鸦解闷;要不口出怪声,引人注意。以语文《祁黄羊》一课为例,教师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生反复的熟读“剧本”。就能够很快的识记“台词”,迅速进入角色,把握人物的性格,并且学生热情高涨,个个“小表演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将文中人物表演的入木三分,课堂问题行为鲜有发生。而如果这节课,教师是用传统的教授方法,一问一答。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充分地满足,教学效果也会远远逊于表演课。在课堂上,教师也可通过开展小组竞赛、学生评比以及给予成绩优异的小组或个人当堂奖励,从而调动学习动机。
(二)完善教育机智,提高课堂效率
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突发事件,如果班主任用批评或训斥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一定会破坏已经营造好的和谐气氛。但如果班主任能适当地用幽默作为润滑剂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如一位班主任在教学成语“五体投地”时小黑板突然掉了下来,班主任马上就说:“这就是五体投地呀!同学们,小黑板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样一来,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有时在课堂上做不相关的事,教师可以将这些东西拿走,转移媒介物,从而也有效制止了这些行为。对于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可以点到为止,使其停止问题行为。对于问题行为严重的学生,很多方法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
总之,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都是有一定缘由。教师只有找到根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但教师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基于尊重与爱。学生犯错误再所难免,教师如何有效的处理问题才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宽容学生因无知而犯错,但绝不能纵容他们一错再错。 参考文献:
[1]张彩云.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知觉[J].中国特殊教育,2007,(08). [2]王翠,栾文菲,刘艳红,尉晓梅.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1,(14).
[3]朴雪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