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研究进展

来源:九壹网
医学信息2012年8月第25卷第3期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2.Vo1.25.No.3 明:当归i21、虎杖、穿山甲、凌霄花、川芎等通过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 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途径改善血液的高 粘状态,使肿瘤转移灶内的新生毛细血管退化;土鳖虫、莪术、鸡血 藤有抑制肿瘤细胞的趋化能力。通过改善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 使肿瘤细胞处于免疫系统的监控。 癌症的产生、发展、转移产生是由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结果,活血 化瘀药,尤其是复方药物可以同时作用于多种环节,产生多种作用。 活血化瘀类中药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调节癌基因 及其信号传递、抑制血管生成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方式来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阻断肿瘤发生转移。现代医学正努力从分子、 基因、蛋白方面揭示肿瘤转移的本质,中医药的研究应及时吸收现 代研究结果,从这些方面应加深对活血化瘀中药的对肿瘤转移机制 的研究,为临床运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通过对 活血化瘀中药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必能更好地发挥中 医药抗肿瘤生长及转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1郁仁存.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叨.北京中医杂志,1992,(1):21~25 [2]钱彦方.活血化瘀中药对肿瘤形成和转移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8,49(10): 942~945. 2.2.2生物免疫调节肿瘤能否转移,一个重要原因是宿主的免疫监 控,因此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抑制肿瘤转 移作用。研究表明部份活血化瘀药物可诱导细因子IL一2、IFN、TNF 的释放,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调整T细胞亚群比例,提高NK细胞、 LAK细胞活性,有利消灭癌瘤及转移癌细胞,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 能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和刺激细胞因子如T淋巴细胞、IL一2、IFN[ 等;有文献报道:莪术[41、三棱、红花、苦参、赤芍、当归等药物,能抑杀 肿瘤细胞,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2.2-3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活血化瘀药物还能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使肿瘤丧失补给而死亡。黄正华日等人研究表明川芎嗪对胃癌细胞条 『3].姜国丰,缪景霞,张罗生等血府逐瘀汤对免肿瘤的抑瘤作用和对荷瘤小鼠 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1l交通医学,2001,15(3):253~254. 件培养基诱导HUVEC(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红花『句成份羟基红花素A对鸡胚尿囊膜(CArt)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BFGF、VEGF、及VEGF2的表达来实现。 2.2.4抑制肿瘤基因表达与信号传递活血化瘀药物可通过影响肿瘤 【4J 于进波,陆茵.活血化瘀与肿瘤血管生成【J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15 (2O):1337~1338 [5].黄正华,邹移海川芎嗪对胃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P ̄J[J].长春中 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2O一22. 【6】.j长前,牛欣,闰研等.羟基红花互A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J1_北京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4,41(9):616. 转移的相关基因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转移,研究表 明:丹参 、川芎【8l}中制癌转移相关基因及其信号传递并逆转耐药等。 除上述外,活血化瘀药物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抗 恶病质及协同增效作用。 2.2.5有关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转移抑制作用的争论瘀血是肿瘤转 移形成的原因与结果,关于活血化瘀药物对肿瘤转移争论颇多,黄 兆明 等用丹参、莪术、赤芍的水煎剂,通过灌胃给药途径观测药物 对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味中药丹参、赤芍、 莪术水煎剂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陈培丰_1n“ 等人研究表明,瘀血 状态下,丹参注射液对荷瘤肝转移大鼠的脾脏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肝 [7】废淑兰,等.丹参对人肝癌细胞的某些表型的逆转作用fJ].肿瘤.1997,17(5): 268~270 【8] 刘锦荣川芎嗪抗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理l J1.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3,7(2):149~152. [9].黄兆明,何小琴,等.丹参、赤芍、莪术对小鼠lewis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Jl_ 实用中西医结合l临床,2006(1):74—75. [10].刘鲁明,陈震,陈培丰.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思考【JJ_中医杂志, 2007,48f9):776~79. 『1II.陈培丰,刘鲁明,陈震,等.三七醇提液对恶性肿瘤肝转移的干预作用l J1.中 西医结合学报,2006,4(5):500~503. 『12].谭祥华,黄秀深,植品隆,等.青莪汤对Lewis肺癌小鼠MMP9、Ang一Ⅱ、 EGF、微血管密度的影响l JI.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14~15. [13]于俊阁.赤芍801对w256瘤人工血行转移的影响叨.中国癌症研究,(英文 版).1993,(5):226. 转移作用不明显,且肝阳转移率9O%。实验研究表明:有些活血化瘀 药物能够促进肿瘤组织MVD及VEGF表达[91,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转移;有些药促进转移与剂量、活血化瘀强度有关旧,小剂 量有明显的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中高剂量促进转移。然而,从活血 化瘀方药对机体血液循环的影响的研究报道来看,活血化瘀药对恶 性肿瘤的转移有抑制作用或无促进作用[13,141。 3结语 f14]刘明章,黄贻穗,肖伟其.丹参酮Ⅱ一A磺酸钠对Lewis癌无促进生长及转 移作用l J】.中国药理学报,1991,12(6):534—37.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对肿瘤作用机制为全方位、多靶点作用。 编辑肿杰 浅谈我国护理人文关怀研究进展 袁小红 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上海200032) 现今各项科学技术都在不断发展,护理学的服务模式也在发生 改变,把患者为中心给予其进行人文关怀的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医院 实施的服务方针。其要求对患者的各项情况都给予尊重。现今此项 护理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从事护理工作者主要研究的课题,人文关怀 为对患者的精神、生理等进行关注的服务模式,从患者的各项情况 进行了解,以促进患者早期疾病康复。人文关怀应在护理学生在实 习阶段即给予其强化,这样才可不断加强其认识。故笔者对护理服 务的人文关怀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加强为所有护理从业人员提供 经验总结,阐述如下。 1护理模式中人文关怀的概念 关怀只有在人与人之间都能得以有效展示和运用。” 现今,研究人员认为对患者进行关怀的护理模式有三个层面的 意义 。①对患者进行照顾为第一层次。②对患者进行爱护、关怀为 第二层次。③对患者的护理责任到人为第三个层次。故在实际工作中 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即为重视其生命价值、维护其尊严、 权利、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2对护理学生加强人文关- 的意识 在南丁格尔时期即已经使用了”关怀”这一概念,此概念在护理 学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更新变化。Leininger、Watson认为对患者实施 护理服务应以关怀为实施的关键。故对护理学生应在教学中强化此 项意识【引。 Watson_l 在《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已经给出此模式的概 念,之后其又在《人性科学和人性关怀》中对其进行了很详细的表 述。书中认识给予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让其得到最好的 精神、身体、心理的帮助,故可通过对患者的进行关怀来到达这一目 的。故作者把对患者实施的关怀作为对其治疗的关键方法,并提出” 收稿日期:2012—08—15 2.1可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措施实施评估对患者实施关怀措施是可 以进行效果评估的,对其效果的评估非常关键。Beck曾对此问题进 行研究显示,可使用1 1个测量工具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43。其发现 大多数量表是从”以患者为中心”和”以任务为指导方向”的视角来描 述关怀是一种治疗性措施,强调护士的关怀意识、能力、技巧以及关 医学信息2012年8月第25卷第3期Medical Information.Aug.2012.Vo1.25.No.3 怀行为对促进患者康复目标的重要作用。之后,研究者们研制出各 种关怀评价量表,其中一些量表以护生为测试对象应用于护理教育 领域,例如关怀维度量表(CDI)、关怀效果量表(CES)、关怀性组织氛 围问卷(OCCQ)、学生小组关怀互动量表(PGCIS)、关怀评价量表 (CAT)、关怀行为检核表(CBC)、关怀能力量表(CAI)等。上述平均的 量表都可以很好的对实施关怀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但现今还没有 4小结 国内学者在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课程建设、培养模式、教学策略 与方法以及评价工具的研制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一定 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今后应将关怀教育融入护理专业课 程教学中,构建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 和具体操作的策略与方法体系,以弥补当前研究的空白,进一步丰富 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范建梅,徐晶晶.关注接台手术患者的焦虑心理实施人文关怀【JJ.』艋床合理 用药杂志。201 1,4(29):63. 个标准的评价量表制定出来。现今,我国研究人员也相应研究出 对其进行评估的工具,这些工具多为调查问卷的表格,如关怀效能 一量表(CES)、关怀能力量表(CAI)等。现今临床多应用CAI进行评价, 此工具的可信度比较高。其有3个维度,有勇气、理解、耐心月。 2.2在教学中如何强化此项课程 对护理学生进行此课程的教学 应注重教和学,相关学者认为此课程是教师应尽的责任[61,Douglas、 Lebold认为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对话、思考、写作、阅读的形式 来进行学习[71。学者RobertE 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对于实施的 关怀措施多没有强烈的意识,故在教学中应重视此点,强化学生此 项意识。 3人文关怀教育现状 3.1护理人文关怀课程的研究学者Lee—Hsieh等 。1发表文献 称在整个护理教学中应开展相关的课程在学生一年级阶段时应以 [2]黎华珍骨科接台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J1.当代医学,2010,16(12):24—26. [3]樊晓云,樊哲礼人文关怀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nli[J].中国医药指 南,2011,9(4):84—89. [4】张敬峰.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缓解应激焦虑心理的体会【JJ.中国医药导 报,2008,5(36):56—57. [5]毛洪鑫,陆云飞,陆利生,等人文关怀减轻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研究 l J1.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91—92. [6]费华华,焦东晓.人文关怀对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临床观察【JJ.当代护 士(学术版),2008,(6):78. 【7]陈小凤,曹何琼,邓春梅,等.人文关怀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前抑郁焦虑的影响 『J1l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26. [81张志华人文关怀及健康教育在直肠癌造口术中的应用l J1.中外健康文摘, 2012,9(12):42. 照顾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处于三年级阶段时应以如何实施为 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处于五年级阶段时应强化如何对患者进行专业 的关怀。此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故可起到良好的教学 效果。王庆华_l】也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课程,其也重视强化护理学生的 关怀意识,要求其在各个学年中都注重把对患者的关怀护理服务模 式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实施教学效果来看,护理学生的此项服务意 识明显增强。这也是护理教学的发展趋势。 3.2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徐丽华【 21在教学中 [9]王莉浅谈肝病患者的心理护理_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71. 【10]曾玉琼.未婚人流女性焦虑心理及心理护理l Jll中外医疗,2010,29(11):57. [1 l】张炜.人文关怀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的改善作用叨.中医药l临床杂志, 2010,22(5):61. [12]刘道林,刘道东,李严真.人文关怀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影响的效果观 察【J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29. 应用确定、实践、交谈、塑型四个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强化护生 的关怀意识。现今我国护理教学中多应用阅读期刊、反馈信息、师生 互动、小组活动、学习日记、反馈、对话、榜样作用等模式进行教学…】。 [13]范玉芝,孔令珍.人文关怀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问的重要性_J1.实用全科医 学,2005,3(3):24. 许敏f 31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们观看病历、《南丁格尔传》电影等来提 高学生们的护理关怀服务意识。 3_3培养模式 有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应在护理教学中适当增加相 关的人文知识,各项知识相互结合,以多体系的课程进行教学安排, 在教学中应多种方式并行。让学生们多参加第二课堂,多动手进行 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教学的最 好方式㈣。 3.4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我国现今对此课题的研究 比较广泛,但是西方和中国在各项文化中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外国 的相关评价量表不可以直接应用在我国患者身上,需要进行相关改 [14】成霞,王月.浅谈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册.中国医药指 南,2011,9(32):34 【15]贾小莉,张子婧人文关怀在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 究,2010.24(18):82. fl61陈苏琴.对500例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研究探讨 fJ_.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 [17】陈姚,李灏来,马继红,曾蓉君.人文关怀服务在体检中的应用_Jj.现代预防 医学,2010,37(19). 【18】毛先华.120例癌症首次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与指导I Jll当代护士(学 术版),2004.05 [19]车荣.人文关怀在婴儿游泳抚触护理工作中的应用I JIl中外医学研究, 2012,lO(1 o). 善才可进行评价。马芳【 51和许娟【 61等相继汉化了CAI,并调查分析了 护理本科生关爱能力的影响因素及l临床护理人员的关怀能力。刘义 兰I 和许乐{ u等相继汉化了CBA,分别调查了住院患者及ICU患者 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评价。 : f2O]曾锐.护理人文关怀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Jl齐鲁护理杂 志,201 1,17(22). [213毛淑琴.神经外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体会ljI.中国医学创新2012,09 fo91. 编辑/鬲小雅 希望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黄夏青 (巴马县人民医院内三科,广西巴马547500) 摘要:阐述希望理论的内涵和相关理论,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将希望理论融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中,给患 者提供应对心理压力的策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希望理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心理护理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开始关注”希 望”(hoDe)这个概念,很多研究都证明个人内在的希望水平的高低与 其心理发展和健康状况有显著相关,那些怀有较高希望的人具有更 强的免疫系统,对于慢性病他们也有更好的适应和调整能力,他们 较少遭受抑郁和焦虑l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饱受疾 病折磨的状态,往往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概念紊乱、疲倦、 焦虑、抑郁。本研究对希望理论进行阐述,并综述了希望理论在维持 收稿日期:2012—07—25 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的心理应对能力,现报道如下: 1 希望理论的内涵和相关的理论 Mille 和Powers日从希望的本质和辞源学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 希望,将希望定义为:”一系列对美好状态和事物的预期和描绘,一种 可以自我提升或者从困境中释放的感觉。这种美好的预期不一定要 建立在某个具体的事物和现实目标之上。因此,希望是一种对未来 以相互关系(主要是与他人相关)为基础的美好预期,是一种自己可 溺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