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物实验3

大物实验3

来源:九壹网


空气的比热容比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2)了解热力学过程中气体状态如压力、体积、温度的变化及其变化关系。

(3)观察热力学过程中气体吸热放热的过程。

(4)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在热力学过程中,对于一定量的气体,随着其状态(温度、体积、压力)变化过程的不同,比热容的数值也不相同。同一种气体在不同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比热容,常有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分别以cp和cV表示。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容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它的内能;在等压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其内能,另一部分转化为气体反抗外力而作的功。所以气体要升高一定的温度,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要比等容过程中多,因此气体的cp比cV大。对理想气体的比定压热容cp和比定容热容cV,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迈耶(Meyer)公式:

cp-cV=R

式中 R——气体的普适常数。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

=cp/cV

气体的比热容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与气体的性质有关,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如图3.2.1所示,我们以储气瓶内的空气作为对象——热学系统来进行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1)首先打开放气阀C2,储气瓶与大气相通,当瓶内充满与周围空气同压强同温度(p0,T0)的气体后,再关闭C2。

(2)打开充气阀C1,将原来环境处于大气压强p0,室温T0的空气,用充气球从活塞C1处向瓶内打气,充入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关闭充气阀C1。此时瓶内空气被压缩而压强增大,温度升高,等待瓶内气体温度稳定,即达到与周围温度平衡。此时的气体处于状态Ⅰ(p1,V1,T0)。

(3)然后迅速打开放气阀活塞C2,使瓶内气体与外界大气相通,瓶内气体做绝热膨胀,将有一部分体积为

V的气体喷泻出储气瓶。当听不见气体冲出的声音,即瓶内压强

为大气压强p0,瓶内温度下降到T1(T1(4)由于瓶内气体温度T1低于室温T0,所以瓶内气体慢慢从外界吸热,直至达到室

温T0为止,此时瓶内气体压强也随之增大为p2。稳定后的气体状态为Ⅲ(p2,V2,T0),从状态Ⅱ到状态Ⅲ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等容吸热的过程。

总之,由状态Ⅰ→Ⅱ→Ⅲ的过程如图3.2.3所示。从状态Ⅰ到状态Ⅱ是绝热过程,由

空气的比热容比的状态变化过程

图3.2.3

松公式得(把绝热膨胀后留在瓶内的这部分气体作为热力学系统)

11p0p1T0T1 或

p1p01T0T1 (3.2.1)

从状态Ⅱ到状态Ⅲ是等容过程,对同一系统,由查理定律得

p0p2T1T0 或

T0p2T1p0 (3.2.2)

由上述两式可得

p1p01p2p0

两边取对数,化简得

lgp0lgp1lgp2lgp1 (3.2.3)

利用上式,通过测量p0、p1和p2就可得到空气的比热容比的值。

注意事项:由于瓶内气体处于密封状态,瓶内传感器位置的温度与瓶外温度的平衡过程比较长,因此必须要等待瓶内气体状态完全稳定后才能读数。

【思考题】

(1)按顺序实现状态Ⅰ→Ⅱ→Ⅲ,重复测量几次,取的平均值。

(2)打开C2要迅速,关闭C2要及时。

(3)在C1关闭的情况下不允许打气,否则打气球容易被压爆。

(4)实验过程中若要移动实验装置,请小心进行,不要拉扯接线。

p105(Pa)2000,其中

(5)测试仪上显示的压强值p与实际的压强值p的关系为

pp0p0为大气压,由实验室给出。

(6)测试仪上显示的温度值是否是实际的温度值?但由于数据处理公式中没有涉及温度,因此不需进行转换就将其显示值作为实际温度值。这样做可以吗?

(7)判别是否到达第Ⅰ状态的标准:压强值和温度值都稳定;判别是否到达第Ⅲ状态的标准:压强值稳定,温度值回到室温。正确吗?

(8)每次充气时使仪器上压强的显示值为120~1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