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课后思考■文/施 峰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一些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崭露头角,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适时的弥补了传统的精读文本教学模式的缺陷,本文主要探究具体课堂实践中群文阅读的应用及一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展开的要义就是要立足于课
如
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向课外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何达到拓宽知识视野、提高阅读、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目的。但目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存在种开种问题,致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具有一展定的困难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理念固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尽高管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师有意识地采用群文阅读新模式,但是大部分教师中的教学内容依然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出发点,迎合高考大纲,由此造成群文阅读效果单一乃至低效,语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
2.群文组合杂乱无序。目前,受互联网技术的文发展,资源共享成为教育领域极大的推手,这使得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素材不再局限于教材和一些选群修文本,但也因此造成了阅读资源散乱,师生无法聚焦学习重点的局面。阅读教育分类分层是师生阅文读体系的重要支撑,但若盲目滥用群文阅读必然导阅致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的阅读储备不够,使得阅读体系不科学,所列的群文存在读游离或叠加的缺陷,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逻辑混乱,事倍功半,致使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被发展。
教3.课堂主体不够明确。新型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为了将课堂交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学
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讲解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强行地“覆盖”在学生的认知上,学生没有机会通过阅读获取自己的感知,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一堂课中,完成四五篇的群文阅读,有的教师只给学生四五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学生只能匆匆掠过,阅读的过程蜻蜓点水,根本没有深入的理解与体验,群文阅读只流于形式。
二、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
1.合理选择议题。(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群文阅读议题。在散文议题中,可以通过分析写人记事散文的异同,将《荷塘月色》《囚绿记》
学习版168
《故都的秋》等形成群文,让学生深入学习如何借景抒情。(2)以文章内容为议题,选择相同、类似或者互补的内容来开展。在“边塞诗”的群文阅读中,体会不同作者(甚至同一作者不同人生阶段)写的边塞诗的内容、情感、风格等的异同;不同朝代(甚至同一朝代不同时期)的边塞诗的内容、情感、风格等的异同;如果阅读资源丰富,比较其他国家、民族比较经典的“边塞诗”,探讨它们在表达的感情和语言风格上的共通性,运用的意象和艺术手法有相似性。也可将《氓》《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重组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我国古代女性的爱情观。
2.提高教师群文阅读教学认知与能力。群文阅读由于涉及的文本数量多,让老师在挑选文本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取得知识是否广泛,基本上取决于教师。尤其是对文本的挑选,教师应当细心选取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拥有阅读价值的好文本。所以,老师应当持续学习,尽量汲取更丰富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构建起较深的文化功底,强化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应当对某些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化,领悟知识的本质与价值,取得知识当中有用的东西,高效利用知识,强化知识应用水平,完成知识的迁移。
3.丰富学生阅读模式的选择。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方法的掌握远比对知识的掌握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而不是知识的获取。例如,在专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全文的角度分析和总结,切忌局限于文章字句理解的群文阅读模式,只有学生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文章主旨进行有效的总结,才能达到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进行“战国四公子”专题阅读时,教师可以开展“互帮互助、互相点评、交换图书”的读书会、阅读比赛、阅读知识抢答等竞赛活动,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辅相成,促使学生共同进步,真正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4.评价标准多元化。群文阅读的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评价教师时,要对群文的议题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成效展开评价,不应只是学生草率简单的热闹,或老师夸张地表演。多元的评价拥有指导意义,对后续开展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评价学生时,看学生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表达程度,进而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普及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助力,而要真正将其有效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高中阶段各任课教师就有必要持续对此方法具体应用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以最终在高效教学中达到既定目标。(单位: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