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九壹网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的思考 刘晓(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系财务管理、营销与策划等 主动者,学生是被动者,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中的必修课,在课程改革方面要 和主动性,也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原则 不相适应,互动较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相当不 重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应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并重,课程考核应当注 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达到丰 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教学内容应轻理论体系 重应用能力测试。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 方面进行思考 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目的。 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2.1上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在教学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能力课程 中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主体 模块中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通过学习,要求学生 意识相当有效,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师生双向互动。在《经济法》 掌握经济法概论、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 主宰,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会计和审计法律制 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把抽象、枯 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律 燥的理论、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学 制度、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保律制度等国家在经济 生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 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 生活、工作中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思考。 1简化理论教学。重视实际应用 神。由于案例的实际性,学生会更加有兴趣对这门课程的 学习,在真实的问题面前,学生能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 1.1高职《经济法》课程一般在管理系财务管理、营销 析、去讨论,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拓 与策划等专业开设,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只开设一个学 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互动学习,也能提高学生与他人沟 期,安排56课时或48课时,学时数有限,不可能过多对经 通的社交能力。 2.2现代教育技术介入教学能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济法理论的学习,而应该是在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上以 “适度、够用”为限,注重实际实用,结合学生已有的基本法 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将教学内容中不易掌握或不易弄懂的  理常识,对社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和讲解,使学 知识要点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突出重点、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 难点,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 学生传授更多的教学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用好电 问题加以解决。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2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性。部分专业管理类都会开 脑+黑板,2.3启发式教学。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对教学效果 设与经济法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因此,在制定《经济法》 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可参考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内 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 容,做到内容尽量不要重复,这样可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 到恰如其分,通过设问、提问等形式,让学生自觉、主动地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双方互动问答,充分发挥学 生讲授其它的知识内容。 1.3利用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师生共同对问题的研 中,适当增加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 究与探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做到“新颖、及时、典型、综合”的原则,教师将案例分析融 习。 2.4现场实践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汇到课程教学内容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当 时,可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置实践课时,按照高职的教学要 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 求,一般理论与实践要达到1:1,当然《经济法》课程不一 题的能力。 定能完全做到,但也可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为实践课。 教师利用实践课,带领学生到律师事务所等实践现场教 2加强实践,多样化教学 《经济法》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学、参观,学生通过在实践场所实际工作环境的学习,在问 的能力,课程实用性强,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 题的处理以及在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上都会 基本上是采用讲授法,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是 得到锻炼,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实际动手能力。 (上接第218页) 参考文献: 【41徐朝军.基于主题搜索的通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设计[J1.技术 2010,3:64—66. …刘维奇.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管理改革构想[J].陕西教育(高教), 应用,2011.4:110—111. 【5】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计算机 【2】陈敏锋.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科技信 科学,2010,2:59—62. 息(学术研究】,2008(13):148—153. 【3】孙红梅,朱红霞.高职高专院校基于就业向导的实习实训教学 方法选择分析【J】l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5:177—180. 219 基金项目: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科研课题《物流实训中心实训室功能开发研 究》课题编号201216。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体系构建研究 曹菲 (海口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系统工程理论和人文环境内容及建设的具体要求, 设工作分为构成维(人文环境构成内容)、流程维(人文环 设计了人文环境建设的三维结构体系。三维结构体系由人文环境构成 境建设流程环节)、组织维(人文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三个 内容维、人文环境建设业务活动途径内容维、责任机构和部门维构成, 维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在该结构中,各个相关责任 同时建立了构成项目一责任主体矩阵和业务活动一责任主体矩阵。 通过三维结构和矩阵,各责任主体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对各个构成 主体根据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业务内容,完成人 文环境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建设。在不同阶段(环节),根 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人文环境建设工作有 具体内容,从而将人文环境建设工作贯穿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内容应该实施的业务活动项目类别、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工作的途径和 的全过程,实现人文环境建设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实效化。 关键词:人文环境建设体系 三维结构体系 计划、系统的进行。三维结构见图1。 2.1三维结构图 内容项目维童Y 1概述 高校人文环境是由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 和精神境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 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其派生物在高校里的综合反映。按 照文化活动及其形成的活动成果的不同,高校人文环境分 为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三个部分。 ③人文精神环境 ②人文行为环境 ①人文物质环境 i理论创新1 I ll Ⅲ 文各各 ii设计与计划 X主体维 高校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人文环境要素直接构成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 质,如行为环境中的制度环境、精神环境中的价值观和理 念等,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人 文环境通过师生的大学生活感受质量影响高校教学工作, 如人文物质环境中的人文景观环境、生活环境、人文行为 引导 I/ _v参与实 明职二 办嚣f-jv监督评 / f Z业务维 耋 堕 位 图1三维结构体系 2.2各维内容构成 2-2.1 X轴——主体维:明确人文环境建设各主体的职 环境中的个体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中的素质环境等, 使其产生愉悦、舒适或郁闷、难受的感受,从而影响能力和 责。人文建设的主体由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各职能部门、 、班级、师生个人等部分构成。精神 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人文环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 各二级教学单位(院系)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校园的文化生活,对学生起到直接和持 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建设规划、督促实施、监督评价 久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精神生活和学 等职责,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中的协调事务,各二级 习生活。为建设良好的高校人文环境,实现人文环境建设 教学单位(院系)负责落实办单位的建设事项,班级负责组 有效进行,需要构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 2三维结构体系构成 (上接第219页) 织本班的人文环境建设事务,师生个人负责个人的人文环 境建设。 2_2_2 Y轴——人文环境构成维:明确人文环境的具体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就是将人文环境建 践水平,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传授最新知识,理论与实 3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过程性考核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课程考核的改革,注重对 际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生成绩的过程性考核,而不再是“一卷”定成绩。传统的 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期末闭卷考试”,考试的题型大都 …王甲山,李绍平.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目类型 固定、单一,不利于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 黑龙江教育,2005(7/8):39—41. 教师可以尝试将考核方法向过程化靠拢,采用“课堂学习态 代化,2005(30):300—301. 度+平时作业+开(闭)卷考试”的方式,在考核内容上,增 【3】纪炳南.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 加实践部分的考核,这样不仅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咨询导报,2007(8):220—224. 【4】刘玉.高职《经济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利弊思考【J1.高教高职研 程度,还能考核学生实际动手、分析问题、总结整理等过程 2007(19):91~92. 化的处理能力,题型上增加案例分析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 究,【2】吴思嫣.财经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探讨【J】 商场现 问题,这样学生不光会背理论、概念,也会运用所学知识去 (17):78—186. 完成实际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目标。 【5】李霞.高职“ 经济法”课程实践性教学初探【J】.职业圈,2007 【6】邢淑清.高职经济法课程改革中参与式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 总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经济 业,2006(12),159—160. 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 作者简介:刘晓(1979一),男,广西灵川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 仅要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而且也要不断学习,增强实 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教学。 2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