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分析

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分析

来源:九壹网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概念界定…………………………………………………………………………………………1 (一)民俗旅游概念和内涵…………………………………………………………………………1 (二)旅游文化原真性、失真性的概念和内涵……………………………………………………1 二、民俗旅游开发模式………………………………………………………………………………1 (一)博物馆模式……………………………………………………………………………………1 (二)街区模式(社区模式)………………………………………………………………………1 (三)民俗(民族)文化村模式……………………………………………………………………1 (四)节庆模式………………………………………………………………………………………2 (五)实景主题模式…………………………………………………………………………………2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原则………………………………………………………………2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2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2 四、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3 (一)宁德中华畲族宫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3 (二)宁德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3 五、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3 (一)宁德中华畲族宫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3 (二)宁德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4 六、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开发对策措…………………………………4 (一)规划措施要从“原真性”出发………………………………………………………………4 (二)管理措施要注重细节方面……………………………………………………………………4 致谢……………………………………………………………………………………………………4 注文……………………………………………………………………………………………………5 参考文献………………………………………………………………………………………………5

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分析

——以宁德中华畲族宫和上金贝为例

摘 要: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严重地影响着一个旅游地旅游开发的质量以及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民俗旅游主要依托于当地的民俗文化,所以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开发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宁德中华畲族宫和上金贝两个民俗旅游景点为例,通过对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宁德民俗旅游开发的质量。

关键词:民俗旅游文化 原真性 失真性 开发模式 开发原则 对策

民俗旅游文化不仅仅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更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它包括了一个地区或民族长期发展以来所聚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代表着该地区或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也代表着他们的特色辉煌。如今,民俗文化旅游正在逐步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不得不受到大家的重视,因为它严重地影响着一个旅游地旅游开发的质量以及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然而民俗旅游主要依托于当地的民俗文化,所以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开发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借助宁德中华畲族宫和上金贝两个民俗旅游景点为例,通过对其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分析,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提高宁德民俗旅游开发的质量。

一、概念界定

(一)民俗旅游概念和内涵

民俗旅游(ethnic tourism)是一种以体验异域风俗为主要动机的旅游。用旅游学的角度定义,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文化的旅游活动。民俗文化是民俗旅游的根本资源,究其字面就可以了解到,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的文明和历史,它是一个区域的精神支柱,一切发展都围绕着它而进行,它包含着那片地域丰富的社会内容,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可以说,民俗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旅游。

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文化、生活文化、婚姻文化、礼仪文化、传承文化、节庆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而备受旅游者关注和喜爱的有饮食文化、婚姻文化、节庆文化和宗教信仰文化。

(二)旅游文化原真性、失真性的概念和内涵

“原真性”从字面上理解是说原本的、真实的性质。可想而知,旅游文化原真性也就是指旅游文化最原本的、最真实的存在形式,没有通过塑造、虚拟等方式加以修饰的根本状态。

本文中还存在与“原真性”相反的一个词——失真性。文化失真是指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开发理念、

手法等制约,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渐渐地偏离了正常的形态,并造成其原真性的异化。

二、民俗旅游开发模式

第一种是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来划分,可以概括为六种基本模式:集锦荟萃式、复古再现式、原地浓缩式、原生自然式、主题附会式、

短期表现式。第二种则是根据人们对民俗文化的欣赏形式和景区的性质来划分,主要包括:博物馆模式、街区模式(社区模式)、民俗(民族)文化村模式、节庆模式、实景主题模式。本文主要以第二种划分方法来进行分析。

(一)博物馆模式

民俗旅游的博物馆模式,就是指通过征集、收藏、展示、研究某个民族或者某个地区长期发展以来的劳动产物和生活产物,它们反映了该民族或者该地区的饮食、生活、生产、礼仪、节庆、宗教信仰等,并把它们开发成旅游景点的一种形式。

对于旅游者来说,博物馆模式是一种静态的模式,而这种静态有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所有的展示物品都是静止不动的,需要旅游者根据这些展示品进行一定的联想,并把他们组合、联系在一起,才能很好地了解到民俗文化的内容;其二,正因为所有展示品都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在民俗文化和旅游者之间没有一个互动的过程。

所以说,博物馆模式具有极高的原真性,它拥有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的有形展示品,是纯正无雕琢、无虚拟的事实。但是由于以上所说的,它是一种静态的模式,所以它很难充分满足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追求,旅游者需要一种互动的过程来增加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街区模式(社区模式)

民俗旅游的街区模式就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有一处或几处民俗文化完整、鲜明而具有代表性的街区,并

1

且这些街区的民俗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较高原真性,而把它们开发成景区的一种形式。

相比博物馆模式来说,不同之处在于街区模式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状态,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且它是一个动态的,一步一步地向我们演绎着当地的民俗色彩,鲜明地展现出了当地文化特色以及文明成就。

综合来说街区模式具有较高的鲜明性,可以通过演绎形式融合大家的生活情趣将民俗特色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且能够让旅游者亲身体验这种文化,使该地区的民俗文化能够给旅游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它是存在于旅游者社会生活之中的,这种模式很容易使得民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失真性,所以在开发这种模式的民俗旅游文化时应该更加注重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的保护。

(三)民俗(民族)文化村模式

现有的民俗文化村相对应于民俗博物馆模式来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族聚集地的就地展示型(民族

文化村寨);另一种是旅游目的地的异地模拟型。例如,宁德上金贝又称“畲家寨”,就是以民族聚集地展示的模式开发建立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又如,浙江横店影视城,就是以旅游目的地的异地模拟模式来开发建立的旅游景区。

民俗文化村模式与街区模式相类似,但是民俗文化村这种模式比街区模式更具有优势。首先,民俗文化村模式更具有吸引力。民俗聚集地就地展示型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而旅游目的地的异地模拟型对旅游者来说又具有便捷性和对比性,所以民俗文化村模式更能吸引旅游者。其次,民俗旅游村模式举例人们喧闹的社会生活地比较遥远,特别是工业地带。由于民俗文化村的远离,失真性的影响因素较少,它的原生态展现的淋漓尽致,间接的增加了旅游景区的原真性。

但是民俗文化村模式的开发仍然要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过度商业化的问题。旅游目的地的异地模拟模式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就很容易产生失真性,最终产生与期望相反的效果。

(四)节庆模式

节庆是一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所谓节庆模式就是指将某一地区或者某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节会的形态加以创新和改进,进而适应旅游观光者,而开发出来的民俗文化旅游模式。例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畲族的三月三赛歌会等。

节庆模式如果得到很好的开发,其效果是最明显的,但是如果开发不利,将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的过度商业化会严重影响到旅游者对景区的心态。开发这种模式的时候,应该在兼顾商业利益的同时,更多地注入民俗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从而能够保留节庆本来的原真性。

(五)实景主题模式

实景主题模式在现在的旅游中比较受欢迎。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山水等实景,以高科技的形式和艺术的表现手法,以民俗文化鲜明的主题为基本,在向旅游者展现原真性民俗文化的同时,提供给旅游者一场视觉盛宴,带给旅游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例如,广西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武夷山的印象大红袍等。

这种模式很好地体现了马康纳的“前台,帷幕,后台”舞台真实理论。实景主题模式主要是以表演的形式,说明这种模式参杂了较多的商业化和艺术化,也许这种模式不利于民俗旅游文化的原真性开发。但是这种模式最具有吸引力,因为它包含了现代人们最崇尚的科技和艺术。因此,实景主题这种开发模式保存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将原真性与商业化和艺术化置于一个平衡点上。

三、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原则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1.地域性

各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民族民俗,只是它们吸引的对象、吸引的程度、吸引的性质存在一些差异。换句话说,就是每个民俗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不同性质的旅游资源在利用的价值和方向上都不同。任何民俗旅游资源都有自己的地域特征,通常表现为资源的独特性。例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只有在蒙古广阔的草原上才能进行如此豪放激情的活动。又如,畲族的三月三赛歌会,只有在南方山环水抱的山林里才能感受山歌的宛转悠扬。

2.多元化和综合性

民俗的多元化就是指它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综合性就是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的表现就是民俗。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民俗的多元化和综合性:首先,民俗本身就是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而形成的,它包括民族的习俗,礼仪,传说,歌谣,服饰等;其次,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者了解一个地区的民俗也是从多个方面去了解的,对民俗文化的需求,也是从多角度在旅游过程中实现的。

3.公共性

民俗文化的公共性就是说民俗文化的形成不是受某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所影响的,而是众人共同创造所形成的。即使刚开始是个人的行为和习惯,也是受到大家认同,并且众人共同流传下去之后才形成民俗的。

4.稳定性和变化性

民俗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上层文化的,民俗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劳动创造的结晶,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民俗文化也具有绝对的变化性,主要表现在民俗文化的传承、散播、演进的过程中,它们必

2

然会受到政治的、社会的、生活的种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渐渐变形和消亡。

(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决定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信大家对“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并不陌生,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处处强调可持续发展,为的是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任何旅游资源都是有限的,民俗旅游资源也不例外。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会影响到当地民俗文化遗产、民俗习惯和民俗社会生活,要兼顾开发和保护这两项工作,将民俗旅游资源的利用、资源的再造、资源的增值结合起来,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不消耗民俗旅游资源为前提,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先规划后开发,形成良性的开发原则。

2.分期开发的原则

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进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要注意开发的节奏,可以通过对当地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结构特点、区位条件和目标市场的变化等确定开发的主题、开发的先后顺序和开发的步骤。这种分期开发原则一方面可以保护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多变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目标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开发顺序和步骤,减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失败率;另一方面,分期开发可以提高民俗旅游资源的重游率,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增值。

3.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如今的社会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从市场营销学的观点来说,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顾客需要的商品。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也就是顾客,旅游资源的开发当然要按照旅游者的需求开发旅游者需要的旅游产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此。例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旅游者较大的工作生活压力需要自由欢快的场合和活动来释放,所以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4.特色性的原则

民俗旅游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在于它与旅游者当地民俗的差异的大小。对旅游者来说,到目的地游览的一个重要动机就是通过观赏、了解、参与民俗活动,满足其自身的求异、探新、猎奇的心理,从而达到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的目的。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就是指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历史文化内涵,选择该民俗本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开发,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赋予民俗旅游高尚的文化品味,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如福州永定土楼,它保存了原本土楼居民的生活习性,旅游者可以感受原滋原味的土楼生活的氛围。

5.注重细节的原则

细节决定成败,民俗的感觉不仅仅要体现在宏观上,还要体现在细节上,并且在细节上超越竞争对手。例如工作人员的服装符合民族特色,洗手间的设计符合民俗文化主题等等。这些细节上的东西往往更能为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成为成功的关键。

四、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 (一)宁德中华畲族宫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

中华畲族宫是畲族风情旅游主要景点之一,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金涵畲族乡亭坪民俗村内,距同山高速公路宁德出口5公里。宫内建筑有:忠勇王殿、龙头祖杖、祭坛、文物馆等。宁德市将中华畲族宫列入旅游总体规划,前期以中华畲族宫为龙头,畲族宫所在地金涵乡亭坪村规划建成畲族风情街,开辟畲族风情旅游专线,开发独俱特色的畲情、畲族风情族文化旅游。总体规划中中华畲族宫占地面积20亩,至2009年6月24日,已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忠勇王殿等一、二期工程建设和第三期工程文物馆建设。文物馆建筑面

积1200平方米,根据建筑物实际情况,设前言厅、历史厅、风情厅和现代厅等四个厅,面向全省、全国征集畲族文物,全面了展示畲族传统文化,具备展示、研究、信息和教育功能。

从以上宁德中华畲族宫的简单介绍来看,它是属于博物馆的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原真性,忠勇王殿、龙头祖杖、祭坛、文物馆等建筑,加上前言厅、历史厅、风情厅和现代厅等四个厅,全面地向旅游者展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这些都是畲族民俗文化原真性的体现。而且中华畲族宫的开发特别注重细节方面,例如畲族宫的大门都是红色仿古的大门,楼梯和栏杆都是石刻栏杆。

(二)宁德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分析

上金贝村是一个纯畲族行政村,距宁德城区6公里,人口82户303人,有党员15名。平均海拔325

米,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4亩,林地面积3185亩。境内自然环境优美,物种丰富,植被保存良好;且畲族民风淳朴,畲族同胞勤劳、好客,民俗风情浓郁。

上金贝村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党支部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宁德提出的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四园”目标(即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畲族村寨风情园、城镇生态休闲园、明建文帝园),高起点编制《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形成上下、内外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上金贝村属于民俗文化村的开发模式,它一直保持着原有的民俗社会生活习性,包括建筑、饮食、农作、

3

节庆、信奉等,上金贝居住的都是畲族人民,并且还保持着过去的节庆习俗,例如三月三赛歌会等。与中华畲族宫相比较,上金贝为旅游者展示的是一个具有鲜明畲族民俗风情的动态的畲族文化,比较容易满足旅游者对民俗旅游文化各方面的的需求。

五、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 (一)宁德中华畲族宫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

1.由于受到面对旅游者的影响,当地的场馆讲解员不一定是该民族的成员,而大多都是受过训练的专业讲解人员,没有畲族人民的朴实感, 这让旅游者感觉有虚假的嫌疑。

2.属于博物馆开发模式的中华畲族宫就应该有博物馆模式的管理方法,对于一些重要的展品应该有很好的保护措施,然而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展品保护措施做得并不好,其中有一个畲族人民劳作的磨坊工具,就自然地摆在那里,游人可以随意地乱摸,甚至玩耍体验,这些需要景区慎重。

3.对于“歌言本是祖宗礼”的畲族来说,应该每一位畲族人民都会歌唱自家歌曲,但是并不是每个讲解员都会,旅游者会从中猜疑讲解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讲解员,并不是畲族人民,而且不会歌唱自家歌曲的讲解员会让旅游者感到乏味,从而影响了旅游者对景点的看法。

4.最后就是忠勇王殿上,当旅游者参拜忠勇王和三公主的时候不懂得如何参拜,佛教有佛教的拜法,道教有道教的礼仪,当地的工作人员竟然也不理解,这让旅游者的心理预知和实际感知错位。

(二)宁德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失真性分析

1.上金贝村开发不足之处在于工作人员不是原本的畲族人民,特别是在“三月三赛歌会”这个重大的畲族节庆的时候,表演者竟然大部分都是工作人员找来的演员,而非畲族人民,这会引起旅游者对上金贝民俗(民族)文化村真实性的怀疑。

2.当地居民的服饰并不是畲族人民本来的服饰,而是现代的装束,并且,有的房屋门口还停放了一些小轿车,虽然畲族受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强烈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民俗(民族)文化村这样一个旅游景区,应该注重这些细节方面,与当地村民协商,回归过去的穿着服饰。如今这样的小康现象,让旅游者的感知与期望产生差异,让人感觉这里是为了开发旅游景点而规划建设的村庄,与旅游者内心预期的畲族产生差距。

3.在饮食方面,景区还做得不到位,我有幸去上金贝用过一次餐,竟然没有出名的乌米饭,况且,现在也没有遇见哪家哪户的畲族人民自家做乌米饭,乌米饭的宣传虽然做得很好,但是旅游者慕名而来,却没有品尝到乌米饭,可想而他们是何等的失望。

六、宁德中华畲族宫、上金贝民俗旅游文化原真性开发对策措施 (一)规划措施要从“原真性”出发

运用动态的规划方式,展现畲族变化后的文明,并且要正确地定位旅游者的预期感知,使得效益值大于或者等于期望值,做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正确营销。让旅游者对景区的期望值与感受到的效益值对等,甚至效益值更高。

规划节庆活动的时候要以“原真性”为原则,不要盲目地追求节目的精彩效果而选用专业演员,适当选用本民族的村民,朴实地表演本民族的节庆活动,达到真实朴素,是旅游者完全融入少数民族的特色。

规划景区村民生活的时候,可以与村民协商,回归朴实的民族生活,尽量抛开时尚和贵族,服饰统一民族穿着,小轿车禁止入园,以免破坏民俗(民族)文化村的民族特色,让旅游者回归田园生活,感受民族氛围,体验畲家生活,拥抱畲族情怀。

(二)管理措施要注重细节方面

首先,讲解员一定要是畲族人民,并且能歌善舞,经过培训,能够全面认识自己民族的特色和礼仪,要深入到原本的文化修养,学习老前辈的歌谣,在本民族的节庆表演中,尽量选用畲族人民进行表演,这样就增加了节庆的真实性。

然后,对于景区的任何展品都要有较好的保护措施,不能让旅游者随意触碰,可以贴一些标志语来提醒旅游者,或者确定一些罚款条例,一来可以有效地保护展品,警示游客;二来可以让旅游者感受到景区的严谨性,提升了景区在旅游者心目中的档次。

最后,动员全村畲族居民,沿袭畲族文明精华,保持原有的良好的民俗生活习性,展现畲族文化村的特色,服饰是一个少数民族最醒目的标志,在景区里面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最好都能够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这会让来往的游客眼前一亮,并且会固然觉得这个景区质量很高,从而也增加了文化村的真实性。

致谢:(略)

注文:

① 百度百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② 吕群超,谢新丽,郑立文,谢新暎,旅游节庆活动的文化失真研究——以宁德上金贝村三月三赛歌会为例,旅游研究,2010,

4

3。

③ 百度百科.,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④ 褚琦,浅析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开发模式,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0。

⑤ 马康纳(MacCannell)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社会人类学家。1973年,舞台的真实性。 ⑥ 以上宁德中华畲族宫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宁德网。 ⑦ 以上宁德上金贝的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宁德网。

参考文献:

[1] 吕群超,谢新丽,郑立文,谢新暎,旅游节庆活动的文化失真研究——以宁德上金贝村三月三赛歌会为例,旅游研究, 2010,

3。

[2] 褚琦,浅析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开发模式,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0。 [3] ,陈超,张海渤,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原则,科技广场,2008,11。 [4] 中华畲族宫,少数民族文化,中国·宁德网。

[5]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简介,市旅游局,中国·宁德网。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