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2017年 月 日 课 题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第六课《 变色龙 》 集备人 五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使用人 教 材 解 读 变色龙,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一些学生也许在课外书上看到过,但毕竟还是生疏的。但对于这样的稀有动物,学生应该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教学时可以抓住课文中最吸引人们注意的:发现变色龙与变色龙捕食这两个环节。设计上应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他们对自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初步感悟到此类文学作品的意义。由于语言表达不能达到图像显现的精彩效果,因此,如果能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积极性。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难点: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 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预习生成 三、交流展示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查自读效果: (1)检查生词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5.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6.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 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7.汇报学习情况。 1、细读文章, 2、说说变色龙留给你的印象有哪些?用笔在文中划出来。 3、有感情地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搜索旧知,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第 二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同学们,许多动物都有 自己特异的本领,今天我 们一起认识其中的一位朋 友。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 读边想: 想要发现变色 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 的?2.学生自己读课文,交 流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 二、交流展现呢?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一示 模一样,很难发现。” 6.是啊! 变色龙隐藏的这 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 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 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 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 1-8节,看看谁能把当时 的情景表现出来! 7.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 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 李.旁白一起读)。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 ,还把它好三、学知探龙这个“怪物”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究 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 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 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 外形* 捕食* 变色 3. 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 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 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 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 班,帮助指导。 5.交流。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 四、拓展延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伸 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 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 处置它? 设计意图 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五、检测反馈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 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 2.朗读全文。 仿照课文写作特点写一种小动物。 板 书 设 计 6 变色龙 发现 外形特点:怪 端详 捕捉食物:快 放回 变 色:多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