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故乡导学案

故乡导学案

来源:九壹网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故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文体知识链接】

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2.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因而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神态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

1

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

【表达技巧归纳】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你,你们。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她们)。不受时间和空间,反映现实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

2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描写方法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正面、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4)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3

(5)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

【解题思路点拨】

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2)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3)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其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再次,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梳理故事情节

常见题型:(1)概括全文或部分情节;(2)分析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4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二是侧面衬托,前后照应;三是揭示人物性格,或表现人物心理;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推动情节发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3.品味环境描写

常见题型:判别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可结合具体语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2)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4)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下文情节),为下文作铺垫;(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4.鉴赏表现技巧

常见题型:

(1)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

(2)品味、鉴赏语言特点。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的句子一般为人物描写句或环境描写句。

5

人物描写句赏析步骤:

(1)指明该句所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同时点明关键词运用的巧妙之处;

(2)点明该句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揭示了人物什么心理。

环境描写句赏析步骤:

(1)指明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多为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或找出关键词(表现力丰富让语言生动优美的修饰词、叠词、关键动词、形容词等);

(2)指出该句的表现内容;

(3)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揭示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5.明确小说主题

常见题型:(1)联系实际,谈谈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迪?(2)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6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解题思路:(1)从题目入手;(2)从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课:同学们,故乡是我们心中永远打不开的情结。故乡是倦鸟的巢,故乡是落叶的根。故乡是夕阳下慈母的声声呼唤,故乡是月明时游子魂牵梦萦的期盼。一个漂泊在外二十多年的游子重返故乡的滋味又是如何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故乡》,共同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

4.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及对新生活的向往。

7

三、预习检测:

(一)扫清字词障碍: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阴晦( ) 愕然( ) 嗤笑( ) 髀( ) 瑟索( ) 惘然( )恣睢( )

2.解词

阴晦: 惘然:

嗤笑: 愕然:

恣睢: 萧索:

鄙夷: 隔膜:

2.作者及背景:

鲁迅: 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8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诗集《野草》。

1911年辛亥后,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境况日益恶化,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目睹了家乡的破败和人民生活的痛苦和凄凉,十分悲愤, 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经过艺术加工,写了这篇小说。

四、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全文共88个自然段,结构线索却非常明晰,那么,作者是如何组织全文,展开情节的?请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按照“ 故乡, 故乡, 故乡”的形式,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横线上填一动词)

2、回到故乡后“我”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提示:抓关键句,注意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的发展)

五、妙景我来赏 故乡景

思考:

1.回到分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展现在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

9

2.二十多年前的故乡给“我”留下的印象又是如何呢?

3.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六、人物我来秀 故乡人

(一)作者是如何塑造闰土的形象的?

我记忆中的故乡只因有了闰土的存在而神异美好。请大家跳读15-30段、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语句,用自己习惯的方式作批注。

1、分析外貌描写

2、分析语言描写

3.动作神态描写

4.小结: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中年闰土是个怎样的人?

5.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二)自主探究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杨二嫂的形象。

10

段,找出有关闰54-76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小结:岁月无情,曾经活泼机灵的少年英雄被雕琢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曾经端庄文静的豆腐西施被打磨成了一个刻薄自私的圆规,是什么让他们生活如此痛苦?

七、 故乡情

齐读结尾一段,思考:“我”在离开故乡时,还想到了什么?文章的结尾一句,强调了什么内容?

明确:

八、课堂检测: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愕然( ) 嗤笑( ) 瑟索( ) 惘然( )恣睢( )

2.解词

阴晦: 惘然:

嗤笑: 愕然:

3.第二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1

4.“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段话是 描写,抓住了 、 、 、 、

、 来描写,写出了中年闰土的 。

八、反思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

2.赏析优美语句。

3.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过程

12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一、 导课,出示目标

二、 课文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确:

1. 人物的变化:

闰土

杨二嫂

2.景物的变化:

三、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表述方式:1、抓角度(用词、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

13

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3、析感情(主旨、情感)

例: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赏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表达出我愉悦的心情。

四、 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

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化含蓄为直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

注意事项: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分析句子含义四步法:

第一步:找关键词

14

编码3YW023 主备: 孟辉 主审:贾美荣 审批:王晓东 2012年---月—日 使用人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运用修辞的应结合修辞)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来诠释句子含义

第四步:加入作者情感或观点

例: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含义: 句子的含义(抓关键词) ﹢作者的感情(化含蓄为直白,即用自己的话说一遍)

【答案】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1.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15

五、 课堂检测:

课文主要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通过闰土和杨二嫂的前后变化以及中年闰土和老年杨二嫂的对比,表现了旧中国农村经济萧条,广大人民生活的痛苦。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