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2年六年级语文上半年课时练习带参与解
析
填空题
读拼音,写词语。  填空题
在括号内填写一对反义词。
(1)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____),从西边(____)?
(2)每天只有坚持锻炼,你那(____)的身体,才会变得越来越(____)。 (3)在今天这个(_______)的世界里,你以为知识是(_______)的吗?错了! kuò fǔ áo xiáng
概(____) (____)导 (_____) 【答案】括 辅 翱翔 【解析】 略    信息匹配 选词填空。 启示 启发
(1)在老师的(____)下,我很快就明白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2)伽利略发明摆钟,就是从摆动的物体的等时性原理中得到(____)的。【答案】(1)启发  (2)启示 【解析】 略
【答案】(1)升起 落下 (2)瘦弱 强壮 (3)日新月异 一成不变 【解析】 略    填空题
补充成语,并选择填空。
无影无(  )    (  )奇古怪 五彩(  )纷    日新月(  ) 瞬(  )万变    相(  )相成
(1)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眨眼间便消失得(      )。 (2)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是(     )的。
(3)人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一种(      )、和谐共处的关系。【答案】踪 稀 缤  异 息 辅
(1)无影无踪 (2)五彩缤纷 (3)相辅相成 【解析】
第 1 页 共 5 页
略    填空题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一句中的画“  ”部分,还可改为“知识的(____)将任你(____)”;句中的“探求”通常还会与“____”一词搭配。“到那时”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海洋    遨游 真理 养成勤学好问习惯的时候 【解析】 略    语言表达 仿写比喻句。
例:“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______是_____。
【答案】1.示例 少年儿童  祖国的花朵 【解析】 略
语言表达 补充句子。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_____。 【答案】问来的 【解析】 略    语言表达
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每个人多学多问。每个人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________
【答案】每个人只要多学多问,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解析】 略    填空题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1)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四字词语:_________,让我联想到了孔子的名言:_____。 (2)请你照样子,用上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第 2 页 共 5 页
________
【答案】(1)能者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略 【解析】 略    填空题 课文巩固
1.“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中“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    和     。
2.哥白尼是   (国家)天文学家,创立“    说”,第一次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打开自然科学的大门。
3.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围绕“               ”这一中心论点,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 4.联系课文写一写,“学”与“问”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答案】1.勤学 好问 2.波兰 日心
3.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勤学好问
4.在平时的学习中,既要学又要问,只有在问中学,学中问,才能求得真知。 【解析】 略
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片段中标出。
【2】补充文中诗句。这首诗的后两句是:“长恨春归无觅处,___________。”文中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沈括,   (朝代)科学家,创作了科学巨著《      》;从文中可以看出沈括是个                 的人。
【4】用“  ”画出能解答“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这一问题的答案。
【5】选段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在求知的过程中……结合起来。
【2】 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知转入此中来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已经凋零,而高山古寺里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3】 北宋 梦溪笔谈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 【4】 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第 3 页 共 5 页
【5】 在求知的过程中,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解析】 【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①清之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②诚哉,斯言!
③“环滁皆山也”,这是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之首句。历代多少文人墨客皆以为这是“神来之笔”。然而,有人认为这一句乃是《醉翁亭记》名篇中的“玉中之瑕”。因为滁县除了城西、西北方向有山外,其他方向都不见山。据有关人士研究证实,数百年来滁县的地形地貌变化不大,故“环滁皆山”的描述有观察失真、概括失当之谬。 ④确实,如果没有怀疑的精神,怎能将“神来之笔”称为“玉中之瑕”呢?
⑤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一种怀疑精神。少年时代的鲁迅受的是儒家的传统教育,但对道学家所津津乐道的“二十四孝”,如什么“哭竹生笋”“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故事,表示“可疑”和“不解”,甚至产生反感。他最终与传统的封建信条决裂,成为封建社会的“贰臣逆
子”,抨击旧社会的斗士,写出了《狂人日记》和许多杂文名篇。其实如达尔文、爱因斯坦等人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大成就,都是因为他们不为旧学说所束缚,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才在他们研究的领域内闯出一条新路来。
⑥当然,提倡怀疑精神,并不意味着瞎疑、乱疑。疑应该建立在认真思考、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试想:如果不作实地调查,对“环滁皆山”提出疑义是不可能的。 ⑦在提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今天,我们应当发扬“学贵有疑”的精神。 【1】作为本文的题目最合适的是(    ) A. 学与疑 B. 学贵有疑
C.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第③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出这个例子证明了作者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围绕                 这句话列举了     、     、     等中外名人的故事。 【4】读了这篇短文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欧阳修所写的《醉翁亭记》中“环滁皆山”的描述有观察失真、概括失当之谬。证明了学贵有疑的观点。
【3】 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一种怀疑精神 鲁迅 达尔文 爱因斯坦 【4】 学习时,要善于提出疑问,并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疑问。 【解析】 【1】略
第 4 页 共 5 页
【2】略 【3】略 【4】略    填空题 补充名言警句。
(1)业精于(____),荒于(____)。 (2)不知则(____),不能则(____)。 (3)读书破万卷,(_________)。 (4)敏而好学,不耻(_____)。
【答案】1.(1)勤 嬉 (2)问 学 (3)下笔如有神 (4)下问 【解析】 略    语言表达
一个下雨天教室里的水泥黑板上粉笔字模糊了,小刚看了看说:“黑板流汗了。”你知道小刚话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黑板上有水珠了。 【解析】
略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