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引导中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作者:王小宁 肖丽 王丽 彭东凯 姚凤平 冯云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第10期
【摘 要】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学建模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方法求解模型,使问题得到解答,能够帮助中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重要性;中学生;应用 前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应用数学的上升趋势也日益明显,引导中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进行数学建模,就成了当前数学和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建模通常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结合数学课本知识,将未经简化抽象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使中学生能运用理解、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已获得的数学概念、公式、图形、基本关系,把实际问题中的非数学信息转换成抽象的数学信息,或把现实数学对象中赋予的信息转化成另一种数学对象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中学生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应贴近生活,注重加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性,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能学以致用,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合理引导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建模,就成为当今数学教育基础改革的重点之一。由于基础等原因,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很差,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数学建模教学,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大教改难题。为此,有必要先从理论上研究引导中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1.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理论性比较强,知识的系统性比较严谨,再加上中学生的自身基础情况,数学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一旦学生对数学失去情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通过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中学生一旦对某一内容产生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地研究它,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为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心理研究也表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需要、动机、兴趣所支配的,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因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她们学好数学最关键的第一步。 2.提高元认知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数学建模,以加深中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识,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专家指出,数学建模活动是一项指向性很强的思维训练活动,他面对的生活中实际问题,运用简洁、明晰的生活语言进行描述的,并不是单纯意义上数学计算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容易刺激读者的求知欲与探索欲,使中学生能主动对其产生兴趣,对问题容易形成积极的态度。建模的目标激励着中学生去研究问题背景,查阅资料获取新知识,获取对问题的深入了解,分析、处理问题自身所提供的关于已知要求与求解等参数信息。另一方面,数学建模处理的形成,往往也如其他学科具有交集,也可以说是一种学科的分野与跨学科的融合,建模活动本身是对中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等的一种评测,建模者在此过程中可以逐渐认识到个体的认知水平,发现认知上的差距,有利于自觉提高个人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起一种学习数学的良好心态;中学生通过学习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后,能发现在生活中具实用性,甚至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知是行之始”、“学而后知不足”。从而心中产生了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3.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
调研发现,日常数学教学实践中,少数数学教师依然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的灌输,然后采用大量的题海战术,部分中学生学的苦,题做的累,不利于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普通班中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少数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当薄弱,被动地学习,也非常吃力,长期下去这些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僵硬化、固定化。而运用数学建模进行学习数学,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驰骋想象,不同的数学问题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同一数学问题也可以建立不同的模型。针对不同的模型,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案解同一问题,不仅够激发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摆脱传统思维束缚,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中学生运用数学建模的目的就是为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中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与类比的能力。中学生上述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数学教师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不断地引导中学生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考量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5.有利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因为数学模块的应用实际上是中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过程的一个暴露,它为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可高的大量信息与参数,有利于帮助数学教师了解中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块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然后把具体直观的数学模块上升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数学模块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所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运用数学模块解释推论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数学教师下一步进行调整和改变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春英.数学建模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探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5 [2]张璐.数学建模教学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5
[3]罗晖.建模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应用[J].科教文汇,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