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精品课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课题 教科书 数学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 3.培养认真计算和思考的学习习惯。 4.培养逐步形成优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1)谈话: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乘法有关的知识。 (2)自主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秋季 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预设一:买《故事书》花了多少钱?算式是126×24 预设二:买《科技书》花了多少钱?算式是160×30 (3)自主计算(完成学习任务一)。
基础教育精品课
(4)展示汇报126×24的计算过程: 2.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过渡:刚才这位同学结合126×24,回顾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也就是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部分积相加。 那160×30的积是多少呢?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想法。 二、大胆尝试,探索新知 (一)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法。 1.尝试计算。 2.汇报展示,交流160×30的算法,说算理。 (1)口算: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 预设一: 预设二: 预设三: (3)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师:对于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问题:第三个竖式为什么在48后面补了两个零,为什么竖式上要画一条虚线呢? 生解答:因为160表示16个十,30表示三个十,16×3=48,这里有48个什么呢?看后面的两个零,每个零代表一个整十,10×10就是100,合起来就是48个百,也就是4800,所以48后面要补两个零。虚线左边是数与数相乘,虚线右边记录末尾全部的0,这样计算起来就不会混乱了。 3.对比分析,优化算法。 师:刚才这几种方法都是正确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预设: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还是等于那个数,所以我觉得先都不看因数末尾的0更加简便一些。
基础教育精品课
师小结:其实对于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我们在计算时,把因数看成几个十或者几个百,本质上是改变了数的计数单位,虚线左边表示的是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虚线右边表示的是计数单位的运算,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最后的结果。 4.练习反馈,知识迁移。 课件出示:买的足球和排球各花了多少钱? 种类 足球 排球 106 30 数量(个) 60 单价(元) 160 (1)明确算式:足球:160×60 排球:106×30 (2)计算(完成学习任务二)。 (3)汇报展示160×60。 过渡:160×60,小明同学为大家介绍的很清楚。我们来看看106×30同学们用到的几种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法。 1.展示106×30的算法。 预设一: 预设二: 2.探究算法。 预设一:第一个竖式把因数末尾的零先不看,虚线左面的数相乘,再在数的乘积后面补零,这样感觉计算起来比较简洁。
基础教育精品课
预设二:第二个竖式的格式虽然比较简洁,可是他在乘的时候,3没有和106中间的0相乘,这是不对的,0在这里起到占位的作用,如果不乘,就缺了一个数位,变成16×3了。 3.小结算法。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是的,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计算过程中因数中间的0一定要乘。 三、总结算法,归纳整理 1.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写竖式时,要把( )对齐。先把( )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 ),就在积的末尾( )。 2.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应注意: 计算过程中,因数中间的( )也要参与计算。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编一道计算题。(完成学习任务三) 1.编题。 2.选取典型习题展示。(选取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预设:因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208×30 因数是四位数的整百数:1600×60 3.自主计算。 4.展示汇报: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相信大家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了,而且对其中计算的道理,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希望我们记住这些收获继续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吧! 2.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练习》。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