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来源:九壹网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已知A(1,0,2),B(1,3,1),点M在z轴上且到A、B两点的距离相等,则M点坐标为( ) A.(3,0,0) 0,3)

2. 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若m,,则m B. 若//,m,n则m//n C.若,⊥,则 D.若m,m∥,则

3. 已知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各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则它的外接球体积为( )

A.

B.(0,3,0)

C.(0,0,3)

D.(0,

432 B. 273C.3 2D.

4 34. 设a,b是夹角为30°的异面直线,则满足条件“a,b,且”的平面,( )

A.不存在 B.有且只有一对 C.有且只有两对 D.有无数对 5. 已知函数f(x)sin(x)(0),若f()f()且f(x)在区间(,)上有

36363 D.

最小值,无最大值,则的值为( ) A.

2514 B. C. 33338 36. 已知m,n为两条不同的直线,,为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m,n,m∥,n∥∥

B.∥,m,nm∥n

C.m⊥,m⊥nn∥ D.n∥m,n⊥m⊥ 7. 已知A(xA,yA)是单位圆(圆心在坐标原点O)上任意一点,将射线OA绕O点逆时针旋转30 到OB,交单位圆于点B(xB,yB),则xAyB的最大值为 ( )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A.2 B.3 C.1 2D.

1 28. 若直线过点(1,1),(2,1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为 A. 30°

B. 45°

C. 60°

D. 90°

9. 设m、n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有以下四个命题:( ) ① 若//,//, 则// ②若,m//,则m③ 若m,m//,则 ④若m//n,

n,则m//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 10. 过点A(4,1)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A.x+y=5 B.x-y=5 C.x+y=5或x-4y=0 D.x-y=5或x+4y=0

二、填空题

11. 已知ABC的外接圆半径为1,圆心为O,且3OA4OB5OC0,则 OCAB的值为

12. 设a、b、c是单位向量,且abc,则a与c的夹角为 。 13.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3BD,则DAB的最大值为_______.

1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s\)OA=(3,-1),\\s\)OB=(0,2).若

\\s\)OC·\\s\)AB=0,\\s\)AC=λ\\s\)OB,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

15. 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

ABC内的射影为△ABC的中心O,则B1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

正弦值等于

16. 直线x-3y+2=0被圆x2y2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 下面的一组图形为某一四棱锥S-ABCD的底面与侧面。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1)请画出四棱锥S-ABCD的示意图,是否存在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如果存在,请给出证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SA面ABCD,E为AB中点,求证:面SEC面SCD (3)求点D到面SEC的距离。

18.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2,AB1,AD2,E为BC的中点 (1)求点A到面A1DE的距离;

(2)设A1DE的重心为G,问是否存在实数

,使 得AMAD,且MG平面A1ED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AD∥BC,AD =6,BC =4,AB =2,点E、F分别在

BC、AD上,EF∥AB.现将四边形ABEF沿EF折起,使平面ABCD平面EFDC,设AD中点为P.

( I )当E为BC中点时,求证:CP//平面ABEF

(Ⅱ)设BE=x,问当x为何值时,三棱锥A-CDF的体积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20. 过点5,4作一直线l,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且与两轴所围成三角形面积为5。 21. 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Q是棱PA上的动点.

(Ⅰ)若Q是PA的中点,求证:PC//平面

BDQ;

(Ⅱ)若PBPD,求证:BDCQ; (III)在(Ⅱ)的条件下,若

PAPC,PB3,ABC60,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22. 已知函数

PQfxAsinxA0,0,的

2点为0,1,它在y轴右侧的第一个最高点和低点的坐标分别为x0,2和x02,2.

A图象与y轴的交

D第一个最

BC第21题图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I)求fx的解析式及x0的值;(II)若锐角满足cos,求f4的值.

13

一、单项选择

1. C 2. D 【解析】两个平面垂直,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不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所以A不正确;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内的直线不一定平行,所以B不正确;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不一定垂直,也可能平行或相交,所以C不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D正确. 3. C 4. D 【解析】:任意做过a的平面α ,可以作无数个.在b上任取一点M,过M作α的垂线,b与垂线确定的平面β垂直与α .故选D. 5. C 6. D 7. C 8. C 9. D 10. C

【解析】 设过点A(4,1)的直线方程为y-1=k(x-4)(k≠0),令x=0,得y=1-4k;令y=0,

得x=4-.由已知得1-4k=4-,∴k=-1或k=,∴所求直线方程为x+y-5=0或x-4y=0。

二、填空题

11.【答案】112.【答案】600 13.【答案】 5 3

216.【答案】23 3 14.【答案】2 15.【答案】三、解答题 17.【答案】(1)存在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如图)即SA底面ABCD

∵SAAB,SAAD,且AB、AD是面ABCD内两条相交直线

SA底面ABCD

(2)分别取SC、SD的中点G、F,连GE、GF、FA,

则GF//EA,GF=EA,AF//EG,而由SA面ABCD得SACD, 又ADCD,CD面SAD,CDAF 又SA=AD,F是中点,AFSD

AF面SCD,即EG面SCD, 面SEC面SCD (3)作DHSC于H,∵面SEC面SCD,DH面SEC, DH之长即为点D到面SEC的距离,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在RtSCD中,DHSDDCSC6a 32aa3a6a 3答:点D到面SEC的距离为18.【答案】 【解析】(1)

AE2DE2AD2AE2ED2AD2

AEDE,DEAA1AA1AEAAA1面A1AE AE面A1AE

,取A1E的中点H ,AHA1E

DE面A1AE ,A1AAE2AHDEA1EEDE A1E面

A1DE ED面A1DE ,AH面A1DE,AH为点A到面A1DE的距离,

AH=1,点A到面A1DE的距离为1, (2)

AH面A1ED,过点G作GM//AH交AD于M,

1AD, 3则MGA1ED,且AM故存在实数19.【答案】

1,使得AMAD,且MG平面A1ED同时成立. 3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解析】

20.【答案】解:设直线l的方程为y4kx5分别令y0,x0, 得l在x轴,y轴上的截距为:a5k4,b5k4,

k由条件(2)得ab105k45k410,

k得25k230k160无实数解;或25k250k160,解得k18,k22,

55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8x5y200或2x5y100。 【解析】 21.【答案】(Ⅰ)证明连结AC,交BD于O.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O为AC的中点. 因为 Q是PA的中点,所以OQ//PC ,

因为OQ平面BDQ,PC平面BDQ,所以PC//平面

AOCPQDBDQ.

B(Ⅱ)证明: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ACBD,O为BD的中点.因为PBPD,所以POBD .

因为POBDO,所以 BD平面PAC.因为CQ平面PAC,所以 BDCQ.

中华资源库 www.ziyuanku.com (Ⅲ)因为PAPC,所以△PAC为等腰三角形 .

因为O为AC的中点,所以POAC.由(Ⅱ)知POBD,且ACBDO, 所以PO平面ABCD,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

因为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ABC60,所以BO3PO6. 所以VPABCD【解析】 22.【答案】

123622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