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要靠班主任来建设。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各方面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有体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教育
造成不守纪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人性格因素,在当今社会,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总是人在教室心在外;有的行为粗野,性格暴躁,一句话不对就大发雷霆,捣乱班级纪律。第二,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是学生引发不良行为的主要因素,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溺爱,视为掌上明珠,家庭小皇帝,对儿童的一些不良行为姑息纵容,久而久之,儿童养成了任性,为所欲为的不良习惯;有的对儿童教育简单粗暴,不讲道理,造成儿童的心理障碍,有的家庭要求过严,使得孩子老是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一旦有机会,就会不恰当地宣泄被压抑的情绪。第三,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中,西方带进的不仅是先进的东西,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腐朽、庸俗的东西,产生了不良的生活方式。第四,学校因素。现在所提倡的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然而在边远的乡村小学,仍是应试教育,只抓考试的科目,而不注重学生的娱乐活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成了他们难受的事,导致学生缺乏成就感,设法破坏纪律,对学习灰心丧气,因而对校规出现反感情绪。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在学习和行为上施加压力,学校生活中出现一些挫折,使一些学生心理紧张恐惧,认为在集体中没有地位,被排斥,被歧视,被冷落,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就会和班集体作对,甚至以干扰破坏为乐事;用来发泄不满,产生敌对情绪,班主任注意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疑惧和对立情绪,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这些学生要真诚的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一片诚心,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才会消除与教师和班集体的敌对情绪,自觉地接受纪律的约束。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分析学生这些不守纪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能收到良好的效益。
二、一视同仁,正确对待
有些学生学习不好,又没有其它方面的特长,在班上得不到任何人的重视和认可,得不到任何奖励和正当的途径满足,从而滋生抵触情绪和过激行为,因此,教师要一视同仁,正确对待,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之处,予以及时的表彰,给他们创造机会,逐步得以良性循环。
通过集体对不守纪律学生的教育,如班主任从参加早读名单,给予奖励,从此养成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的良好习惯,经常向他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事例,通过启发,讨论来明辨是非,结合一定的行为训练,使他们领悟到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心目中树立起正面教育形象,发挥个人行为和导向作用。加强《小学生守则》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它是从事活动人员的行为和方式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定,是使各项活动能正常进行和达到活动目的的基本保证。
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学生对这些守则和规则的教育和学习,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如口头表扬,登墙报进行表彰等。
三、后进生的转化
细心观察。记得《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希望。事实上,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长处。我们做老师的,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加以诱导,帮助和鼓励,让后进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内心有一种我要进步的愿望。
耐心教育。转变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后进生比同龄的学生接受能力要差,难于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有一个全面可行的计划,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他们帮助,而且还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朽木不可雕也”等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他们的自尊心。爱心感化,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应具备真挚的爱心,特殊的关心和体贴、帮助。这样,才能真正地去理解、鼓励,设身处地为后进生着想,想想他们所处的困境,想想他们内心的期望,对他们付出真爱,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孩子们越来越聪明,班主任的工作越来越细,不管怎样,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会展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