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陈惠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标标准》对初中阶段诗歌教学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我们希望通过诗歌的学习,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读、赏、写水平,继承民族文化的精华。具体的操作上,遵从诗歌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诗词语言的理解、艺术特色赏析、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逐步走进绚丽的诗歌审美殿堂。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多种读法入诗情。 初读——读准音:读准字音,粗通文意。 再读——读出意:读准节奏,把握基调。把学生带入美妙的

诗歌意境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节奏、画面。 品读——读出情:个性诵读,解读诗情。品读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诵读中。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理解,在诵读中与诗人达到感情上的共鸣!

学情分析:

大多学生对于诗歌有热爱和好奇,所以从内容的选择上,选择孩子们较为浅显的孩子喜欢的素材及相关历史故事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2.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诗,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2. 结合诗人的经历,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诗词是古老的咏叹,却能撩拨年轻的心弦。它在时光中停留,等待我们去遇见。我们一起播下诗意的种子,收获人生的万紫千红。岁月流转,但诗心永恒,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穿越,回到唐朝,一同感受古老充满生机的春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诗歌,请打开课本,一起朗读。

二、 课文分析与品鉴

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听我们的合作要求:抢答题:答对了加一分,答错了减一分。必答题:每个小组轮流一次,答对了加一分,错误不减分,其他组可以补充,答对了加一分,回答错误不减分。

鉴赏之前先来了解一下简单的诗歌常识。这一轮是抢答环节,请听题:

1.解题,了解诗体,划分诗歌的节奏,

钱塘湖指西湖,题目实际理解:春行钱塘湖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节奏应该是223,押yi 韵。

2.请按划分的节奏再读一遍诗歌,停顿和韵脚稍微拖长一些。

看这样诗的节奏、韵律就出来了。

三、 我们一起品诗意,这一轮是小组必答环节,从第一组开始。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 首联交代了什么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吗?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刚与堤岸齐平。作者连用两个地名,仿佛边走边看,孤山:里湖与外湖之间,与其他的山不相连。贾亭:唐人贾全所筑。

2. “水面初平”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冰雪消融,水位上涨,

3.这一句中哪个词最传神?

云脚低:这是一个拟人句,白云低垂,与湖面相连,水天一色的情景。

4.作者的观察角度是怎样的?

这一句是俯视,登高远眺,西湖山光水色尽收眼底。这是西湖的全景图,诗人观看时的方位和四周的景象。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 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言语加以描述。

这一句写出早春鸟雀的特点写出它们的忙碌与勃勃生机。

2.你觉得这句哪些词语最传神?

“几处”“谁家”“新燕”“春泥”“争”“啄”

“几处”“谁家”:几处说明鸟雀的稀少, 谁家:因为燕子爱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又因为它们刚刚飞回来,不知道把巣安在谁家的屋檐之下。古诗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早莺”“新燕”:早起,早早的,一大早写出了莺的勤劳与先知先觉。新燕的新可以是刚刚出生的或者是刚刚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让这一切显得有生机活力,

“暖树”,“新泥”:暖树应该指的是向阳的树,树接收阳光照射格外温暖,鸟雀在嗮太阳。新泥表明土壤解冻,也对应新燕。一切都是新的,到处生机盎然。

“争”“啄”写出鸟雀的繁忙、

3. 这是一个问句吗?如果把句号改成问好好不好?

几处与谁家是无疑而问,只是为了增加一种亲切感

4.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来朗读呢?

应该读出新奇、惊喜,找几组同学试一试

5.我们有个成语“莺歌燕舞”,莺就是黄鹂鸟,以叫声婉转著名,燕子翩翩起舞的姿态最美,可是作者为什么回避它们的长处呢?

说明它们还没有来得及展示,春天刚到,天气乍暖还寒,春寒料峭,鸟雀们还在忙于处理日常生活呢!作者敏感捕捉到它们这个阶段的特点。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 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写出了早春花草的特点。

2. 花为什么是“乱花”,“迷人眼”该怎样理解?

“乱花”写出了花多,纷繁复杂。“迷人眼”是拟人的用法,好像花是故意要迷乱赏花人,实际上也是游人被五颜六色,各种不同姿态的野花吸引,不知道该把视线投向何方,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3. 如何理解“渐欲”“才能”两个词语?

渐欲是想要的意思,才能是刚刚能够,这一句表明花草还不够茂盛,还不够欣欣向荣,把这种早春万物由少到多的变化趋势刚刚好地表达出来了。

4. 这一句又该怎样朗读呢?哪些词语应该重读呢?要读出怎样的情感呢?试试看

迷人眼,才能起突出和强调的作用。高兴、喜悦写出早春绿草如茵,诗人在翠绿的草地信马由缰,惬意与轻松。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这一句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直接表达自己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2. 哪个词自最能表达这种情感?你把这种直接的情绪读一读

最爱、行不足:看不够,把行为巧妙地转化为喜爱的心里。

3. 为什么是湖东白沙提一带呢?

学生:大概是这一段的景物最好,最迷人吧。

4. 插入对诗人的介绍

是的,这一段之所以景美,是因为治理得当,

5.那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最后一句呢?你来试试

隐含对自己政绩的夸耀,所以要读的轻,既含蓄又使得全诗余味无穷。

小结整首诗:

整首诗语短情长,充满了生命力与生机,别有一番情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先人就是用这样唯美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这些语言也犹如花瓣一样散落在我们的典籍中,随便撷取一朵,便绽放整个春天。下面我们再次饱含诵读全诗,注意重音、节奏、情感。

四、 悟诗理

白居易的诗平易晓畅,通篇几乎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却也生意盎然,深深打动我们,请看后人对他的评价。

1. 后人评价

随物赋形:春天是无声、无形的,而作者却能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把它写的有声有色,充满勃勃生机

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未发:别人往往爱写春的繁花似锦,莺歌燕舞,而白居易却从眼前事物写起,写早春的寻常巷陌,别有一番情趣。

2. 读诗怀人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白居易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呢?我们一起走近诗人,了解他简单的人生经历。

生平简介,相关典故,总结

五、 总结全文

正如著名的美学家别林斯基说的: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

六、请大家把这首诗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扩展,让它成为小短文。

最后我们再次有感情地背诵整首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