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编制指导思想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工程概况
2。1.1.1道路工程
2。1.1.2排水工程
2.1.1。3 10KV电缆沟工程
2.1.1。4 电力隧道工程施工
2.1.1。5 五斗渠工程
2.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工程特点
2。2.1施工环境复杂
2.2.2工程内容多,工序繁杂
2.2。3工期紧,任务重
第三章  施工部署
3.1施工资源配备
3。2施工平面布置
3.2。1临时社会通道
3.2。2生活设施、生产设施
3。2。3接水、接电
3.3项目管理机构配备
3。4施工顺序组织
第四章  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4。1拆除工程施工
4。2电力隧道工程
4.2。1降、排水施工
4。2.2桩基施工
4。2。2.1钻孔灌注桩施工
4.2.2。2旋喷桩(围幕)施工
4.2。3隧道明挖及土建施工
4.3电力隧道安装工程施工
4。3.1管道系统安装
4。3.2电气工程施工方法
4。5排水工程施工
4。6道路工程施工
4。7临时交通工程施工
4。8电缆沟工程施工
4.8。1沟槽土方开挖
4。8。2浅沟施工
4.8.3排管施工
4。8。4检修井
4.8。5挂钩施工
4。8。6接地施工
4。9五斗渠箱涵施工
4.10清场收尾
4。11主要施工方案重难点分析
4。11。1施工重点分析
4.11。1。1施工组织分析
4.11.1。2施工工期分析
4。11.1。3施工质量分析
4。11.1。4施工安全分析
4.11。1。5施工成本分析
4。11.2施工难点分析
4.11.2.1工程施工组织、协调、配合工作
4。11。2。2高支模施工
4。11.2.3大体积混凝土
4。11.2。4深基坑施工
4。11。2。5冬、雨季施工
4.11。2。6地上、地下管线等障碍物保护
第五章  质量控制措施
5.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5。2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5。3技术保证措施
5。4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5.4。1材料质量控制程序
5.4.2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5。5检测试验保证措施
5。5。1主要检测试验项目及手段
5.5.2主要检测试验措施
5.6施工作业保证措施
5。6。1桩基工程
5.6。2支架模板工程
5.6。3钢筋工程
5.6。4混凝土工程
5.7建立质量回访维修制度
第六章  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
6.1安全保证体系
6.2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3安全制度管理
6.4针对工程特点安全保证措施
6.5季节气候特点带来的安全隐患
6.6施工现场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计划和环境因素管理
6。7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7.1文明施工教育及组织保证
6.7。2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措施
6.7.3施工现场的环保要求(防尘、防噪及减少对行车、行人的干扰措施)
6.7.4施工现场的文明要求
第七章  工期及进度计划
7。1总体工期安排
7。2工期保证措施
第八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九章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备
第十章 交通组织专项方案
10.1 交通疏导安全组织
10。2 交通疏导方案
10.3 安全设施布设要求
10。4 交通疏导应急预案
第十一章  专项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
11。1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目的
11.2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内容
11。3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监测点布置
11。4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施工技术措施
11.5变形(沉降或位移)观测信息的分析处理
第十二章  成品保护措施
12.1成品保护组织措施
12。2成品保护技术措施
12。2。1模板工程成品保护
12.2。2钢筋工程成品保护
12.2.3砼工程成品保护
12.2.4砌筑工程成品保护
12。2。5安装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第十三章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措施
第十四章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14.1坚持领导负责制
14.2明确重点,加强防范
第十五章  与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
15.1综合管理
15。2与业主的施工配合
15.3与设计院的工作协调
15.4与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协调
15.5协调方式
第十六章  工程竣工后服务承诺
后附: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220KV后子门变电站配套电力通道工程(二环路至一环路)施工图设计; (2)220KV后子门变电站配套电力通道工程(二环路至一环路)施工招标招标文件;
(3)220KV后子门变电站配套电力通道工程(二环路至一环路)工程量清单; (4)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施工图集;
(5)成都市建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扬尘整治)工作的通知》(成建委发[2008]93号)、《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文明施工(扬尘整治)技术规程》、和成都市建委下发的[2008]87号、101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6)现场实地踏勘,地质、地貌情况;
(7)本企业在类似工程中总结的施工经验;
(8)本企业自身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和人力资源及财力等有关情况。
(9)本公司贯彻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10)国家和行业现行相关土方、混凝土、土建、建筑、市政道路工程等施工技术规范及工程验收规范;
1。2编制原则
本施工组织设计充分运用成熟的施工工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按“质量、安全、文明、工期、服务、效益\"的原则进行编制。 (1)在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
选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安全保证等。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
(2)在施工机械及检测仪器配置方面,力求机械化.
加强管理,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提供有力的物资条
件。
(3)在工程施工上安排上,做到周密化。
仔细分析,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用统筹方法组织平衡流水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不断加快工程进度.
(4)在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方面立足规范化、标准化。
按照本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规范、标准、技术规程要求,落实各项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工期.
(5)精心进行现场布置,节约施工用地,组织文明施工,搞好环境保护。 (6)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有关操作技术规程,加强生产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和施工安全。
1。3编制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以“服务顾客、质量优良”为出发点,“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为根本。结合本单位施工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以尽量节省工程造价,切实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安排施工为准则.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工程按期、优质地完工,使本工程达到
“精品\"工程质量要求,为今后成都交通做出贡献。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2.1.1工程概况
2。1。1.1电力隧道工程
本工程新建220KV高压电力电缆隧道位于成都市蜀都大道东段,起点接一环路已建电力隧道,东至双桥子立交以东,全长约2。19Km.结合道路改建工程,新建地下电力隧道敷设220KV高压电缆。新建电力隧道起点位于一环路已建隧道,在蜀都大道南侧机动车道下(二环路口东向变线至红线外绿线内),距规划道路中心线约5.0m,由西向东,K0+615。00至K2+774。00。仙剑电力隧道覆土约1。0m~10m,电力隧道断面尺寸2。0m×2。0m(内径尺寸),其中明挖隧道为方形箱涵钢筋砼结构,长约1405。0m;暗挖隧道为马蹄形复合衬砌结构,长约786.0m。
施工方案以明挖为主,过主要路口和管线较多段采用暗挖法(共4段,主要包括一环路及暗河,一心桥街,经华南路和双桥子立交段);明挖基坑围护采用喷锚护壁,局部为钻孔灌注桩. 2.1。1。2排水工程
本工程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管径DN300采用钢筋混凝土II级管;选用的管材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1999)及《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2.1.1。3 10KV电缆沟工程
本次改造工程10KV高压电力架空线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交大路.起止点为交大路、二环路交叉口至K1+150桩号。本工程电缆沟在交大路西侧为长约2。2km,东侧约1.1km,全长约3。3km。
结合道路改建工程,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将现状10KV高压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沟敷设,新建10KV高压电力电缆沟位于交大路两侧绿化道下
10kV电力采用电缆沟,沿道路纵向双侧布置,管道纵坡与道路一致,过交叉口采用排管形式.电缆沟覆土不小于0.4m,过交叉口排管覆土不小于1.0m。交大路西侧:结合本次道路改建工程,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将交大路现状10kV高压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沟敷设,设于规划绿化带下,K0+057   —K1+973距离道路规划中心线27。3m,K2+000-K2+250距离道路规划中心线32.3m.本工程交大路东侧:已建电缆沟保留,K1+167-K2+257段缺省电缆沟,新建1200×1000电缆沟,K1+167-K1+950布置于道路中心线东侧13m处,K1+950-K2+257布置于道路中心线东侧19。3m处。 2.1。1.4 电力隧道工程施工
电力隧道工程设计起点k0-650,设计终点k1+150。交大路(金府路—二环路)电缆隧道断面采用2。2m×2。0m,覆土不小于3。0m,二环路电缆隧道断面采用1.6m×2.0m,覆土不小于0.4m.交大路为避让地铁7号线交大路站,电缆隧道自K0+300处起采用1.6m×2.0m断面斜穿交大路至现状DN1600给水管东侧、现状通讯管西侧下沿交大路向南过二环路后沿二环路规划电缆隧道管位敷设。新建220kv高压电力电缆隧道交大路段原则上布置在交大路西侧规划人行道下,距道路规划中心线24。1m-29。1m,沿交大路纵向布置,  K0+268—K0+061.5段为避让规划地铁站布置于道路规划中心线东侧8.1处非机动车道下。 2。1.1。5五斗渠工程
道路拓宽后五斗渠将跨越于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之间,影响道路功能及行道树、规综合管线布置.拟将交大路(金府路-群星路)现状五斗渠搬迁至规划非机动车道下,沿交大路纵向布置,北接金府路规划五斗渠、南接群星路已建 1800×1200箱涵,河道中线距离规划中心线16.8—19。8m.根据上下游已建标高确定拟建渠底标高及纵坡,在道路标高条件下改建为3000×1000—1500混凝土结构箱涵,每隔100米设检查井。原五斗渠废弃拆除。按满流考虑,箱涵净过水断面为3m2—4.5m2,混凝土粗糙系数为0。014,渠内底及内壁采用聚氨脂涂料三度后粗燥系数可减小到0.01,而原结构浆砌块石粗燥系数为0。017,综合计算,新建五斗渠箱涵过水断面优于,新建渠道过水能力不小于原排水沟。 2.1.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拟改造交大路位于金牛区核心区,该段道路大致呈南北向分布,南起二环路,北至金府路,全长约2。3km.交大路依傍百年学府西南交大,沿线主要为多层商业用房及住宅.道路地面高程508。31—513。68m,相对高差5.37m。 工程所处地貌单元为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
场地所处成都市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1。2m/s,年平均风压约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成都市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从地壳稳定性来看,场地属稳定区。场地各钻孔深度范围内所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路段区地下水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区域地下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根据地勘资料及区域资料,丰水期间道路段孔隙潜水最高水位埋深标高约507.00—509.00m.道路段地下水(孔隙潜水)PH值为7。48—7。53,对混凝土无结晶类、分解类及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性.
2。2工程特点
2。2.1施工环境复杂
交大路为成都市金牛区主要交通干道,道路两侧居民区密布,商铺云集,交通流量
较大,施工环境复杂且工程工期要求非常紧张,计划工期300日历天,其中电力隧道必须在开工之日起100日历天内完成.由于施工区域施工组织难度大,但交通方便,施工场地较适于大型施工机械进场施工,保证施工安全,故施工时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配合为辅,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因此,虽然困难较多,但只要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有着长期在多种恶劣环境下施工的经验,加强各方面的施工协调配合,定能安全、优质的完成该工程. 2.2.2工程内容多,工序繁杂
本标段工程包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电缆沟工程、五斗渠工程、电力隧道工程、临时交通工程等工程施工,施工技术复杂,工序较多,施工难度大,施工时各道工序需要协调配合穿插进行,因此施工时要合理进行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妥善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2.2。3工期紧,任务重
计划工期300日历天.开工后的前几个月就遇到雨季,因此对于电力隧道的主体施工都是一个考验。针对本工程特点和季节特点,施工时,项目部必须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的排水系统彻底调查清楚,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明确处理措施并实施,对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编制应急预案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