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鲁迅专题:研讨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鲁迅专题:研讨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来源:九壹网


鲁迅专题性整体阅读

——研讨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

第一环节:朝花夕拾

——背诵比赛

比赛规则:

随机抽取两个小组,各小组限时两分钟,展示各自的积累背诵情况。

第二环节:鸭的喜剧

——“看客”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孔乙己》、《药》、《祝福》里面的看客形象。 并思考:你如何评价这些“看客”们?

第三环节:看镜有感 ——“看客”底色 “看客”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看客”?

1

四、故事新编 ——“看客”归魂 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矛盾逐渐升级。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 上面这则材料,是否有鲁迅笔下的“看客”存在?引发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题目:

2

3

附:

鲁迅经典语录:

1.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2.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经验》一九三三年

3.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说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随感录四十一》一九一八年

4.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 —《娜拉走后怎样》 5.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