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2022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来源:九壹网
2022感动中国⼈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朱彦夫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的经历体会写成⼩说,⽤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的“极限⼈⽣”,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下⾯是⼩编为⼤家整理的2022感动中国⼈物朱彦夫先进事迹,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下哟!

2022感动中国⼈物朱彦夫先进事迹

朱彦夫14岁参军,在⾎与⽕的战场上,他不怕流⾎牺牲,拼命作战,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跨过鸭绿江等上百次战役战⽃。

1950年12⽉,朱彦夫参加了在朝鲜争夺250⾼地的⾎腥恶战。他所在的⼀个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进⾏了殊死的搏⽃,打退了敌⼈⼀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拼搏。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个遍体鳞伤的⼈,这就是朱彦夫。当他在长达⼏⼗天的昏迷中醒来的时候,已是躺在西安陆军医院的病床上。他这才发现⾃⼰已没有了四肢,左眼失明,右眼视⼒模糊。他嚎啕⼤哭,⾼喊,要向敌⼈讨回残臂残腿!他悲痛欲绝。在失去四肢和⼀只眼睛后,在极端困难的⽣活⾯前,他挑战⽣命的极限,决⼼做个⾃⾷其⼒的⽣活强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别⼈照顾,他毅然要求回到了⾃⼰的家乡。

张家泉是个⼩⼭村。四⾯群⼭环抱,前⾯有南珠⼭,后靠红崮⼭,东临油篓崮,西接百草关。真是迈步脚蹬⼭,出门眼朝天。朱彦夫回到⼭沟⾥,才知道全村许多户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穷得叮当响。⾯对严酷的现实,他深深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最凶恶的敌⼈!他那⼀颗被泪⽔煮过的⼼⼜开始激烈地跳动。

朱彦夫为了练习⽣活⾃理,来家8个⽉,就砸碎了饭碗141个,菜碟盘⼦23个,茶碗7个,泼掉饭菜上百次,因摔伤、冻伤⽤药90多次……在⼀次次的失败中,他⼀直与命运搏⽃。他终于成为胜者!

1957年,全村8名党员,⼀致选举朱彦夫当了村党⽀部。从此,他肩负重任,⼜捧出了⼀篇篇描⼭写地的绝世⽂章!他拄着双拐,爬⼭头,到⽥间,访贫问苦到家院;他⽤残臂、⽤假肢⽀撑着⼤⼲苦⼲,开⼭劈岭,治⼭改⽔,打机井;他躺在地⾥,跪在沟⾥,育苗、拔草、浇⽔;他带领村民,千⽅百计,历经艰难,把光秃秃的荒⼭,变成了绿⼭果园;向瘠薄的⼟地,要出了⾼产;修道路、搞副业,全村⽤上了电…… 昔⽇的炮轰鸣,化作了醉⼈的丰收谣、欢乐曲;沂蒙百姓,以勤劳的天性,将战⽕烧焦的⼟地,装点得秀美⽽丰腴。朱彦夫在村⽀部岗位上,经过⼆⼗五个春秋,终于把⼀个穷⼭村,变成了全乡的先进村,使村民⾛上了致富的道路。

1987年5⽉,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同志,看望了朱彦夫。⽼⾸长⿎励他把当年在战场上亲眼⽬睹的中⼈英勇作战的情况写出来,把重残后信念不倒、意志不减的精神写出来,以缅怀先烈,教育后⼈。听过他报告的⼈,也都纷纷要求他写书。⾸长的⿎励,同志们的关怀,他⼼中⼜燃烧起⼀团圣⽕。他想,⽤热⾎和苦难谱写的历史,往往更能震古铄今,摇魂荡魄。当听说朱彦夫要写书,有的⼈说,看书都有困难,写书谈何容易?!可是,朱彦夫对⾃⼰不丧失信⼼。哪怕是在⼭穷⽔尽的绝境中,他深知天⽣我材必有⽤,明天的战功是必然的,当然要花费正常⼈的⼗倍、百倍、千倍的努⼒和求索。当年,他在常听说,不怕飞机⼤炮,就怕总结报告。2007年,⼀部巨⼤的社会主义精神⽂明教科书,开始动⼯了。这是⼀次古今中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写作!朱彦夫的写作,是⽤嘴咬着笔与⽤残臂夹着笔交替写作。夏天写,蚊⾍叮咬得全⾝起疙瘩,每天只能写⼗⼏个字,⼝中的涎⽔,头上的汗⽔,磨破的残臂上的⾎⽔,顺笔流下来,湿透了稿纸;冬天写,双臂⿇⽊了,笔掉在床上,仍⽆知觉,划拉半天,才发现没写上⼀个字。该吃饭了,妻⼦喊了好⼏遍,他充⽿不闻,睡觉了,梦⾥还构思情节。有⼀次,他喊叫着冲杀出家门,被家⼈拖回来,他赶紧抱笔⼜写起来。为了回忆⼀个情节,他会不吃不喝呆上⼀两天;为了⼀个词句⼀个字,他搬来字典、词典查半天,光字典就翻烂了四本;光书稿纸,⽤了够半吨。就这样,朱彦夫⽀撑着特残、多病的⾝躯,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部饱蘸着激情、饱蘸着热⾎、激荡着党⼈浩然正⽓的⽣命之作——33万字的《极限⼈⽣》,捧给了世⼈。

朱彦夫所获荣誉

朱彦夫荣获“时代楷模”、全国模范伤残军⼈、⼭东省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副、国防迟浩⽥,亲笔题写书名——《极限⼈⽣》,并亲笔为朱彦夫题词:“铁⾻扬正⽓,热⾎书春秋”;⼭东的⼀位领导说:“朱彦夫就是中国的保尔·柯察⾦。”

1996年9⽉4⽇,⼭东省民政厅做出“关于在全省民政系统和优抚对象中开展向朱彦夫学习活动的决定”;1996年11⽉6⽇,⼭东做出“关于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2014年3⽉26⽇,由宣传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民政部和中国⼈民总政治部共同举办的“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颁奖仪式,在央视新址800平⽅⽶演播室隆重举⾏。淄博市特等伤残军⼈朱彦夫同志成为全国⾸位“时代楷模”。

2015年9⽉28⽇,朱彦夫被选为由中国扶贫基⾦会和主要新闻媒体共同发起的,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候选⼈。

2015年10⽉12⽇,朱彦夫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2015年10⽉13⽇,朱彦夫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9年8⽉,⼊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选。

2019年8⽉27⽇,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选的公⽰》公⽰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选”。

2019年9⽉17⽇,签署令,授予朱彦夫“⼈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2019年9⽉25⽇,朱彦夫获“最美奋⽃者”个⼈称号。朱彦夫⼈⽣经历

1933年朱彦夫出⽣在⼈杰地灵的沂蒙⼭腹地——沂源县张家泉村。他从⼩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了中国党。少年从军保家卫国,⾎洒疆场、⾝体残疾;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的经历体会写成⼩说,⽤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的“极限⼈⽣”,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加。

1950年,朱彦夫在朝鲜战争的⼀次战役中⾝负重伤,双腿膝盖以下、双⼿⼿腕以上截肢,失去左眼,成了⼀级伤残军⼈。

1957年,担任村⽀部。上任伊始,朱彦夫拄着拐,拖着17⽄重的假肢,到⽥间地头查看⽣产,逐门逐户察访民情。他的主意慢慢拿定:治⼭、治⽔、造⽥、架电。⼀个个⼭⾥⼈想都没想过的⼤⼯程,在张家泉热⽕朝天地展开,⼀⼲就是10多年。

张家泉三⾯是⼭。⼈多地少的⽭盾不解决,张家泉村就永远吃不饱。朱彦夫带领张家泉村村民,先后将荒地“赶⽜沟”“舍地沟”“腊条沟”变为沃⼟。为了让群众早⽇⽤上电,朱彦夫在妻⼦的照顾下,跑上海、南京、胜利油⽥、陕西联系材料,经过艰苦努⼒,终于让张家泉村于1978年结束了点油灯的历史。

1982年⾄今,从村党⽀部岗位退下来后,他⽤嘴衔笔、残肢抱笔,历时7年,七易其稿,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的⾃传体长篇⼩说《极限⼈⽣》和《男⼉⽆悔》。时任政治局委员、副、国防迟浩⽥亲笔题写书名并题词:“铁⾻扬正⽓,热⾎书春秋”。

很多⼈对朱彦夫的了解,始于他33万字⾃传体⼩说——《极限⼈⽣》。⼀位没有四肢,没有左眼,右眼的视⼒只有0.3,没上过学,但参加过上百次战⽃,三次⽴功,⼗次负伤,动过47次⼿术的特等伤残军⼈,⽤超⼈的毅⼒,向⾃⼰挑战,向⼈⽣挑战,他就是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的——朱彦夫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