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1975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1.14
(21)申请号 201310281463.5(22)申请日 2013.07.06
(71)申请人上海科宇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地址200030 上海市闵行区虹桥路188号
1606/2103室(72)发明人陶(51)Int.Cl.
G06Q 50/06(2012.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57)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WebGIS技术等,建立水功能区监测管理与水质评价系统,实现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信息的存储、分析、发布,利用水环境数值模拟实现水质超标预警,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CN 104281975 ACN 104281975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本发明是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其特征是,采用河海大学已有的陆域产汇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面源污染模型、多指标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管理模型等建立的专业模型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建立基于模型的水量水质演变模拟与仿真系统,结合水资源管理方案和污染源削减等模拟区域水量水质同步变化过程,为水资源总量控制与、截污减排、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管理和超标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水功能区动态信息化管理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其特征是,采用ADCP流量率定模型,实现了水功能区监测信息的自动校正和入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其特征是,定制了各专业模型与管理系统接口。
2
CN 104281975 A
说  明  书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美国和发达国家不断加强水功能区的监测,同时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
不仅缓解了缺水, 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环境压力。国内由重视水文监测向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方向发展,当前正在积极进行水生态监测体系研究。非点源模型研究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城市暴雨模型中比较著名的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是广泛应用于暴雨及城市排水系统中模拟水量水质的模型之一,包括径流、输送、扩充输送、贮水处理、受纳水体5个计算模块以及执行、联合、绘图、统计、运行等服务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相对。乡村暴雨模型中较为著名的有ANSWERS、BASINS等。
[0003] 专利号为201110172669.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数据发布子系统、数据收发终端和其它服务器等。解决了各种监控预警系统功能单一,之间互相不兼容,导致重复投资,浪费各种宝贵资源等问题;提供一种点对点个性化的信息发布模式;解决以往报警信息不分等级不分年龄等全发产生的问题,解决了目前终端用户收到预警信息后,其不能立即准确发出所在地理位置等求援信息的问题。
[0004] 而本发明与国内外水功能区管理同类软件相比具有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动态可视化效果好等显著优势。研制的产品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全国水功能区管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提高水功能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促进作用。
[0002]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一种水质超标监测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WebGIS、技术等,建立水功能区监测管理与水质评价系统,实现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信息的存储、分析、发布,利用水环境数值模拟实现水质超标预警,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0006] 创新点:
1、采用河海大学已有的陆域产汇流模型、水动力学模型、面源污染模型、多指标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管理模型等建立的专业模型库,
2、利用WebGIS实现水功能区基础地理信息、水利专题信息、监测采集信息、水质自动评价信息的管理及相关信息的网络发布;
3、建立基于模型的水量水质演变模拟与仿真系统,结合水资源管理方案和污染源削减等模拟区域水量水质同步变化过程,为水资源总量控制与、截污减排、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管理和超标预警等提供技术支持,建立水功能区动态信息化管理平台。
3
CN 104281975 A
说  明  书
2/2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08] 部署在应用单位的服务器上,通过互联网登陆,根据权限分配按照管理角色使用系统软件。作品利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技术和WebGIS等技术自动获取和管理水雨情、工情、下垫面等水功能区管理信息,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解决模型起算数据获取及信息实时更新问题,通过水动力学模型、陆域产汇流模型、面源污染模型、多指标水量水质联合模型等集成应用,实现了水功能区水质自动评价和网络发布,根据基于数值模型的水质实时动态评价和演变模拟与仿真解决方案,研发出符合国情的水功能区管理、污染控制、信息化相结合的水质超标监测系统,提高了水功能区管理能力、水资源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科技水平。研制的产品与国内外水功能区管理同类软件相比具有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动态可视化效果好等显著优势。研制的产品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得到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在全国水功能区管理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对提高水功能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具有促进作用。[0009]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