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5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转、闷”,学写8个汉字。 2.分角色读好对话,在表演中体会词语的意思。 3.用“原来”补充说话,迁移运用。 4.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生字
1.归类识记9个左右结构的生字。
(1)出示:派、抗、猪、神、转、扯、嗓、纳。 (2)认识这8个生字的结构。 (3)凭借经验,自由认读。
(4)小老师领读,说说自己识字的好方法。
要点:“猪”字,可利用已认识的“堵”字,将“提土旁”换成“反犬旁”,变成“猪”字。“派”字虽不是要写的字,但右半部分撇比较多,可书空识记。“转”字是多音字,可查字典了解读音及意思。
2.归类识记3个半包围结构和1个独体字。 (1)出示:违、趟、闷。 (2)认识这3个字的结构。 (3)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开火车读。
(4)出示:爪。借助图片帮助学生识记这个象形字。 要点:“趟”字要引导学生辨析“走字底”和“走之底”。 3.归类识记词语。
(1)出示:“扑过去、逮住、松开、跟着”。这组词写谁?做什么? (2)出示:“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组词写谁?做什么? (3)出示:“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这组词又写谁?做什么?
1 / 4
(4)出示:“都很纳闷、撒腿就跑”。这组词又写谁?做什么? 提示:运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角色做的事。
板块二 朗读表演
1.朗读对话。 (1)出示对话。
提示:进入“狐狸”的角色,体会它狡猾的特点及在老虎面前假装自己胆子很大的样子,用霸气、挑衅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强调“敢、违抗、多大的胆子”。“摇了摇尾巴”是狐狸见老虎被蒙住后的得意样子,用得意的语气读,语调微微上扬。
进入“老虎”的角色,体会老虎被蒙住后的疑惑,语调微微上扬,声音不响。 (2)教师示范朗读,并用朗读符号标识重音、上扬与下降。 (3)学生模仿练读。 (4)同桌进行角色对读。 2.表演故事。
教师读旁白,学生进行表演。
要点:可根据图画提示进行表演,动词“蹿过、扑过去、逮住”可通过演示理解。角色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要符合这个角色的特点,如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和大摇大摆;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野猪、小鹿、小兔的纳闷和撒腿就跑。
3.角色对话。
(1)狐狸,我问问你:“难道你真的有这么厉害,野兽见你都害怕?”从而理解题目的意思。
(2)问问野猪、小兔:“你们喜欢狐狸吗?”体会角色的特点。 提示:对狐狸这个角色的评价,学生可能会有不同观点,要正确引导。
板块三 理解寓意
1.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识记生字“假、威、受、骗、借”。
要点:“假”是“借”的意思;“受”的部首是“又”;“骗”可用换部首的方
2 / 4
法识记。
2.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其中,“假”的意思是?“威”的意思是?
完成填空: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 蒙住的。 要点:凡是借着他人的威风来吓唬别人的行为,都叫“狐假虎威”。 3.你喜欢狐狸这样的人吗?为什么?
4.师总结:寓言故事就是在教我们做人要为善,做事要求真。
板块四 迁移运用
1.理解“骗”的意思。
(1)出示:“老虎信以为真。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其实,在《狐假虎威》的故事里,老虎和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受骗了。“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句话中,哪个字也是骗的意思?
要点:“蒙”也是“骗”的意思。 2.补充说话。
(1)出示: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其实他受骗了。原来, 。 (2)出示: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其实他受骗了。原来, 。 (3)出示: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不一样,野兽们都很纳闷。其实他们受骗了。原来 。
提示:联系上下文,将“原来”后面的内容说清楚。 3.联系生活造句。
(1)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现在知道了,可以用“原来”一词来连接前后句子。
(2)用“原来”造句,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提示:“原来”有两个解释:一是“当初”或是“未经改变的”的意思;二是表示时间副词,表示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这里的“原来”是第二个意思,造句时,应表示第二个意思。
3 / 4
板块五 分类书写
1.指导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食、爷。 这几个字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要点:都是上下结构,注意重心相聚,上下比例得当。 (2)重点指导书写“食”。
提示:“食”上半部分是“人”,对称性结构,起笔在竖中线,左右对称。下半部分是“良”,非对称性结构,要以竖中线为轴匀称分布,最后一笔捺改成点。
2.指导左右结构的字:物、就、神、活、猪。都是左窄右宽。 要点:都是左窄右宽。 3.指导独体字“爪”字。
要点:注意起笔撇和第3笔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