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就业)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专业名称(代码):软件与信息服务(码090800)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基本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软件行业/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实施与维护、软件服务咨询与培训等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岗位任职要求必备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专门理论知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方法、软件测试方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技术等综合职业技能,有较强的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创业就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IT行业从事软件开发、网页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实施与维护、客户服务与销售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知识要求
掌握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支持、维护、测试、服务等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
(1)工具性知识:掌握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 (2)人文知识:掌握语言文字表达、唯物辩证法、职业道德修养、法律、沟通与演讲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3)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撰写专业技术报告与文档的技巧与方法,掌握软件设计基础知识与编程规范,掌握软件产品推销方法与技巧知识,掌握软件需求分
析、软件系统建模、软件系统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必备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简单算法设计能力; (2)具有界面设计能力; (3)具有数据库管理能力; (4)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
(5)具有中小型桌面应用软件开发能力; (6)具有中小型WEB软件开发能力;
(7)具有企业级多层架构WEB开发与部署能力; (8)具有软件建模能力;
(9)具有应用软件开发方法指导软件开发过程能力; (10)具有软件测试能力; (11)具有撰写软件相关文档能力; (12)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13)具有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能力; (14)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 (2)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 (3)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5)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
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职业道德与法律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3)哲学与人生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经济政治与社会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5)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校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6)语文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其任务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7)数学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英语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计算机基础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10)体育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其任务是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1)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2)公共艺术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艺术素养和应用于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专业技能课
1)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30课时)
介绍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编辑处理技术。掌握文件处理的基本操作,掌握选区、路径、图层、通道、蒙版、和文字创建、编辑及应用,掌握图像画面和图像色彩的处理,滤镜特效的应用等知识。
2)网页编程技术/html/css/Javascript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 HTML中的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元素标志及属性设计出多窗口网页、动态网页;掌握css的相关技术及在网页制作中的操作技能;掌握 JAVASCRIPT脚本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HTML中JAVASCRIPT程序的嵌入方法,对象的概念及使用 JAVASCRIPT来进行开发、维护、管理和设置WEB应用程序;能设计小型WEB站点。
3)SQL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分析一个比较完整的小项目,巩固和提升SQL数据库技术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网页编程技术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html/css/js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开发设计一个比较完整的静态网页网站,巩固和提升网页编程的知识水平,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程序设计基础C#.net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数组,类与对象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语法格式;掌握控制台程序基础和窗体应用程序的常用控件的作用与性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构建小型应用项目。
6)C#.NET数据库编程与项目开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项目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运用ADO.NET组件和相关的桌面控件,开发小型数据库软件项目的方法。学会运用数据库和windows桌面控件开发小型应用软件的方法,具备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7)c#.net桌面项目开发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掌握c#.net数据库编程与项目开发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基本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开发设计一个windows桌面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8)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java语言的基本语句的语法,重点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异常处理、输入输出流和图形界面的设计方法。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实用的应用小项目。
9)Java Web网络编程
本课程是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java web的核心技术知识,培养学生应用jsp技术技术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编程规范和职业习惯。能够开发出基本web的一个小型项目。
10)JAVA Web网络编程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掌握Java web网络编程与项目开发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基本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开发设计一个web网络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1)ajax技术与jQuery/seacha框架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使用Ajax构建更为动态和响应更灵敏的Web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ajax技术实现前台网页的制作。
12)AJAX技术与JQuery/sencha框架技术课程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用学生掌握AJAX网络编程与项目开发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基本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开发设计一个web网络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3)Flash动画制作
介绍Flash的开发环境。掌握绘图工具、动画制作、元件、实例和库及场景的基本操作,掌握动作脚本的基础知识,掌握组件、时间轴特效和行为,MTV的制作过程。
14)顶岗实习
通过到企业各个岗位进行锻炼和生产性顶岗实习体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实现顺利就业进行零距离对接创造条件。
六、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18周(不含复习考试),累计假期12周。1周一般为28~32学时。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
七、主要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课程类别 按学期分配 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试 总学时 教学时数 第一学年 考查 理论实习教学  实训 一 17周 2          4 3 3 4    2 2   5      2     二 18周   2       2 4 4 3     2 2 5           4 理论教学按学年及学期分配 第二学年 三 四 第三学年 五 10周         2      2      2        5  2   实习考级                                     六 考证实习                                                                                 备注 18周 18周      2     4 2 4      2       4 3            2        2 4   2 2   2  2       6     6  1 2 3 4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心理健康 礼仪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 应用文写作 普通话 体育   美术 HTML 网页设计与制作 JAVA 程序设计基础C#.net 数据库 JQuery SQL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 Query/sencha框架技术课程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C#.NET数据库编程与项目开发 jQuery/seacha框架技术 Flash动画设计 总学时数 周学时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36 36 36 20 36 232 195 212 104 36 36 106 144 90 136 230 74 34 108 108 34 36 36 36 20 36 232 195 212 52 16 36 20 44 40 48 72 22 14 36 58                  52 20   86 100  50 88 158 52 30 72 50 文化基础课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专业技能课21              28  合计 22 23 24 25 26     ● ● ● ● ●                   60 36 60 40 36 2351     18   40 18 1242   60 18 60   18   2                    28   2 4   2   29 6      6 4     29                                           1109      29
八、教学实施保障 1、实习实训资源配置要求
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室功能结构一览表
类别 实训室(实习基地)名称 数据库设计实训室 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开发实训室 软件测试实训室 网络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配置要求 主要实训项目 主要设备/仪器 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学生机控制软件。 硬件:带硬盘的学生机,服务器,相关的网络设备,投影仪。 软件:操作系统,VS2008,SQL SERVER 2008,JAVA相关的软件组件。 硬件:带盘学生机,网络设备,服务器,投影仪。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工具软件,测试对象软件。 硬件:带盘学生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投影仪。 人数/工位 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网页设计,C#系列课程认识实习,JAVA系列课程认识实习,c#和JAVA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软件源代码测试,软件性能测试,网站测试。 150 校内实训中心 150 150 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维护工具软件。 计算机组装,网络组装,硬件:带盘学生机,网络组装相关设备,网络管理与维护。 服务器,教师机,投影仪 50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多方联动完善以专业教学标准、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岗位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健全以课程为中心的专业质量预警、监控、评估、报告的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探索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教学质量考核、顶岗实习质量管理、毕业生质量跟踪为重点,形成以“四度”为核心的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参与的多元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以优化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为重点,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系部、教研室的作用,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形成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覆盖人才培养全程、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考核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
九、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专业组计算机教师负责组织。在教学团队和行业企业专家充分参与下,在广泛开展专业与课程相关市场调研基础上,认真开展职业岗位群分析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修订而成。
十、执行说明
1、校企合作方式及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是“校企共建”、“校企共培”。校企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共同培养软件专业人才、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主要解决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的脱接问题和学生专业实习、岗前就业培训问题,解决教师到企业学习和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问题,以促进教学改革。校企共培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训软件专业人才,主要是依靠社会培训机构丰富的对口企业资源和教学案例资源,引进社会培训机构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共同培养软件技术人才,主要解决软件与信息服务的课程体系设置问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问题,软件技术的前沿技术问题,与培训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2、适合采用的教学模式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时要推进“要我学”过渡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实施探究性学习、互动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引领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课堂教学特色是采用“岗位引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创新学习”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开发软件项目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