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缆的放线说明

电缆的放线说明

来源:九壹网
电缆的放线说明

运输、保管

1.1电缆应避免在露天存放,电缆盘不允许平放。

1.2运输途中严禁从高处扔下装有电缆的电缆盘,严禁机械损伤电缆。

1.3吊包装件时,严禁几盘同时吊装,在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上,电缆盘必须放稳,并用合适方法固定,防止互撞和翻倒。 2.安装前的准备 2.1检验电缆。

除了环境温度低于电缆允许敷设温度外,一般电缆盘需提前搬运到施工现场。在搬运前,核对电缆盘上标识,如电压、截面、型号等是否符合工程设计书上的 要求。

2.2穿越道路导管。

电缆线路全长中经常需要穿越多处公共道路或桥梁等场所,为了避免牵引电缆时对公共交通的影响,横越道路部分的一般事先埋置多孔导管。导管顶部一盘不少于地坪1m,导孔孔数需留有50%的备用孔。 2.3材料工具。

为了缩短为敷设电缆所开挖的电缆沟对公众交通影响的时间,所需的材料如:电缆盘、电缆保护砖盖板、标志牌或带以及各类施工工具,如电缆滚轮、汲水泵、牵引卷扬机、电缆盘支架以及安全遮搁牌等需在敷设电缆前送至施工现场,电动工具在搬运前要进行检查,防止使用时失灵和贻误牵引电缆时间。 2.4人员员组织。

敷设电缆需要统一指挥又需明确分工,通常电缆盘的管理为一组,土方的挖掘为一组,卷扬机、牵引为另一组,此外辅以接头和测绘组。 2.5注意事项。

敷设电缆前,电缆线路通过的建筑结构,施工应完毕,应检查电缆沟及隧道等土建部分转弯处的弯曲半径是否符合要求,为了减少差错,在电缆支架、沟道、隧道、坚井的进出口,转弯处和适当部位应挂上电缆敷设断面图。塑料电缆在低温下将变硬。这种变硬的电缆不易弯曲,敷设时,电缆的塑料绝缘易损坏。因此冬季施工,如果电缆存放地点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低于0℃及以下时,应采取措施将电缆预热升温后才能敷设。电缆预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周围空气温度的方法,即将电缆放在有暖气的室内(或装有防火电炉的帐蓬里),使室内温度提高以加热电缆。这种方法需要时间较长,室内温度为5—10℃时,需要72h,室内温度为25℃时,需要24—36h。另一种方法是电流加热法,用电流通过电缆导线来加热。加热电流不能大于电缆额定电流。电流加热法所用设备一般是小容量的三相低压变压器,或交流电焊机,高压侧额定电压为380V,低压侧能提供加热电缆所需的电流。加热时,将电缆一端三相导电线芯短接,另一端接至变压器低压侧。电源部分应有可以调节电压的装置和适当的保险设备,以防电缆过载而损伤。加热过程中,电缆的表面温度不超过40℃。加热后电缆表面的温度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来决定,但不得低于5℃。电缆加热后应尽快敷设,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h。 3电缆敷设 3.1电缆明敷设

3.1.1室外电缆明敷设一般采用的方法有支架、吊架、托盘、桥架、钢索等方式。明敷设电缆不宜交叉敷设,要排列整齐,当其水平安装除首未和转弯支架上设固

定卡子,交流单芯电缆及分相后的分相铅包电缆的固定不应采用铁质夹具。托盘、桥架水平敷设时电缆要排放在里面,当托盘和桥架垂直布置时,同样要用固定件把电缆加以固定。

3.1.2电缆在敷设,在电缆的两端和电缆接头端设置标志牌,在上面有明显的线路编号并写明型号、规格和起止位置,如电缆线路并联,那么还应有电缆的顺序号,字迹应清楚,标志牌要统一规格,挂靠牢固,不易腐蚀。

3.1.3明敷设电缆相互间距尺寸,无铠装电缆在室内明敷设于非专用层间时,水平安装至地面距离不应小于2.5m,垂直安装时不应小于1.8m,1kV和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安装,如并行安装时,其净距离不应小于150mm,而这些明敷设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m,如小于1m则要加隔热措施,与一般管道的净距离不应小于0.5m,

3.1.4当电缆沿墙外穿过楼板层时或垂直安装在距地面1.8m以下部分时应加保护管以防机械损伤。

3.1.5电缆在放线前应检查电缆的绝缘电阻,合格后才能敷设,用托架将电缆架空,应注意将电缆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从下部引出,在电缆落地部位开始设置滚轮,将电缆放置在滚轮上,再用人力或机械牵引,以防电缆被地面摩擦损坏保护层,滚轮之间距离一般为2.5m。 3.2电缆的暗敷设

3.2.1电缆暗敷设通常采用管道内敷设,电缆沟敷设等,电缆管道通常用钢管、 塑料管等,管道质量要过关,内壁光滑无毛刺等不良现象,管道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的规定。 3.2.2电缆穿管时符合下列要求:

3.2.2.1每一根管只能穿一根电缆,而交流电的单芯电缆不应穿钢管敷设。 3.2.2.2裸铠装控制电缆不能和其它外护套的电缆穿入同一根管内。 3.2.2.3入陶土管、混凝土管中的电缆,最好使用塑料护套电缆或钢带外护层的电缆。

3.2.3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时,电缆沟应考虑有排水措施,在沟底一般有不小于0.5%的坡度,将积水排入下水道。 3.3电缆敷设在支架上的要求

电缆敷设在支架上除按本节一般要求外,尚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电缆托架与热表面(如管道保护层)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电缆托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50mm。

②当同一侧电缆支架上敷设几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时,应按电压等级的高低自上层往下层排列。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一般应分开排列,当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侧的支架上时,应将电力电缆放在控制电缆的上面。如果布置在同一托架上,但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

③垂直电缆支架装设在交通道旁边时,应设保护罩将电缆支架保护起来。保护高度距地面至少2m。保护罩应考虑空气流通,使电缆有足够的自然通风。 ④在可能积水、积尘、积油的电缆沟中,电缆应敷设于电缆架上。

⑤敷设电缆时,一般先将电缆施放在靠近电缆支架的地上,然后自首端逐段将电缆托上支架,这样敷设效率高。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 ⑥在隧道及沟道内敷设电缆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可能有水、油、灰侵入的地方,应将盖板的缝隙封堵。 3.4直埋于地下的电缆敷设

地埋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直埋电缆必须埋于冻土层以下。为了防止电缆遭受损坏,电缆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7m;穿越农田时应不小于1m。

②电缆与管道及建筑物问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直埋电缆之间,电缆与、建筑物间的最小允许净距 序号 项目 电力电缆之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 热管道及热力设备 道 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 其他管道 铁路路轨 电气化铁路路轨 公路 城市街道路面 建筑物基础 排水沟 10kV及以下 10kV及以上 交流 7 8 9 10 11 直流 最小允许净距 平行 0.10 0.25 2.00 1.00 1.00 0.50 3.00 3.00 10.00 1.50 1.00 0.60 1.00 交叉 0.50 0.50 0.50 0.50 0.50 0.50 1.00 1.00 1.00 1.00 0.70 -- 0.50 备注 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交叉净距可降低为0.25m ①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IO~C; ②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 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适当防蚀措施 1 2 3 4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