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一、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与安全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2、准备一些课件: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化学危险品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图1—化学实验室
图2—化学仪器室
3、提前布置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盐酸从试剂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怎样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只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装置中的长颈漏斗能否用普通漏斗代替?可用其他仪器代替锥形瓶吗?能用这个装置中的仪器,装配成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吗?怎样装配?通过这些看似与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课前与学生共度两分钟准备时间时,稍加提问,使学生对作业有所回顾,互相形成一个交流讨论的局面。气氛热烈不觉呆板,使学生体验到老师与他们的合作关系。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收气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按实验桌每两人分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个讨论小组。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说明: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已经进过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做过多次实验,对实验室的要求和规则比较熟悉,因此,要求他们自己拟定一份实验室规则,即让他们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又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编写这些规则的良苦用心。
2、小组讨论、评议、补充。
说明:学生创作、学生补充的实验室规则,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对于其他同学的相同部分有认同感。 3、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说明:没有必要念了,只需要把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疏忽的地方强调一下,并提示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地方。 4、追问为什么?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5、展示危险品图标,万一发生危险怎么办? 说明:用问题使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结论。 反馈:活动天地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一、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稀盐酸、大理石等用什么盛放?
说明:用生活常识引入,既有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 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放?
说明:打学生个措手不及。司空见惯的事情恐怕一下子还说不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了。而且,大胆而有根据的猜想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
2、观察桌上的大理石和稀盐酸等药品。 说明:用事实验证学生的猜想。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如何取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
说明:把课本内容稍作了延伸,通过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把操作、模拟、直观与推理交织在一起。
5、一位同学现场演示“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其它同学挑毛病,取得共识后分组进行这两个实验操作。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所需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来确定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石灰石(或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反应前可以
将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在制取时从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与固体接触时生成的气体经导气管导入集气瓶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又能溶解于水,所以用这样的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为了避免产生的气体从漏斗中逸出,必须使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而普通漏斗颈太短不合适。锥形瓶在装置中作为容器,可以用其他(如大试管、烧瓶、广口瓶)口径大小适宜的容器代替。这个装置的气体发生部分可以用来制取氢气,因为制氢气用的药品状态与制二氧化碳的相同,反应也不需要加热。但收集方法不同,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又难溶于水。 二、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说明:很有可能学生只知道如何洗,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是否洗干净,在此引发同学们思考。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说明:学生自己小结并互相补充,并且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三板块:反思交流: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根据交流结果安排检测题。 说明:此板块既将所学知识再次系统小结,又用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
为载体引领学生体会了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第四板块: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反应原理,装置及验证气体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在常温下跟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水溶性等,选择适宜的装置;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