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150分钟)2010.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第I卷和第Ⅱ卷时,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答题均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定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中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项。
答第Ⅱ卷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泥淖 嬉笑怒骂 辍(chuò)学 B.惦量 变本加厉 曲(. 呱qǚ)折 脍炙.(.
ɡū)呱而泣 (zhì)人口 C... 荟萃 眼花瞭乱 濒(pīn)临 拐弯抹.
(mò)角 D.....装璜 矫揉造作 弄..(lòng)堂 戛..
(gā)然而止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 了五十万元。
②小说中的典型形象虽然有生活的 ,但仍属于虚构的形象。 ③出了差错,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老是埋怨别人, 责任。 A.结余 原形 推脱 B.节余 原型 推脱 C.结余 原型 推托 D.节余 原形 推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这里领导的作风急需改变,因为他们对取得成绩的宣传不遗余力,对存在的缺点却讳.莫如深...
。 B.有些人虽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但这有点像沙里淘金,是得不偿失....的。 C.又是一个新春佳节,大地回春,万象更新,千家万户济济一堂....,热热闹闹,共享天伦之乐。
D.我们所进行的这项事业是任重道远的,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顺利完成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B.许多胃肠专家认为,空腹时嚼口香糖,会使人感到恶心、头晕、胃疼甚至胃溃疡。 C.这个村很好地执行了党的富民。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D.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国两制”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等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 唐代——《卖炭翁》——诗歌 B.汤显祖——元代——《牡丹亭》——戏剧 C.莫泊桑——法国——《项链》——--小说 D.惠特曼——美国——《草叶集》——诗歌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凌统,字公绩,吴郡余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亦以其父操死国事,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
攻围之,克.
日当攻。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①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②。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
军正。权壮其果毅,1
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
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③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
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余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取材于《三国志〃吴书十》)
注:①陵轹(lí):欺压,欺凌。②面折:当面指摘。③扶扞(hàn):保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
如此 害:忌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举罚不以.其道 B.自拘于.
军正 余船以.次俱进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C.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 D.统素爱士,士亦慕焉. 今者.项庄拔剑舞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 凌统流泪不答话,大家就退了席 B.引军兼道,水陆并集
引领取道,水路、陆路都集合在一起 C. 苟使卿在,何患无人? 假使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 D.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
凡是凌统需用的物资,都可以先供给再报告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凌统刚毅勇敢的一组是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 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
A.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凌统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指摘,陈勤一再辱骂凌统及其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死了陈勤。
B.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
C.凌统为保护孙权,不惧个人安危,拼命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D.凌统重视人才,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2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7分。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5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 贵 天 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
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
1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①-③题。(15分)
山坡羊 · 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①
暮。心待 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①瓜田:秦时召平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①下列对本曲语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为功名走遍天涯路:为求功名,不由自主地在宦海中劳碌奔波。 B.厌舟车,喜琴书:满足于坐船乘车,喜欢琴书。
C.早星星鬓影瓜田暮:我早已两鬓斑白,像种瓜的召平到了暮年。 D.心待足时名便足:心里知足了,功名就满足了,也就心平气和了。 ②说说本曲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③本曲结尾“心待足时名便足”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10分)
13.在横线处写出作品原句。(7分)
①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③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④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拯救汉字教学
①目前,北京语言大学、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呼吁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阻止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3
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田若说,“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 教材”。曾担任过全国集中识字教学研究会会长的他说,“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井
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多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指出,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
(取材于《北京青年报》) 14.下列对目前“专家拯救汉字教学”的行动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北京一些高校和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
B.专家联名呼吁拯救汉字教学,并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来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C.专家们已经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 D.专家们认为课改的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探索也正在继续,而且取得不小成绩。 15.下列对文章中专家观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家指出,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B.专家认为,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根本原因是一部分受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的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成为教师而造成的“恶性循环”。
C.专家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汉字识字教材和缺乏编写这种教材的人才。 D.专家认为,如果让孩子在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的弧形笔画,那么孩子们肯定容易写错别字。
16.从文中看,近年来造成“语文下滑、母语降温” 的因素有哪些?(4分)
沙 爽
在我的老家郑屯,家居的院子里泊进一眼井,它所传达的意味,不只是丰衣足食那么单纯。这是我成人以后才明白的。此时我已置身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我想到早年的人群逐水而居,足够深广的河流才能擎起足够多的人。而一个没有河流可以凭借的城市仿佛丢失了存在的前提,不只丧失了灵动之感,更被抽走了底气和依据。一条古老的河流蕴涵着它所有过往年代的光彩和证词。而一眼井正是一条隐蔽的河流,它使一户人家有了源远流长和根深叶茂的意思。
井。我最喜爱的汉字之一。仅仅是这样的字形:像一架水车在等待水流。其余时候,井期待,等候,井似乎天生有一副良家女子的表情。幽深,安静,内心的潋滟和汹涌不为人知。这样的一眼井守候在家里,生活朴素的调子上面,很容易就泛出了从容润泽的比喻。一眼细水长流的井和一个精打细算的女人,构成了一个家庭最安定的部分。鸡鸭鹅狗奔跑在上面,黄瓜和韭菜生长在上面。桃树和梨树也正葱茏起来。这时候,井的四个笔划像框架支撑起一个家的屋脊和庭院。
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而实际上,一眼无遮无拦的井,正如同山腰上那一座时隐时现的水库,在我的童年疯长了如此浓密的诡谲和惊恐。在祖母的严厉警告和村庄里四下飘荡的可怕传闻中,我远避这两处禁地。我按捺着怦怦作响的心,像抱紧一只不听话的小猫,它随时准备挣脱我,蹿上水库边那条长满艾蒿的小道,蹿过篱笆和井台。而水库和井的深处随时可能伸出一只手来,把它凭空拽下。早在六岁以前我已经被村庄培养起对水最充分的敬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帝王的哲学。水滋养生命又索要生命,这是村庄的哲学。而比之水库或者河流,一眼井与村庄结合得如此紧密,它就是村庄的一枚骨刺,卡在村庄的骨头与骨头中间。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我无数次远远窥视那些大人汲水的姿态,他们面目平静,间或还和旁边的人说笑着。他们心里不害怕吗?在村庄一茬一茬长出的故事里,一些想不开事的人跳到了井里,大多是些女人,似乎女人天生与井相互热爱。许多年来我对这些投身于井的人心怀厌憎,他们使井水在我的想象中变成了另一种事物,使一团团阴森的雾气从井底升起,像一只空荡荡的翅膀,凉丝丝地从村子的这头扇到那头,让村庄里的人面色冰凉。4
在听懂祖父关于井的故事之前,我以为井的下面有一座宫殿,或者是与一个我想象不出的世界相连。
而祖父的故事让我不得不脚踏实地。祖父说的是我家院子里的那口洋井。隔了这么多年,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大海啊,我想对你说,你百川所汇,烟波浩渺,使我懂得,做人应该像你一样,具有宽宏我甚至想不起它的颜色了,好像是一种旧旧的铁锈红。祖父说,当初挖这口井的时候,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我父亲理所当然地下到井里。因为是洋井,井的直径大约仅一米左右,刚刚容得一个人在底下挥动锹把。挖出的泥沙装在筐里被帮忙的人吊上来,就堆在井的四周。同时堆在四周的还有垫井台的石头。挖到第二天,开始出水了,再挖一两米就可以完工。变故是忽然间发生的。一块大石头突然松动,祖父拦阻不及,石头径向井中坠去。祖父讲到这里,目露惊恐,望着我。我没有惊呼,我当然知道我父亲还好好的活着。那时我父亲在井底平静地挖起一锹泥,刚刚直起身子,一块石头紧贴着他的后脑砰然落在泥水里。祖父长舒一口气,说,真玄啊,如果偏上几厘米——几厘米,这就是一眼井和若干年后我得以抵达人世的空间和缝隙。
(取材于《钟山》)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从郑屯蜿蜒流淌的那条不知名的小溪开始,我经历过的河流越来越宽广深邃”一句的象征义是,“我”离开了老家郑屯,看到的河流远比家乡的小溪宽广深邃。
B.文章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汉字“井”的诗意想法,语言优美。 C.“当我在村庄的血管里漫游,一抬眼就与它狭路相逢”一句中,“狭路相逢”写出了井带给童年的 “我”很多惊恐。
D.从童年到成年,“我”对老家郑屯的井的感情经历了“惊恐——思念”的过程。 E.在文中,作者借“井”抒情,既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又含蓄表达了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的厌倦。
18.文中说“以上是关于井的诗意想法”,从上文看,作者写了哪些“井的诗意想法”?请分条概述。(4分)
19.在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叙述祖父关于井的故事?(5分)
20.作者说“水滋养生命又索要生命”,这句话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短文。(10分)
的气度、广阔的胸怀。
奥斯特洛夫斯基啊,我想对你说,你笔下的保尔深深感动了我,教我懂得人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
妈妈啊,我想对你说,你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让我体会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刻含义。
……
如果遇到合适的对象,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向他(她)倾诉。请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