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来源:九壹网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要点分析

摘要: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给水部分和排水部分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被疏忽的细节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给大家在设计、施工中提供指导。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to the existing process and drainage is part of the problem and are easily overlooked details poin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order to give everyone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vide guidance.

key 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对建筑功能以及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为建设规模大、速度快、类型全、高度大以及内部设备日益完善和现代化的特点。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管道多、功能复杂、设计难度大, 对设计, 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建筑的给水排水技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 但

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节水、节能的给水排水设备及附件的开发与运用; 高层建筑消防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 提高排水系统过水能力, 稳定排水系统压力的技术措施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经验探讨了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给大家在设计、施工中提供参考。 1建筑给水部分设计

一般情况,城市管网难以保证高层建筑供水要求,需要二次加压分区供水。高层建筑的给水管网通常按如下两个原则进行分区, 首先, 为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 一般采用初估法来计算低区层数;此外,上区划分根据静水压力, 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要求确定上区划分为几个区, 每个区几层。然而尽管按规定竖向分区后,仍然存在各区最底层配水点的静水压仍高达300 kpa~ 400 kpa的问题。故若不采取减压节流措施, 部分配布点(如卫生器具)实际出水流量将会是额定流量的4 倍~ 5倍 。目前, 住宅已经比较普及了双卫, 厨卫距离较远, 管线加长, 如果将进户管道仍然设计成dn20, 末端用水时容易产生噪声。因此,建议分户水管采用dn25,设置可曲挠橡胶接头, 低层部分设置减压装置(减压孔板、减压阀、节流塞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建筑标准的提高,热水供应工程更加普遍。而高层建筑楼层多,高度大,用水方式复杂,因此对热水供应系统的水量、水压、水质的要求相应提高了,供水压力、热损失、

水头损失等问题比较突出。在进行热水供应系统具体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热水循环水泵的承压问题。一般水泵的泵壳强度和密封性能常常不能满足热交换器设置在高层建筑物底层的静压, 需要专门订货。2)热水供应系统结垢是个严重问题,热水温度一般控制在40 ~ 60之间为宜(以此为依据, 选热交换器和管道)。用磁水器使水垢松软,容易打散,属于物理方法。3)体积膨胀问题。冷水加热体积膨胀,必须设置膨胀管或释压安全阀以保证系统内压力正常,通常高层建筑热水系统中设置膨胀管,一方面可使热水系统安全运转, 另一方面起排气作用。同时, 为了有效解决排气问题, 要在配水管最高处设置排气装置, 而且热水管道的布置不能形成凸凹形,横管坡度大于0.003。

由于高层建筑垂直高度高、面积大、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所以一般要采取分区安装的施工方法,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的垂直空间, 以便于系统的组织施工、监督及控制工程质量。分区的原则为: 1)按层数分为上、中、下三个区或上、下两个区。2)按安装量密集程度分区, 如浴室、公共卫生间等用水量较大且管道较密集处宜单独分区以缩短施工工期、避免施工作业面混乱。应注意,设计往往忽视管线交叉等安装细节问题,造成施工困难,组织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分析图纸,不合理处及时与设计、监理等部门协商解决。 2建筑排水部分设计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一般包括:卫生器具或生产设备受水器、排水

管道、通气管系统、抽升设备、局部处理构筑物、清通气设备。在编制排水方案时,需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比较确定排水系统是分流制还是合流制。一般情况,民用建筑的生活污水与雨水宜分流排放,工业建筑的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污染较轻时,可以与雨水合流, 而生产污水污染严重的,应单独收集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缺水城市,以生活污水作为原水加以适当的处理,使之水质达到中等水质标准后, 回供于各类杂用水系统,即提倡中水系统的设计和运用。因为生活用水中有50%以上的水量消耗均为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杂用水,如: 绿化、喷洒道路、水景、冲厕、冲洗汽车、空调冷却、消防、施工等。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按管道距离最短,尽量不越变形缝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需要考虑管道布置应有利于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及维修、清通。充分考虑排水管道敷设现场要求,包括:管道之间、管道与墙之间的距离,管道穿墙、穿楼板、基础预留洞以及排水立管与排出管端部的连接弯头要求等。

卫生器具的选型必须注意其使用条件, 并根据其工作压力要求及额定流量配置适当的给水管道, 千方百计采取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 如分区供水、减压调压、合理压缩管径等, 尽可能把卫生器具工作压力控制在0.20m pa~ 0.30m pa的最佳范围。目前,由于排水横管敷设于楼板下,居民装修时破坏管道及防水层等原因容易漏水使得上下层邻居关系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笔者主张卫生间应设计下沉350 mm ~ 400 mm, 将排水横管布置在本层内, 防水层

设在管道下方, 即使发生堵塞及漏水等现象均可在本层解决。 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4.5.9条明确规定: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而常常由于一时疏忽,普通不带水封的地漏的排出管上缺存水弯,这样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可能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同样,蹲式大便器未设存水弯, 也常有发现。当然有些蹲便器产品本身已带有存水弯,这就另当别论了。 3给排水施工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建筑给排水施工设计的质量及更有利于污水的排放和处理,在给排水设计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卫生间管道的布置问题

做好了卫生间管道布置的好处在于检修和疏通时,可避免影响下层住户。但实际情况是当本层管道堵塞漏水时,积水往往造成下层住户附近墙体被渗漏,反而扩大了影响范围,而且在本层检修要打凿卫生间地面,发生噪音,地面修补还要多工种协作,比较麻烦。还不如到下层卫生间顶棚维修更省事。而且现在社会上管道疏通也方便,笔者认为无需大动干戈。

3.2排水管道同层敷设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当必须敷设于下一层的套内空间时,其清扫口应设于本层套内。《建

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这两个规范均建议排水横管尽量设于本层,即同层排水。同层排水,便于检修和疏通,可避免影响下层住户,而且只有排水立管穿越楼板,减少楼板孔洞,杜绝卫生间渗漏。 3.3雨水排水系统与生活生产排水系统应严格分开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说明中强调了雨水系统与生活生产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的不同。雨污、雨废合流将会影响生活、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面积在增大,层数在增多,经常出现低层住户排水口冒气和溢水的情况,尤其是在排水管堵塞或半堵塞的情况下,使得房内的高档装修和贮放的物品浸水,造成经济损失。 3.4合理选择排水管材

随着塑料管材的日益推广,排水塑料管已在建筑高度100m以下的建筑物内广泛使用,但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00m的高层建筑和不适宜采用排水塑料管的场合,可采用柔性抗震排水铸铁管。 排水塑料管的优点:管道内壁光滑,阻力系数小,不易积垢,排水通畅,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好,导热系数小,重量轻,安装维修方便,外表美观,易于粘接。但是,排水塑料管也有缺点:力学性能差,抗冲击性差,刚性差,平直性差,阻燃性差,热膨胀性系数大,管壁薄,隔音性能差。

塑料管材虽然应用广泛,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要求设

计施工人员慎重行事,不仅要考虑优点,同时还要考虑刚性、绝热性、膨胀性,对多震地区还要考虑抗震性因素。塑料管因隔音性能差可选择内壁带螺旋塑料管、芯层发泡管或隔音空壁管等隔音塑料排水管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塑料管因热膨胀系数高,特别作为热水管可采用柔性接口,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4关于给排水节水技术

4.1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量浪费

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得建筑给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造成用户用水困难。同时,受到污染的水将会被排放;对供水系统的清洗处理,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这些都造成了水的严重浪费。因而防止建筑给水系统二次污染,对节约用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大力发展建筑中水设施

“中水道”。顾名思义输送的既不是上水道清洁的自来水,也不是下水道污秽的脏水。把一个地区居民洗脸、洗澡等洗涤水和冲洗用水集中起来,经过去污、出油、过滤、消毒、灭菌处理,输入中水管网,以供从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非饮用水之用。用一立方米中水,等于少用一立方米清洁水,少排出近一立方米污水,一举两得,达到节水近50%。所以,中水道已在世界许多缺水城市广泛采用。 5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给排水管材以及附件设备的完善和种类的多样化,

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趋于程序化。这对设计工作者的专业技术和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必须要钻研新材料的应用和善于改变传统的设计方案, 以便适应市场要求。同时, 优先采用先进技术, 保证施工质量, 使给排水工程达到节省空间、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经久耐用和美观舒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利民.住宅给排水设计的几点思考[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2]邓宏毅.建筑设施给排水施工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

[3]陈祥根,王东明.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程技术,2009(6):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