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方法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方法研究

来源:九壹网
2019年第12期教学管理

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方法研究付德贵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114󰀍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不明确、硬件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积极性较差与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校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尊重客观规律,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升硬件配套设施的质量,给学生灵活选择课程的空间。这样的举措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方法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难以衔接

在当今社会,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给类院校的各学科教育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尤为明显的,其中很多院校对于体育的教育是不够重视的。这样的不重视体现在很多的方面。如: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相关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教材的运用较为草率、教学方法也不够先进等等,可以说在与教学相关的各个方面都是由较为严重的偏差的。

1.2硬件条件不足,场地、器械难以为继

许多院校拥有优秀的教师,亦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这时,硬件条件往往又称为了一大难题。在高职院校中,体育器材时常有些捉襟见肘。校方往往主抓学生的学习成绩,吝惜体育器材方面的投入,这显然是很有问题的。

1.3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的需求

近年来,虽然高校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并效果颇丰,但是这其中有关高职院校的改革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在高职院校中,有关体育的教改显然是不够完整的,亦是不尽如人意的。在现今的高职院校中,体育的教育模式依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

1.4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我们的教学改革已经推进多年,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吸引能力是大有不足的。多数学校存在着学生多教师少,而名师更少的局面。加之相关的院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提供的相关经费更少,因此势必不能有效的吸引人才。这也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水平良莠不齐的局面。

1.5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从学生的年龄来看,高职学生均处于青春其期的顶峰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勇于尝试,大多喜欢创新但却缺乏耐心。而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学生日常在课堂中都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动作,进行着重复的练习。这些枯燥、乏味的教育方法实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比较传统。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2.1正确定位,创新理念

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强调理论方面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技术的培养。我们的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能够与社会上的体育活动进行紧密的衔接。因此,高职院校当中体育教学的重点不仅仅要放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上,更要加强学生意志力与竞争精神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更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进入一线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然是特别重要的。因此,高职院校中的体育教学也应通过相应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课堂上应该多设计具有竞争的项目,同时也要设计一些新颖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而项目。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2加大投入,完善设备

显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阶段。除了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改变教育方法外,硬件设施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方面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在锻炼器材方面应该保持更新,时常为学生提供有趣的健身器材。同时,还应该增强新的项目,将现在社会热门的健身、三大球等活动融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新式的健身器材,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把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变为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吸引能大大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2.3改变方法,开放教学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建立新式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在完整讲授课堂内容的同时,逐渐形成一种高效的、明快的,同时又切实可行的新兴教学模式,进而形成院校合理的体育教学结构。这种开放型的教学形态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促成多元化教学形态的基础,要努力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形态,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我们需要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中设置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要注意,可以适当减少体育类必修课程与需达标项目。从而适当的增加体育类相关的选修课程,丰富体育类社团活动。组织多种体育相关的比赛与展示活动,建立健全课外活动激励评价制度。总之要努力构建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变单一教学为多元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J].体育科技,2006,(3).

[2]张瑞林.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3]姜丽.高校体育教育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4]高斌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