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测流程
前瞻性监测 专职人员分区管理,常规巡视 各管区,监测住院病例的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回顾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定期进入病案室,对全院的出院病例进行监测 根据工作需要对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易感因素进行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 疑似 找主管医生循 证,进行确诊。 否 是 出院病例 住院病例
进入漏报病例监测流程 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每月汇总,资料上报 61
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监测流程
临床医生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入临床,进行循证 疑 似 确定医院感染 否 联系医务部进行专家会诊,完 善检查,确定诊断 初步分析判断 进入散发病 例监测程序 排除暴发流行 重大暴发 流行事件 一般性暴发流行 进入突发感染 对暴发的原因提出假设 事件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督察人员对医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人员针对 医院感染实验室人员 根据假设,对可疑物 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检可疑的暴发原因,提出初步 品进行采样 查 整改意见,严密监控医院感染有无续发病例 对提出的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假设进行验证,探 讨暴发原因,评价初步的整改措施是否有效 确定爆发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评价整改措施是否有效,同时按时上报主 管院长、质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填写相关报表 62
医院感染漏报病例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回顾性监测中发现的未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 日常病例监测过程中发现超过规定时间未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 确定漏报 通知所在病区的医院感染监控员 告知主管医生,完善相关报表 查找漏报原因,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院感染科提出整改意见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整改意见进行评价 63
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日常监测 科室的医院感染 监控人员报告 回顾性的定期监测 无菌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和感染发生的情况 发生无菌切口感染 无菌手术切口愈合良好 院感科会同科室医生 查找原因 针对初步判断,采取整改措施 评价医院感染相关的举措合理性与科学性 汇总资料,总结,计算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 符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不符合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分析原因,总结,提出整改意见 追踪、评价、总结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前瞻性监测 回顾性监测 目标性监测 专职人员分区管理,常规巡定期进入病案室,对全院的出根据工作需要或者配合上级卫 视各病区,监测住院病例抗院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生行政部门的工作,对某类疾病 菌药物使用情况。 进行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监测 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用药级别、配伍、时限等是否合理(包括日常用药和围手术期用药) 合理 不合理 记录不合理项 查找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和环节 定期汇总,计算抗探讨措施,进行整改 菌药物使用率等 各项指标,完善相关报表 评价整改情况 指标合格 汇总资料、上报 药剂科及院领导
指标不合格 总结、整改、追踪 65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流程
目标监测人群 发热>38℃,寒颤和(或)低血压,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呼吸暂停或脉搏徐缓 置有中心静脉导管>48h的ICU患者和携带中心静脉导管转出ICU<48h的患者 医生填写标本培养申请单在患者寒颤或发热时采血 责任护士每4h观察生命体征 标本采样 同时采血培养标本至少两套,间隔5min 要求:1.手清洁:洗手和/或使用速干 手消毒液 2.抽血部位皮肤消毒 3.血培养瓶口橡胶塞消毒 4.采血量:每瓶10ml 要求:1.保留导管:外周静脉血1份 中心静脉血1份 2.拔除导管:2份外周静脉血, 取导管尖端5cm 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感染 监控人员与临床医师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完善记录,汇总资料,反馈信息,提出整改,进行评价
实验室送检室温放置不超过12h 66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流程
发热>38℃ ,切口局部肿胀、 红肿、发热;有分泌物;切 口疼痛或压痛;切口敷料有 脓液、脓血渗透;术后24h 后仍用抗生素;医生诊断切口感染 医生填写标本 培养申请单, 在患者寒颤或 发热时采血 标本采样和培养 目标监测手术后人群 随访 住院期间无感染症状 术后随访30天(有移植物的手术随访1年) 医院就诊 怀疑感染 排 除 切 口 感 染 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院感专职 人员与临床医师根据结果进行判断 确诊感染 完善记录,汇总资料,反馈信息,提出整改,进行评价
67
门(急)诊预检分诊服务流程
就诊病人及其陪护人员 预检分诊 可疑突发传染病病人 非病人 普通门(急)诊就诊 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不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筛查门诊 做各种相应检查 (化验检查、拍胸片) 不能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排除突发传染性疾病 (主治医签字) 就地单间隔离 请院内专家组会诊 疑似突发传染病或临床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 请区级专家组会诊 临床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或确定诊断突发传染病病人 (疫情报告、及时处置) 收住本院感染性疾病科或转往指定定点医院
68
空气监测流程
取配备好的培养皿,标准防护后进入重点部门。 >30㎡ 的房间5个点(东、南、≤ 30 ㎡的房间在一条对角线上取3西、北、中); 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取一点;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80~150㎝ ,其中东、南、西、80~150cm。 北点距墙1m。
9cm直径平皿暴露5min后,收集培养皿。 37℃ 恒温箱培养20~48 后观察结果。
记录每个平皿上的菌落数; 计算结果:菌数/m3=50000N/AT;
式中:A为平民面积(cm2),T为平皿暴露时间,N为平均菌落数 。
结果判定:
Ⅰ 类环境:洁净手术部符合GB50333要求
其他洁净场所 ≤4.0
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4.0 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 重症监护病区 新生儿室
Ⅲ 类环境:母婴同室
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放物品存放区 ≤4.0 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4.0
Ⅳ 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4.0
69
物体表面污染监测流程
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 100 cm2,取100 cm2; < 100 cm2,取全部面积 将灭菌规格板放在 被检物体表面 摆放规格板 用棉拭子在规格板内 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 将拭子放入装有10ml 涂抹采样 含有相应中和剂的灭 菌采样液的试管中 震荡80次,取采样液 1ml接种平皿注入营 送检接 养琼脂后37℃ 温箱 种培养 培养48h 结果计算: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 采样液稀 释倍数/采样面( cm2 ) 积 结果判定: Ⅰ 类环境:≤ 5cfu/ cm2 Ⅱ类环境: ≤ 5cfu/ cm2 Ⅲ 类环境: ≤10cfu/ cm2 Ⅳ 类环境: ≤ 10cfu/ cm2
70
医务人员手监测流程
采样:被检人员五指并拢
将浸有无菌稀释液的棉拭子, 在双手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 涂擦各两次并转动棉拭子 剪去手接触的部位,将棉拭 子放入10ml稀释液的试管 内振打数次 接种平板,37 ℃ 恒温箱培养 48h待看结果 37 ℃ 培养48h后计数结果:手细菌菌落总数(cfu/cm3)=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30
注:
医务人员手
卫生手消毒后≤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后≤5cfu/ cm2
71
血液透析水和透析液染菌量监测流程
用两支无菌试管分别采取透析用水(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 集标本)和透析液(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 采样后立即送往实验室,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 菌平皿内,每一样品接种2个平皿 平皿内加入45 ℃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置36± 1 ℃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标准: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细菌菌落 总数必须≤ 200cfu/ ml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72
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流程
打开紫外线灯,稳定5min后监测 打开紫外线灯辐射强度监测仪,将 仪器调至220V,253.7nm 在距离灯管1m 处进行测定 测定合格标准: 新灯管辐射强度≥ 100 μw/ cm2; 使用中灯管辐射强度应≥ 70μw/ cm2; < 70μw/ cm2通知使用科室更换。
73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流程
采样时间: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 用灭菌吸管吸取1ml 消毒剂,加入9ml中 采样 和剂内混匀,立即 送检。 分别取1ml放入2个 平皿内,加入已溶 化的45~48℃ 的普 接种 通琼脂15~18ml, 边倾注边摇匀,待 琼脂凝固。 20℃ 培养7天计数菌落数并观察霉菌生长情况;36±1℃培养3培养 天,计数菌落数,并检测致病菌 菌落总数=菌落平均数 结果计算 结果分析 标准: ≤ 100cfu/ ml , 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74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流程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81-1995)
放置位置如下: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或预真空压力灭菌器
将两片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含菌量为 5.0×105~ 5.0×106cfu/片)放入一小纸袋内,共放3个小纸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上、中层, 下层排气口处 各放置一个菌片 小纸袋(如左图) 上层 中层 下层 (排气口上方) 将菌片置于56± 1℃ 培养箱培养48h后观察颜 色变化,7天后观察结果。如溴甲酚紫胨水培养 基不变色,判定灭菌合格。若培养基由紫色变 为黄色判定为灭菌不合格
75
内镜消毒效果监测流程
采样: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缓冲液,采内镜的内腔面
由内镜活检口入口注入缓冲液 由活检口出口收集缓冲液
活菌计数:取0.5ml收集的缓冲液,加入直径9cm无菌平皿,倒入溶化的45~48℃ 的营养琼脂15~18ml,待凝固 37℃ 培养48h后计算细菌总数(标准:细菌总数<20cfu/件)
注:采样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及手卫生。
76
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预案
术前1天通知手术室 1.手术科室应于术前1天或术前提前通知手术室做准备 2.在手术通知单电脑开单的备注栏内注明传染病的名称 1.评估 (1)为何种特殊感染 (2)感染部位、程度
(3)手术方式、预计手术历时 (4)术中所需手术用物和器械 (5)所需护士人数
2.用物准备 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感染手术警示牌 1.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
2.病人入室前将室内暂时可能不用的物品全部移出该室
3.病人入室前巡回和器械护士将所有手术所需用物全部放入
该手术间
4.巡回在手术间门外悬挂“感染手术,谢绝参观“的警示牌 5.接触病人血液和体液时需戴双层手套
准备 手术室采取标 准预防措施 手术后终末处理 1. 术后器械密闭运送至供应室统一洗消 2. 锐利器械直接投入锐器盒中
3. 器械车、手术推车 用0.1%的含氯消毒剂擦洗,再用清水擦拭。
4. 污染的被服及手术布类 均放入有标记的袋中封口。在其外套黄色医疗垃圾袋,外贴标签,注名感染种类后送洗衣房处理
5. 手术间地面和墙壁用0.1%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再用清水擦拭。
6. 手术间净化3小时
注:特殊感染手术是指霍乱、破伤风、结核、绿脓杆菌感染者的手术,艾滋病、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各类病毒性肝炎、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的手术。
77
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分类废物 损伤性废物(针头、安瓶、实验室用玻璃废物) 病理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实验室菌种等 压力蒸汽灭菌 利器盒(标明使用时间、定期更换) 黄色垃圾袋 一般感染性废物 专用容器 指定厂家或公司回收处理 保洁员负责收集(注明收集日期、科室名称)并做好记录(记录保存3年) 医疗废物接收人员、科室负责医疗废物人员并双方交接登记 用密闭垃圾转运车、污染路线运送 医疗废物暂存处 金州安洁处置场
78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流程
新来院职工 进修生 在职职工 院感专职人员 岗前培训 接受医院感染 相关知识培训 考试成绩备案 全员性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大课)2次/年 制定每年的培训内容 参加短期培训班,接受卫生部医院感染培训基地和自治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的医院感染知识更新的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重点人群、重点科室不定期轮训 每季度院感简报一期 考试取证 持证上岗 定期检查考核
79
外来器械管理流程
申请 临床科室 医学工程科 查验资质 通知 供应商 供应室 消毒灭菌 手术室
80
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流程
供应室 提出申请 通知 医学工程科 中标公司 清点验收 送往 供应室、手术室 医学工程科 使用科室将医疗用品申请表(需科室负责人签字)交医学工程科→通知中标公司送货→医学工程科进行清点、验收(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注册证号、有效期、数量、接收人)→送往供应室、手术室
8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报告流程
被针头或锐器刺伤 皮肤或粘膜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伤口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包扎 皂液、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向科室负责人及院感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核实病人情况,暴露者检查相应的抗原及抗体 HIV、HBV、 HCV、TP 病人HIV(+) 病人HBV(+) 病人HCV(+) 病人TP(+) (活动期)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医务人员抽血检查HIV可先服用双汰芝 医务人员HbsAg(+) 或HBs (+) 医务人员HbsAg (-) HBs(-)未注射疫苗 医务人员HbsAg(-) HBs(-)已完成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bsAg(-) HBs(-)正接受疫苗注射未产生抗体 医务人员HCV(+) 医务人员HCV (-)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定期追踪肝功、HCV 暴露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 不需要注射疫苗 24小时内注射HBIG24小时内注射HBIG24小时内注射HBIG并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 继续追踪肝功能 ,并补一剂疫苗 并继续完成疫苗注射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暴露后三个月、六个月、一年 如发现阳性及时治疗 82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A B C D E F G H I J H 病人(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送检 检验科细菌室 细菌培养 普通病人诊治 临床科室 细菌阳性 细菌阴性 多重耐药菌 非多重耐药菌 检验科出具检验报告单并标注 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病人标本复查3次阴性 解除隔离措施 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 感染办指导、监督、检查
83
医疗器械分类、清洗质控流程 A B C D E 漂洗 操作者:穿防护衣,戴手套、面罩 评估污染器械:器械结构、污染程度、污染种类(一般污染、确诊的感染性疾病) 点数复核:按科室、器械种类或手术包,复核并登记 分类 分类放置合适的容器:一般器械、锐器、贵重精密、细小器械 浸泡 清洗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 器械消毒:选择正确器械转载架及清洗程序 选择去污媒介种类:水、多酶、碱性、酸性清洗剂、除锈剂 使用清洁剂方法:选择准确的浓度、水温、PH值和更换频率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 选择正确的辅助工具:超声清洗、高压水 人工刷洗:正确的刷洗方法、合适的毛刷、水面下操作 器械清洗: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和清洗剂 去污媒介:适合器械材质和污染的种类的去污媒介 评价:目测或放大镜观察器械清洁质量达到质量要求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 评估:清洗质量达到要求,器械无污垢、血迹 粗洗:打开器械关节及轴部,用常水在流动水中冲洗2-5分钟 精洗:用流动的软水或纯化水、蒸馏水冲洗干净 评价:水面无泡沫、器械表面光亮清洁 操作者准备:洗手,穿清洁工作服 评估:器械漂洗达到质量要求 干燥方法:干燥柜、热风及自然干燥 评价: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查 干燥
84
呼吸机及附件清洗与消毒流程 A B C D 呼吸机及附件 卸机 外表面 75%酒精擦拭::1、外表面有明显污物时 2、病房内有耐药菌暴发流行时 3、每一位患者呼吸机使用结束后终末消毒(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清洗、消毒) 保持清洁,湿润纱布每天擦拭 外置气路 内部气路 其它特殊部件 每位患者使用结束后的呼吸机 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 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 每周清洗两次 拆开管道的各连接部位 检查管道内有无污物 碱性清洗剂或含酶液浸泡 专用刷清洗 常水冲洗 消毒液浸泡消毒 更换无菌手套取出 专门的呼吸机维护人员定期保养 用呼吸机管路消毒机定期消毒,并按照医院规定做好登记 空气过滤网 常水清洗 干燥后放回原处 定期更换 空气过滤器 可拆卸的流量传感器 湿化器的电器加热 75%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软化水冲洗干燥后备用 组装、调试、储存备用 纯净水冲洗
85
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 A B C D 1、所有住在新生儿室和转出新生儿室<48h的新生儿 2、指定人员填新生儿日志 是否存在感染征象,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若发生以上疑似情况 主管医生通知院感科专职人员,填写培养申请单,医生根据感染情况采集微生物标本及时送检,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培养结果。 院感科专职人员到新生儿室收集登记数据,同时观察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根据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和培养结果判断是否医院感染 1、每天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记录数据并核对数据进行整理。 2、定期与科室进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及整改措施
86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流程
A B 院感科 院感科研工作 院感知识培训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消毒药械管理 耐药菌感控管理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质量标准 重点部门感控管理 建筑布局流程 参与抗菌药物管理 消毒隔离 无菌手术切口 医院感染漏报率 医院感染发生率 职业防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耐药菌监测 抗生素使用监测 感染病例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协助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制度、操作流程 工作计划 质量监督 考核评估 执行措施 结构反馈 持续改进 主管副院长
87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如下
职业暴露部位 皮肤刺伤 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损伤处血液 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75%乙醇、 0.5%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 黏膜损伤 先用肥皂,再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 0.5%碘伏冲洗或涂抹消毒 溅入口腔、眼睛 用清水、自来水或生里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完整皮肤污染 肥皂和清水冲洗 一般性消毒 88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类别 特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 ·棉球、棉签、引流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危险的医疗废物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
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
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
织、器
人体废弃物和医学 官等
实验动物尸体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 1、医用针头、缝合针
人体发热废弃医用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
刀、
锐器 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
药物性废物 过期、淘汰、变质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方类药品
或者被污染的废弃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 药品 ·可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
芥、环孢素、环磷酰胺、美法仑、司莫斯汀、他莫昔芬、塞替派等
·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
笨巴比妥等
·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化学性药物 具有毒性、腐蚀性、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易爆的废弃化学物品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贡血压计、贡温度计
注: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科室: 姓名: 性别:男 女 年龄: 病案号: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天 体重: 原发病诊断: 出院时原发病转归:治愈 好转 未愈 死亡 其他 医院感染持续时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医院感染部位:(划√) 1 2 上 呼 吸 道 感染 3 4 5 胃肠道感染 6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7 泌尿系统感染 8 血液感染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骨 、关 节感染 生殖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心血管系统感染 口腔感染 其他感染 下 胸膜腔感呼感染 染吸性道腹感泻 染 血管手相关术性感部染 位感染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划√) 动静脉插管 泌尿道插管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使用呼吸机 使用内镜 免疫抑制剂 激素 手术(伤口类型:ⅠⅡ Ⅲ) 化疗 抗菌药物大量使用 糖尿病 肿瘤 昏迷 其他( ) 病原学检查: 是 否 送检日期: 年 月 日 标本名称: 病原体: 药敏试验: 是 否 病氨原苄体 西林 氨红阿 苄霉米 西素 卡 林星 /青霉烷砜 头 孢 他 啶 复 方 磺 胺 甲 恶 唑 头 孢 泊 污 酯 头孢曲松 诺氟沙星 庆利大福霉平 素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头孢西丁 万古霉素 克林霉素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 / T A Z o (敏感记为0;中敏记为1;耐药记为2) 抗菌药物使用: 是 否 目的:治疗用药 预防用药 治疗+预防 联合使用抗菌素:单用 二联 三联 三联以上 医院感染治疗后转归:治愈 好转 未愈 死亡 其他 医院感染与死亡的关系:直接 间接 无关 调查者: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90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回收、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 其他类医疗废物 锐器类医疗废物 专用医疗废物桶(黄色垃圾袋) 锐器盒贴标志、日期黄色胶带封口、贴标志 医疗废物暂存点人员回收并于科室护士双签收登记 48小时内公司来院转运走医疗废物 三联单由暂存点人员签收并保存 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