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下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3—4单元)

四下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3—4单元)

来源:九壹网


大湾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时 间 主备教师 备课准备 备课单元 及题目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严天泽 教师用书、课本 地 点 辅备教师 使用者 周明娟、程方琴 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1、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 1 -

8《自然之道》预案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1)、课前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想想课文的大意。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3)、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注意要考虑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相结合,给学生适当点拔,办法指导,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并给时间进行交流。使“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展示。组织分组合作读、齐读、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读通句子。 2.引导小组合作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组织全班交流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4、感情朗读,理解“自然之道”。 5、谈话总结,感慨“自然之道”。 9《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预案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使读者感 预 案 详 说 预 案 详 说 受到保护黄河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可直接揭示课题,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要注意教学时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不能过细,但对于重点问题可做深入思考,如黄河变化的原因,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研读,引导畅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自学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出示图片,辅助学生理解部分词语含义。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课文思路。 4、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围绕阅读提示的问题,在文中圈点批画,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言。 5.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 (1)教师出示课件,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 (2)指导学生研读黄河变化的原因。 (3)引导学生分析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 2 -

10《蝙蝠和雷达》预案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思路清晰,很有逻辑性,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 预 案 详 说 野,还能增强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也会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再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突破难点过程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如: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方法,教师要适当点拔,热情激励。 教学时还应注意“小泡泡”的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指导学生书写,提示书写注意点。 3.组织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评价,互相指导。 5.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7.引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么? 8.引导小组讨论: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 9.组织全班交流。 11《大自然的启示》预案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读 预 案 详 说 中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引导交流受到的启示。还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已的感想,自已从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等,教师要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后再进行交流。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并认识8个生字。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测识字情况。 3.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适当讲解“生态平衡”。 4.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短文中的重点语句。 6.演示生物链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交流两个问题。 7.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打扫”森林》的主要内容。 8.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9.课件出示第二篇短文《人类的老师》自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迁移运用方法,放手自学。 集 体

- 3 -

共 性 意 见 大湾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时 间 主备教师 备课准备 备课单元 及题目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 4 -

周明娟 教师用书、课本 地 点 辅备教师 使用者 严天泽、程方琴 第二单元 以诚待人 1.会写28个生字,会认20个生字,正确读记“教导、沉重、耽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表现人物的表达方法。 4.丰富语言积累,受到诚信美德的熏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人物特征的描写技巧,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有序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其表达技巧的精妙之处。 3.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感受人物美好的道德情操,接受诚信美德的熏陶。 活动过程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包括《中彩那天》 《万年牢》《尊严》和《将心比心》四篇课文。本组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通过交流讨论,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让学生接受以诚待人的道德教育,做一个真诚的人。 5《中彩那天》预案 预 案 详 说 预 案 详 说

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车”这两大问题展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写一写等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走进人物心灵,感受人物品质,本课设计了读写结合的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拮据、梦寐以求、馈赠”等词语。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4.检查初读情况,指导读准字词,并理解新词。 5.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6.组织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任务: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难”的?理解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了解父亲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理解“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 6《万年牢》预案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思起于疑”,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点及学生勇于探索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读、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读懂、读出内涵,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走街串巷、海棠、晾晒、耽误、赚钱”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 5 -

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学习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出示自学问题: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做事如何认真、实在? 6.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万年牢”的深刻含义。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将心比心》预案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较强的阅读理解、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教学设计贯穿了“自读自悟”的理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这样既使学生学习了作者 预 案 详 说 独特的表情达意的语文技巧,又受到了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2.出示卡片,检查生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5.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课文的哪些地方温暖了“我”的心?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学要求细读课文。 6.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文中段落。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理解“沉重”“一直”等词语。体会阿姨对奶奶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2)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理解词句“平静”“不要紧,再来一次!”体会妈妈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集 体 共 性 意 见 - 6 -

- 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