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大棚草莓种植在我县历史悠久,地位突出。详细介绍了茬口安排、种苗选择、施肥整地、定植管理、保温防冻、适时化控、植株管理、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等草莓种植技术,以期为莓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大棚;草莓;高效益;栽培技术
大棚草莓种植在我县已有多年历史。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载和实践,总结出大棚草莓的高效栽培技术,年平均产量37.5t/hm2,产值18万元/hm2左右,经济效益较好。
1茬口安排
大棚草莓反季节促成栽培,3月下旬购脱毒种苗自繁,8月底至9月上旬定植,12月份开始分批采收,次年3月下旬腾茬。
2品种选择
应选用优良品种,引进无病种苗。选择果大、肉红、品质优、休眠浅、鲜食口感好的品种,我县主要以丰香、明宝等优良品种为主,每年3月下旬购脱毒种苗自繁,培育出健壮草莓苗。
3种苗选择
草莓苗易感染病毒病,用带毒苗进行生产,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最好选用脱毒的壮苗。脱毒苗生长势强、抗病力强,能充分表现出其品种特性,品质好、产量高,一般比非脱毒苗增产10%~15%。壮苗标准为有5~6片发育健全的无病虫害的完整叶,根茎粗1~1.5cm,须根多且色白,植株矮壮,单株重量25~30g。
4施肥整地
移栽前大田施足基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45t/hm2、腐熟饼肥1 500kg/hm2、45%硫酸钾复合肥300~450kg/hm2、过磷酸钙45kg/hm2,深翻,使30cm土层土融合,精细整地,做成小高垄,一般垄高30cm,垄面宽50~60cm,1个6m宽标准大棚共分成6畦。
5定植管理
5.1土地准备
一般在8月中旬整地。施有机肥75t/hm2,加入过磷酸钙600kg/hm2或氮钾复合肥450kg/hm2,撒施后做高畦。高畦南北走向,底宽60cm,上宽40cm,畦间间隔20cm,畦高15~20cm。
5.2 定植时间
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
5.3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生长势确定密度。每畦定植2行,大小行距分别为60cm和20cm,株距15cm左右,定植12~18万株/hm2。
5.4定植技术
苗木定植前要摘除老叶、病叶及匍匐茎;定植时要求弓背朝向畦外(垄沟方向);定植要求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5.5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灌足水,2~3d再灌1次小水。缓苗后就进入花芽分化期,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控水控氮,防止幼苗徒长,可追施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促进花芽分化。
6保温防冻
花芽分化后期(一般10月下旬至11月初),当日均温达16~18℃,采用大、中、小棚三膜保温,地面用黑色或银灰色地膜覆盖,扣膜放苗。根据温度变化,逐层加盖薄膜增温。
7适时化控
草莓生长初期至抽生花蕾前,喷施1~2次赤霉素液,浓度为5mg/kg,促第一花序提早开花,花期适当降低空气湿度,放蜂辅助授粉,适时摘除老叶和适当疏蕾。
8肥水管理
草莓保温以后,正是花芽发育期,随后很快现蕾、开花、结果。顶花序采收后,腋花序又抽生并开花结果,植株负担重,如不及时施肥,容易表现早衰矮化。追肥至少进行 4~5次,以三元复合肥最好,每次150kg/hm2。大棚内湿度很大,易给人一种不缺水的假象。一般在保温前和盖地膜前各浇水1次,以后结合追肥浇水。
9植株管理
随着植株生长,产生许多侧芽,要及早掰掉。一般除主芽外,再保留2~3个侧芽。病虫叶、老叶和匍匐茎要随时摘掉。花期要采取疏花疏果措施,疏去高级次小花、弱花。结果后,将畸形果、病果、小果疏掉,最终第一花序保留12个果左右,第二花序保留7个果左右。
10辅助授粉
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否则会产生大量畸形果。常用的方法是用软毛笔在开放的花中心轻轻涂抹,或在开花盛期,用细毛掸在花序上面轻轻掸拂,但最好在室内养蜂,效果极佳。
11病虫害防治
温室内草莓常发生的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芽枯病、病毒病、黄萎病等。虫害主要为蚜虫和红蜘蛛。
防治方法:灰霉病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退菌特800倍液于花前喷施防治;病毒病可选用脱毒苗预防;对连作的土壤消毒,防治蚜虫。应注意花期禁止喷洒农药,防止畸形果发生。
12果实采收
草莓品种多数耐储藏性差,一般应在果实85%~90%成熟时采摘最为适宜。果实成熟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切断果柄,采下的果突果柄越短越好,以免把果突扎破。果突可用透明小塑料盒包装,再以纸箱为外包装送行运输、销售。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